閱讀屋>語文> 王崧舟《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王崧舟《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王崧舟《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通用7篇)

  演講稿可以起到整理演講者的思路、提示演講的內容、限定演講的速度的作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需要使用演講稿的場合越來越多,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班主任技能大賽優秀演講稿王崧舟《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王崧舟《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篇1

  T:課前的預習都做了麼?

  S:做了。

  T:我想聽寫幾個詞語,誰來?

  老師報詞語,學生聽寫。(一生板)

  T:車蓋 盤盂

  T:讀這兩個詞語。

  S:讀

  T;誰能用手勢比畫一下車蓋的餓樣子和盤盂的樣子。

  S:上臺比畫。

  T:再聽寫兩個詞,誰敢上。其他同學準備好!

  S:聽寫(一生板書)

  T:蒼蒼涼涼 探湯

  上臺的學生未寫出。

  T:可能比較緊張。再報一遍。

  T:請個同學幫你。

  S2上。

  T:看清楚了麼?

  S1:點頭。

  T:寫好了麼?我們一起來讀。

  S:讀。

  T:你能用黑板上的詞來形容一下麼?

  S:滄滄涼涼的秋天,形容天氣涼爽。

  S:探湯表示天氣炎熱。

  T:你怎麼知道天氣炎熱。

  S:我從註解中瞭解到。把手伸進燒熱的水裡。所以表示炎熱。

  T:很好!

  讀2遍詞語。

  T:王老師在這兩個詞語中畫一條線,想想有什麼名堂?聽老師讀課文。(車蓋和盤盂連;滄滄涼涼和探燙連)

  教師讀文。

  學生沒有舉手。

  T:都沒有反應?

  T:看看有什麼名堂?

  S:他們兩個有關係。

  S:車改是大的,盤是小的。

  S:我覺得他們兩個都是一樣物品。都是形容太陽的形狀的。

  T:還有別得發現麼?

  S:一個小孩把“日出的太陽比做……“

  T:了不起的發現!你讀讀。“一兒曰:日初出……近者大乎?”

  齊讀。

  T:是啊!他們都是形容太陽的大小的,是一小兒的發現。再讀讀。

  繼續探討發現。

  S:早上溫度涼快,下午熱,太陽的溫度,他們意思相反,他們都是一小兒說的。

  T:他們都在說……他們都是……他們都是……

  T:很好,一人就說了三個重大的發現。

  指讀另一小兒的發現。“一兒曰:日初出滄滄……”

  齊讀。

  指讀。(教師相機進行指導糾正)

  T:不要翹舌。

  S:讀。

  T:好,再多讀幾遍就會好了。

  分角色讀。

  T一兒曰 S男

  T一兒曰 S女

  T;很好。“……”你們看到過麼?“”你們感受到過麼?看來他說的也有道理。

  T:注意看,現在老師在這兩詞語中畫了個括號,把他們看做一組,想想有什麼名堂?(S舉手)不著急,自己去讀讀,名堂在哪裡?(“車蓋”與“滄”、“盤”與“探”)

  生自由讀,教師巡視。

  交流。

  S:兩小兒都是說日出的時候的樣子。

  T:書上怎麼說,你把他讀出來。

  S讀

  T:日始出,日初出意思是一樣的。(板書)用我們現在說的話就是——

  S:早晨!

  T:這兩個詞“日中時”(板書)用我們先在的話說是——

  S:中午

  T指板書,怎麼就不一樣啊?

  S:一個從形狀上說,一個從溫度上說。

  T:角度——

  S:不一樣。

  T:從形狀上看,一個小孩……從溫度上看……。有道理麼?

  S:有道理。

  T:觀察的角度不一樣。

  請同學來讀。(學生在讀的時候,老師適當的穿插)

  T:角度不同,現象就不一樣。一起來讀。

  S讀

  T:很好。兩個孩子說的都是事實。但是兩小兒角度不不同,觀點會同麼?現在

  老師把一兒的觀點擦掉(老師擦去車蓋和盤於),你說,這裡得寫上什麼詞?

  S:近 遠

  T:很好,請你把近和遠寫到黑板上去。(生板書;近 遠)

  T:老師把另一小兒的擦去。……(生板書;遠 近)

  T:是“日初時遠還是日初時近呢?日中是遠還是日中時近呢?兩小兒“辯鬥”(板書)

  理解“辯鬥”

  讀“辯鬥”的句子。反覆讀。

  指讀:兩學生上臺。

  T:他們是怎樣辯鬥的,能否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們的辯鬥!

  生讀。

  生完了。

  T:是辯麼?怎麼這麼客氣,怎麼這麼斯文啊?你得跟他辯。

  T:再來一次。

  T:辯是辯了,就是沒有鬥起來。王老師來,現在我是——

  S;一小兒。

  (師生辯鬥,語速越來越快。)

  ……

  T:近則大,遠則小。

  S:遠則涼,近則熱。

  T:近大

  S:遠大

  ……

  (掌聲)

  T:誰來了?

  S:孔子來了。

  T:喜歡兩小兒麼?

  S:喜歡,爭論都很有道理。

  S:兩小兒都非常善於觀察。

  T:再讀兩小兒的話。既然喜歡兩小兒,再一起讀讀兩小兒辯的話,語氣不夠可以加上手勢。

  兩小兒在幹嗎?

  T;他們都在堅持自己的觀點,因為這是觀察思考的結果啊。

  再讀。(123、456相對而坐,氣不過的話可以加上手勢)

  教師讀提示語“一兒曰”(語速越來越快)

  (學生讀,很精彩,掌聲)

  T:都沒有動手。(觀眾笑)

  T :假如你在場,兩個孩子的觀點你贊成誰?

  S;他們都有道理,所以都贊成。他們看問題的角度不同。

  S:我也是。雖然他們的觀點不樣。都他們自己得出的。

  S:從‘溫度“的觀點上,我贊成。從“形狀”上,我贊成……

  S:我無法辨別他們的對錯,他們兩個讀有道理。

  ……

  (學生沒有說出老師心中的預設)。

  T:想聽一下老師的觀點麼?老師都不贊成。知道為什麼?

  S:想!

  T:老師都不贊成。知道為什麼?

  一S舉手,老師走過去。

  S:因為地球……太陽……

  T:你怎麼知道的。

  S:科學書籍告訴我!

  T:你為什麼不舉手呢?辯鬥是需要勇氣的。

  T:但在兩千多年前,一個小小的孩子能有這樣的觀點,是非常了不起的,以為當時的科學不發達,這麼簡單的一個常識。孔子又贊成誰呢?

  S:孔子也拿不定主意。

  T:為什麼?

  S:孔子不能決也。

  T:什麼叫“不能決”?(S回答略)

  T:孔子是誰?(S回答略)是啊,一個大教育家,一個大學問家,一個大思想家,都不能決,難怪兩小兒要說:

  S讀。“熟為汝多知乎?”

  T:什麼是“知”?

  S:知識,學問。

  T:來,我們一起來笑一笑。

  S讀:“兩小兒笑曰:熟為汝多知乎?”

  學生續寫

  1、孔子聽了他們的話,又會說些什麼呢?你把他寫下來。你可以用現在的話來說,也可以學文言文的口氣來寫。如“孔子曰:”

  2、交流。

  T:老夫子,熟為汝多知乎!

  S: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掌聲)

  T:老夫子,熟為汝多知乎!

  S: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不知,是智也。(掌聲)

  T:老夫子,熟為汝多知乎!

  S:……不恥下問……

  T:老夫子,熟為汝多知乎!

  S;對與錯並不重要,重要的你們許會了觀察

  T:老夫子,熟為汝多知乎!

  S:哎,你們兩個真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啊!

  T:老夫子,熟為汝多知乎!

  ……

  總結:你們覺得孔子會不會說這些話呢?S(略)

  T:王老師不能決也!(下課掌聲)

  王崧舟《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篇2

  一、簡介孔子,激趣匯入

  師:同學們會背古詩文嗎?請大家來背幾段。

  生:自由背古詩或簡單的論語幾則。

  師:聽你們背誦的古詩文中有許多“子曰”的話,“子”指的是誰?你們對孔子有哪些瞭解?

  生:子,指的是孔子,他是我國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課件出示孔子像)

  生:我知道他還寫過《春秋》、《三國演義》裡的關於最喜歡看這本書。

  師:是的,孔子是一位非常有學問的學者,他曾經遊歷春秋各國,宣傳自己的思想。今天我們就學習一個孔子東遊時發生的故事。(示課文插圖)

  師:看看圖上畫的內容,猜一猜孔子遇到了一件什麼事?

  生:好象是有兩個小孩在向孔子提問題。

  師:他們提出了什麼問題/孔子又是怎麼回答的呢?先聽老師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故事《兩小兒辯日》。可是,老師要用文言文給大家講這個故事,你們有信心聽懂嗎?

  二、聽讀感受,確定目標

  師:(用文言文講故事,課件:課文插圖,配古箏曲。)

  生:(認真傾聽。)

  師:聽懂了麼?

  生:好象是兩個小孩在辯論有關太陽的什麼問題,請孔子判斷,孔子回答不出來,兩個小孩就笑話他了。

  師:真不簡單!你基本聽懂了故事的大概意思。那麼,大家覺得用文言文講故事與現代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生:文言文比現代文簡練,但意思不像現代文那樣一聽就明白。

  生:文言文聽起來像古詩那樣有停頓、有節奏,很有韻味。

  (根據學生髮言板書:意思、韻味。)

  師:我們要想學好文言課文《兩小兒辯日》,首先就得完成這樣兩個學習目標。

  (補充板書: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自主學習,互動交流

  1、交流自讀方法:

  師:你們有什麼辦法達到這兩個目標嗎?

  生:看課文後面的註釋來理解一些字的意思。

  生:或者是參考資料理解意思。

  生:多讀幾遍,實在讀不懂就請教老師,跟同學討論。

  師:好!現在我們就在幽雅的古琴曲陪伴下,用自己熟悉的方法學習這篇文言課文,逐一達到兩個目標。一曲完畢,我們就來交流我們的收穫。好麼?開始吧!(學生在樂曲聲中自主學習課文,師深入指導。)

  2、交流學習情況:

  師:老師發現剛才同學們學習的時候問的最多的是這幾個字(板書:孰為)誰能講講該怎麼理解?怎麼讀?

  生:孰,課文註釋裡解釋是“誰”的意思。

  生:為,應該有兩個讀音,在“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句中讀第二聲,“是”的意思;在“孰為汝多知乎?”一句中讀第四聲,和“謂”一個意思,是“說”的意思。

  師:你真的讀懂了!誰來把他提到的幾個句子找出來讀一讀,讀準這個字的音,想一想整個一句話是什麼意思?

  生1:(讀“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解釋意思。)

  生2:(讀“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解釋意思。)

  生3:(讀“孰為汝多知乎?”解釋意思。)

  師:這三句話有什麼相同之處?

  生:都是問句!

  師:再來讀一讀,讀好疑問的語氣。

  (指名練讀。)

  師:你還讀懂了哪一句?還有哪些問題?我們來互相解答這些疑問好嗎?

  (引導交流文中每一句話的意思,並練習讀準確、流利。)

  師:誰覺得自己兩個目標都達到了?

  (指名讀全文。)

  師:請大家注意聽,他哪些地方值得我們學習。

  (引導互評,視具體情況組織讀文形式,相機指導、範讀、領讀。)

  3、遊戲練讀:

  師:同學們還有不懂的問題嗎?

  生:沒有了!

  師:那能讀準確、讀通順了嗎?

  生:能!

  師:下面我們來做一個遊戲,名字叫“漁歌互答”。想象一下,在水光瀲灩的西湖上,這邊的同學駕著一條漁船,那邊的同學駕著一條漁船。一條船上的同學,讀出課文裡的一句話,另一條船上的同學馬上就把這句話的意思說出來。你來我往,賽一賽,看哪邊讀的準確、通順、有韻味,哪邊解釋的清楚、明白。可以開始遊戲了嗎?

  生:(興致勃勃)可以了!

  師:好,這邊先讀一句。

  生:孰為汝多知乎?

  師:不錯,準確通順。(對另一方)是什麼意思呢?

  生:誰說你知道的多呢?

  師:好,你真的理解了這句話的意思。1:1平。調換一下,你們讀一句。

  生: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師:(跟讀)多有韻味呀!(對另一方)誰來解釋?

  生:我認為太陽剛剛出來的時候離我們近,到了中午的時候就離我們遠了。

  師:是這個意思。2:2平。

  師:我不插話了,你們一個接一個,站起來就讀、就解釋吧。

  (生紛紛搶著朗讀,搶著解釋。略。)

  師:有來有往,對答如流,難分高下。那麼,在剛才讀的時候,你覺得誰讀的最有韻味,值得我們學習?

  生:我認為***讀得最有韻味,值得我學習。

  師:那你學一遍。

  生:試試吧。(學一遍)

  師:你善於發現,善於學習,我們都像他這樣來讀讀好嗎?(生齊讀)

  師:大家還發現誰值得我們學習?

  生:我覺得***讀的停頓特別好,聽起來很有節奏感。

  師:對,他讀得似斷非斷,音斷而意連,韻味十足。這組同學學著讀一讀。這組也來一遍。

  師:哪句話讀的不太理想,誰把它重讀一遍?

  生:“孰為汝多知乎?”這句反問的語氣不夠強。

  師:那你覺得該怎麼讀,讀給大家亭聽聽。

  (生讀。)

  師:誰想讀這句話,誰就站起來讀讀吧。

  四、任務驅動,理解背誦

  1、師:聽大家讀的這麼好,我想請你們幫個忙。老師根據這一課的內容作了一個動畫片,想請大家給兩個辯日的小孩配音。先請大家看一遍動畫片。

  師:都願意幫這個忙,香濱校的同學太熱情了。那請大家再明確一下,這兩個小孩爭辯的問題是什麼?各自的觀點、理由分別是什麼呢?迅速瀏覽課文,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指名回答。)

  師:我把他們兩個的觀點記下來。(板書:日始出近日中遠遠近)啊,觀點截然相反。課文中他們分別是怎麼說?

  生:認為太陽早晨離我們近的小孩說:“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課件:點出這句話。)

  師:你能把第二個小孩的觀點也改成“一兒曰”的形式來說嗎?

  生: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遠而日中時近也”

  師:請兩個同學分角色讀一讀。(指名讀)

  師:兩個溫文爾雅的小孩,不急不燥,卻又各不想讓。還可以用什麼樣的語氣來表現他們在爭辯?(指名分角色讀)

  師:看,一對急脾氣,爭辯的好激烈!到底誰對誰錯,還得以理服人。那麼他們各自根據什麼提出自己的觀點呢?

  (指名回答,板書:大小涼熱,課件出示句子。)

  師:是這兩句嗎?默讀一遍,看看這兩句話有什麼相同之處?

  生:都是反問句。

  師:在這裡用反問句有什麼好處?

  生:強調自己的觀點正確,說的有道理。

  師:女同學反問一遍。

  (女生齊讀,語氣比較溫和。)

  師:男同學試一試能不能把第二個小孩說的反問句讀好!

  (男生齊讀,語氣十分強硬。)

  師:男女同學讀的感覺一樣嗎?

  生:不太一樣,但都是很自信!

  師:看來你們對兩個小孩爭辯時的態度,各有各的理解。那你們為《兩小兒辯日》配音的風格一定也各有千秋。現在同桌之間先練習練習,一會看哪一桌同學配合的最默契。

  2、生練習,師巡視指導。

  3、彙報:

  師:哪些同學能來配音了?(指名)

  師:老師也想參與進來,歡迎嗎?

  生:老師旁白!

  師:不,我給孔子配音。其餘的同學也參與進來,把課文的第一句旁白讀出來。

  (師生合作配音,兩名學生同時笑著對老師說:“孰為汝多知乎?”。)

  五、交流啟示,感悟品質

  師:兩小兒留步。你們剛才笑話我,你們知道我是誰麼?

  生:你是孔子!

  師:你們對孔子有哪些瞭解?說來聽聽!

  (生紛紛介紹孔子的地位、成就。)

  師:既然孔子被尊稱為孔聖人,博學多才,你們倆怎麼敢笑話他呢?

  生:再有學問的人也有回答不出來的問題呀!

  師:(對其餘學生)看了他們倆的表現,你們想對他說些什麼嗎?

  生:你們善於觀察,我很佩服你們。

  生:你們大膽思考,敢向孔子提問,我覺得你們有探索精神。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孔子不能解答你們的問題是很正常的,你們不該笑話他。

  生:我想回答你們提出的問題……

  師:哦,你瞭解這方面的知識,我們以後有機會再談。

  師:那麼,孔子被兩個小孩提出的問題難倒了,坦白的告訴人家自己不能決也。孔子能這樣做,你想對孔子說些什麼呢?

  生:我更加佩服孔子!因為他誠實,不怕丟面子。在科學麵前實事求是,是最重要的品質,才是真正的有學問!

  師:說的好!正如孔子曾說過的那樣(課件出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師生齊讀。)

  師:看來故事中的三個人物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品質。

  六、實踐活動,結束拓展

  師:同學們今天的收穫很大。在祖國浩如煙海的古詩文作品中,有許許多多象《兩小兒辯日》這樣的故事,既能豐富我們的語言,又能給我們啟示。

  這節課,同學們成功地給動畫片用文言文配了音,再看看這個活動你們願意參加嗎?

  (課件出示:實踐活動──表演《新編兩小兒辯日》。劇情:一現代少年穿越時空,來到遙遠的古代,恰遇兩小兒辯日,孔子不能決也。現代少年用自己掌握的科學知識解答了兩小兒的問題,並表達了對孔子和兩小兒的敬佩之情。)

  師:喜歡演嗎?

  生:(興奮的躍躍欲試)喜歡!喜歡。

  師:課下得作哪些準備呢?

  (生議論後小結:有感情背誦課文;查詢資料,解答兩小兒的問題。)

  師:同學們認真準備吧!

  【教學評析】

  劉老師這節課的設計和課堂教學都體現了新課標中閱讀教學的新理念。

  首先,感受到古詩文的節奏美,讓學生讀得有情趣。

  設計中突出朗讀的作用,透過範讀、領讀、自由讀、配樂讀、分角色對讀等形式,讓學生從聽覺上直接感受到古文簡潔凝練、極富節奏感的特點。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喜歡上古文。

  第二,掌握一定的理解和誦讀古詩文的方法,讓學生學得有信心。

  老師交給學生學習古文的方法,如藉助註釋理解大意的方法,畫出停頓讀通句子的方法,聯絡現代文意思體會意境與感情的方法等。學生只有掌握了學習方法,才能主動嘗試自學一些感興趣的古文,增強自學信心,真正成為古文學習的主人。

  第三、把握好譯翻要求的程度,讓學生學得有個性。

  對於學生來說古今字義不同是學生閱讀理解古文的難點,那麼把古文譯為現代文時的標準該怎麼把握?這節課中劉老師體現這樣一個度:只要學生能在老師的幫助下或藉助註釋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現代文的語言習慣,說出句子的大體意思,不曲解、不錯解就可以了,即不強調字字相對地直譯古詩文,也不講解古文中的語法現象,比如實詞、虛詞之分,……者……也是判斷句式等等一概不講。讓學生用個性化的語言說出自己的理解,保證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四、聯絡原有基礎,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進步。

  古文學習與現代文的學習有密切的聯絡,在現代文學習中掌握的一些閱讀方法同樣適用於古文的閱讀理解,所以這節課中劉老師注意調動學生以往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礎上進步提高,獲得全新的古詩文閱讀體驗。這樣處理古文學習與現代文學習的差別與聯絡,目的在於降低學習古詩文學習的難度,從心理上為學生樹立信心,培養他們親近古詩文的情感和正確對待古詩文的態度,為他們今後的樂學古詩文、會學古詩文打下基礎。

  總之,劉老師的這節課從設計到課堂組織、師生互動、學習情緒調空都體現了新課標“以人為本”理念,是小學階段文言文閱讀教學的有益探索與嘗試。

  王崧舟《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篇3

  一、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今天要舉行一場很有趣的辯論賽,不過辯論的雙方是距離現在二千多年前的古人。(板書課題:《兩小兒辯日》)看到這個課題,你知道一些什麼?

  生1:我知道它寫的是兩個小孩在辯太陽。

  生2(搶著說):兩個小孩子在爭論太陽的遠近。

  生3:他們爭得不可開交。

  生4:我還知道連孔子都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師(微笑):看得出同學們認真預習了課文,也善於動腦筋,我似乎覺得站在我面前的就是兩千多年前的那兩個愛動腦筋的小孩。同學們,這兩個小孩爭辯的話題竟然難住了一代聖人孔子,這是怎麼回事呢?你們現在想透過什麼途徑弄清楚這個問題什麼?

  生:讀書。

  師:對,讓我們隨心所欲地讀讀課文,你想用什麼方式讀就怎麼讀。想一想:這兩個小孩爭辯的問題是什麼?各自的理由是什麼?把不懂的地方畫下來,還可以跟同學、老師一起討論。

  (學生自由讀書,有的在討論)

  生1:老師,我知道了,兩個小孩爭辯的問題是太陽是在早上離人近,還是中午離人近?

  生2:一個孩子認為早上的太陽離人近,中午的太陽離人遠。他的理由是早上的太陽大,中午的太陽小。

  師接話:你是從哪兒看出的?

  生2(語氣較平淡):“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 ”

  師(微笑著對生2):如果你就是那個小孩,聽你剛才的語氣大概說服不了別人吧。

  生3(急切地):老師,我知道了。那是一個反問句,他應該讀出反問的語氣,這樣的語氣強烈一些。

  師:你能用反問的語氣來說服我們大家嗎?

  (生3讀,邊讀邊做手勢比劃出)

  師(向生2):他的話有說服力嗎?

  生2(點點頭):他讀“大如車蓋”時音重一些,還用手比劃出車蓋的大小,彷彿我們面前就有一個大得像車蓋一樣的太陽,讀“則如盤盂”讀得輕一些,似乎讓我們看到了中午的太陽很小很小。“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語氣要強烈一些。

  師:你能再試試嗎?

  (師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生聲情並茂地讀)

  師:看得出你已經讀懂了課文。告訴我們大家,你是用什麼方法讀懂課文的。

  生2:有的看註釋,有的聯絡上下文來理解,還有的透過反覆朗讀來理解。

  師:真不錯,看得出你會讀書。你的方法很有用。讓我們大家也用你的方法來讀懂課文。試著說說全文的意思。

  (生自由讀課文,互相說古文意思)

  師:透過反覆讀課文,我們一起走進了辯論賽場。激烈的辯論馬上就要開始了。為了贏得這場比賽,請同學們自己找辯友,在下面練習。

  (學生分角色表演)

  師:聽,比賽的鈴聲敲響了。有哪兩位同學願意上來扮演兩小孩,老師就暫當孔子吧,我們一起上演一幕 《兩小兒辯日》。

  小兒1 (鞠躬):大家好!我是春秋末期的一個小孩,至今已有2400多歲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太陽在早上離你們很近,到了中午就遠離你們了。因為太陽剛出來時大得像車蓋,等到中午時就小像個盤子,這不是遠處的小,而近處的大嗎?

  小兒2(拚命地搖頭):不對,不對。你沒見太陽剛出來時清清涼涼,等到中午時就熱得像把手伸進熱水裡一樣,這不是近的時候熱,而遠的時候涼嗎?

  小孩1:看,那邊走過來的一位老先生。哦,是孔子,他的學識淵博,我們去問問他吧。

  兩小兒:請先生給我們評評理吧。

  孔子聽後搖搖頭,不好意思地說:“孩子們,這個問題我也回答不了,還是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去請教我們的後人吧。”

  孔子:現在我們來到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來到了一群熱愛科學、愛動腦筋的小朋友中間,他們一定能解答我們的問題。小朋友們,你們願意幫我們嗎?

  小兒1:為什麼早晨的太陽看起來比中午的大呢?

  生:早晨的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來的背襯是樹木、房屋及遠山和一小角天空,在這樣的比較下,此時太陽顯得大。而中午太陽高高升起,廣闊無垠的天空是背襯,此時太陽就顯得小了。

  小兒2:中午的氣溫比早晨高多了,是不是此時的太陽比早晨離我們近些呢?

  生:不是,那是因為早晨太陽斜射大地,中午太陽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時間、相等的面積裡,直射比斜射熱量高。

  孔子:小朋友們,謝謝你們的幫助。你們與我們相隔那麼遙遠,一定對我們的一切感到很好奇,如果你們有什麼疑問,儘管提吧。

  生4:孔子先生,你是個大教育家,為什麼連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知道?

  生5:請問兩位小孩子,你們見孔聖人都不能裁決,笑曰:“孰為汝多知乎?”有沒有譏諷的意思?

  生6:請問,你們還有什麼疑難需要我們這些現代人解答嗎?

  孔子:小朋友們,我們很快得回到古代去了,你們還想對我們三個人說些什麼呢?

  生7:你們兩小孩兒喜歡探索,不懂就問,我要向你們學習。

  生8:孔子先生,你很謙虛,也很誠實,對於不懂的問題沒有裝懂,也不怕別人笑話,讓我佩服。

  師:舊的兩小兒辯日已經結束了,但新的爭辯又快開始了。請大家認真品讀課文。下節課我們自由組合開展一場《新兩小兒辯日》賽。主題是:“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一天之中有無變化?”正方的觀點是:“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一天之中有變化 ”反方的觀點是:“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一天之中沒有變化?”

  二、評析: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著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兩小兒辯日》的教學設計重在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1.從課題入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讀懂了課文的基礎上對閱讀文字的重新加工改組,透過多種形式的讀、演、練,讓學生直接接觸語言材料,初步感悟古文的語言特點,積累語言,從而熱愛古代燦爛的文化。並在學生與文字的對話中形成個體獨特的體驗,使得作者、學生及文中主人公的思想得到交融。培養其閱讀能力、審美能力及口語交際能力。

  2.創設古人與現代人交流的情境,形成情境串,打破時空的界限,採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交流學習中產生的疑問及自己看法,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對語言敏銳的感悟能力。

  3.最後設計“辯論賽”這個作業,使語文課內的學習向課外延伸,拓寬語文學習的渠道,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王崧舟《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篇4

  師:剛剛見面,相互都不認識就要上課,會有很多困難,我先做個自我介紹,我的介紹很短一共有6句話,但這6句話中有真有假,你們要認真聽,學會分辨、要區分真假。(1)我叫靳家彥;(2)是南山實驗學校的語文老師;(3)今年60歲;(4)我喜歡閱讀和寫作;(5)兩小兒辯日是我寫的;(6)今天我們就學這個判斷。

  師:區分分認它所以用辨,讀這個字,進行組詞。

  生一:區分

  生二:爭辯

  生三:識辨、辨識

  生四:辨解、辨論

  師:因為要用嘴說話,所以應該用這個辯。不要怕錯,只要敢說就行。讀一下題目—

  —兩小兒辯日。我呀就不懂這個題目,今天我當學生,你們當老師,咱們師生互換一個位置。今天你們是師,我是生,兩小兒辯日誰來告訴我這是什麼意思?

  生:我認為是兩個小孩在辯太陽。

  師:古文用了五個字就說了你剛才的意思,哪五個字——兩小兒辯日。古文有一個特點一個字,哪個字。

  生:簡。

  師:古文是簡,但意思卻不少,讀古文第一要把它的意思弄清楚。今天我兩小孩就著太陽的問題用語言來進行爭辯、進行區分。拿起紙,咱們來讀一讀全文。要進入讀文言的絕境,因此這樣讀起來和現在的文言文不一樣,請同學們流暢地讀一讀。兩小兒辯日齊讀。

  生:讀。

  師:我有一個字不認識,這個字“盂”念什麼呀,你們以前認識嗎?

  生:認識。

  師:是怎麼認識的呢?

  生:查字典。

  師:我要是不認識的話,還有一個方法,問老師,不是,識聲旁識字。什麼是“盂”。

  生:就是裝酒的器皿。

  師:嗯,比盤子的邊高一些,比碗的邊要矮一些,這種叫什麼?叫盂,讀一下盂。回到課文就讀這一段,讀全文,趕緊讀。

  師:當我遇到困難需要幫且,你遇到困難需要協助嗎?任何人遇到困難都需要協助。所以你們這四人就當老師的小小的備課組,你們一起研究這篇文章到底怎麼讀,文章到底怎麼解。我發給你們資料中也有註釋,也有其它註釋。看哪個組最好,給五分鐘時間,自身組解決,只給五分鐘。

  生:討論。

  師:這是六年級的課文,再早些時是初中的課文。今天我們五年級就來讀,讀了五分鐘,事先也沒有接觸古文,我請你們讀一讀,看你們自學使用之後能達到什麼程度,達到什麼效果。請你們看偏字,看講義,不要看大題目,你們看題目的閱讀和看書的閱讀,要用不同的視覺掃一下。你們看偏字,誰來讀,我不喜歡齊讀,喜歡一個人一個人讀。好,你願意讀嗎?在她讀的時候,所有的同學都注意聽,聽什麼呢?聽她是不是在讀古文,古文與現代文有什麼不同,古文有古文的韻味,聽她有沒有讀出這種味道。你不慌,準備好。

  生: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師:讀得真好,全班照她讀的那樣讀一遍。

  生:(齊讀)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師:你先別坐下,你們看我讀,孔子東遊,遊是什麼意思,是遊玩的意思嗎?

  生:不對,是學習的意思。

  師:對,這裡的遊是學習、交流的意思,你跟人家學習、學流,這叫遊。見兩小兒辯鬥。鬥什麼呢?為什麼用鬥,鬥是什麼意思?

  生:鬥就是辯鬥就是爭論、爭辯。

  師:問其故,是什麼意思。

  生:就是問明原因。

  師:用文言說就是問你們在爭什麼,問其故就是問他們爭辯的原因。要把它的意思放到古文中來,你再來讀這一句。

  生: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生:(齊讀)。

  師:所有的同學把紙給扣上,跟我背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生:(齊背)。

  師:多好,把古文的特點和我們的生活、體現和現代文的意思結合起來。這沒有什麼難的,你們說是吧。現在請你們其中一組替我講一講。[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我要求一個組起立,一個人一個人講,其他人補充。他所講的是代表你們組的`水平,哪組來,不是你一個人,是你們組五個人,明白嗎?

  生:明白。

  師:你們行嗎?

  生:行。

  師:你們各組聽一聽,一是抱學習的態度,二是抱挑剔的態度。好,開始。

  生:我請請其他小組補充,就是一個小孩說,我認為太陽出來的時候離我們比較近,而到中午的時候太陽離我們比較遠,因此另一個他認為,早上太陽出來的時候離我們比較遠,中午的時候離我們比較近。

  師:你們認為她說的對不對。好請你讀出它的意思。

  生: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

  師:什麼叫日初出,日初就是日始出這個意思嗎?日初出,這個初,日初出,日剛出,它為什麼念初?你看這是“刀”,這是“衤”這是衣服。你買來布要做成衣服,首先要幹什麼,第一步就要裁剪。刀把布裁開,引申為開始,所以叫做初。

  生:這個初字以前跟衣服有關。

  師:對了,你這個知識是從哪裡來的。

  生:聽人家說的。

  師:好,道聽途說也是長學的一個方法。對不對,但是要記住,要追問他,你這個故事從哪來的呀,怎麼會跟衣服有關係?每次孔子看見一件事都要問個明白,而且要再三追問。問是一個好的學習方法。你懂了嗎?再讀,你就會讀的很好。

  生:讀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近也。

  師:你們都能讀得這麼好嗎?一齊讀。

  生:(齊讀)。

  師:你們讀得對,但沒讀好。你們沒有讀出那個情,沒讀出古文的韻味。怎麼讀呀,也是什麼意思?是個語氣詞,沒有什麼意思,相當於現在的“呀、啊、哪”。有人說讀古文最難的是感嘆詞,這是不對的,難的是實詞。也就是說,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比方說“盂”這個字,是什麼意思,我不懂,什麼叫車蓋,什麼叫滄滄涼涼?我都不懂,這比呀、啊好懂嗎?全班再讀這個句子,讀出韻味,讀出味道來。

  生:(齊讀)。

  師:就這樣讀,讀得非常好,你們組能勝過他們嗎?讀下一個,讀了這段,意思懂嗎?懂什麼意思?一個小孩認為什麼,另一孩兒認為什麼?

  生:一兒認為早上太陽離我們近,中午太陽離我們遠,一兒認為早上太陽離我們遠,中午太陽離我們近。

  師:下面就講到為什麼一個說遠,一個說近?這二段我請兩組來比較一下。哪組來?你們既向他們這組學習,也審視他們這裡。要說明情況,要協助他們。好,讀吧。

  王崧舟《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篇5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解破課題

  1.齊讀課題。

  2.借已學過的古詩詞引出對“日”字的理解。

  〖教師根據“溫故而知新”的古訓,引導學生背誦含有“日”字的詩句。

  〖學生背誦詩詞,並簡釋詩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師引導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理解課題,並匯出“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這個問題,便於下一步展開對課文的深入學習。

  [設計意圖]

  構成文言文主體的漢字與現代文的字意有近似之處。就從課文的標題來看,古今含義就大致相同。因此,假以耳熟能詳的古詩詞,啟發學生“溫故知新”,就可以悟出題旨,並消除學習文言文的畏難情緒,對學好課文充滿信心。

  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4.暢談感受,明確方向。

  〖教師給出機會讓學生暢談初次接觸文言文的感受,並及時歸納和小結,啟發學生思考解決學習疑難的方法。

  〖學生根據各自已有的經驗,提出學習課文的方法。

  5.合作學習,疏通文章。

  〖教師提示學生採用適當的方法,把課文讀懂、讀通順。

  〖學生選取適當的學習方法,透過小組協作,疏通文章。

  6.檢查學習效果。

  〖教師請學生參考註釋,用現代口語複述故事,並根據學生複述的狀況進行即席點撥。

  〖學生複述故事。

  〖教師出示一組選擇題,讓學生選定兩小兒辯鬥的焦點,即解開上課之初的問題——“兩小兒在爭論太陽的什麼?”

  〖學生透過“寫題板”的形式,快速表達各自的選擇結果。

  〖教師在學生基本讀懂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淺談”對重點詞——“笑”的理解,並適時點撥。

  〖師生同步藉助畫面為竹簡樣式的媒體展示全文,反覆誦讀,共同感受古文的“韻律美”,以期達到熟讀的效果,為深入理解課文鋪平道路。

  [設計意b圖]

  “千里之行”是喻指對課文的深入理解,而“始於足下”是指以讓學生讀通、讀順、讀出滋味為學習文言文的起點。在教師的“陪伴”下,學生動口、動腦,自我磨練誦讀古文的能力,同時也感受到誦讀古文的樂趣。在多次誦讀中,學生既能感悟文言文的特點,又能明確下一步學習的方向。

  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2.小組合作,弄清“辯鬥”的觀點及理由。

  〖教師從文言文“簡潔”的特點入手,引導學生弄清兩小兒“辯鬥”的內容,分清“辯鬥”的觀點和理由。

  〖學生透過小組協作,分清“辯鬥”的觀點和理由。

  3.檢查學習效果並品讀課文。

  〖教師在學生分別彙報兩小兒觀點和理由的同時,完成板書。並再次指導學生反覆品讀。

  〖學生反覆品讀,品出對“笑”字的深入感悟。

  [設計意圖]

  在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分清觀點和理由,並感受兩小兒爭論的氛圍,激發學生邊讀邊想。在反覆誦讀之後,促使學生對兩小兒之“笑”有深入、獨特的感悟。從而明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並透過談論、誦讀等形式,展現學生對課文的“個性化感悟”。

  4.嘗試性背誦,力爭達到“熟讀成誦”。(機動環節)

  四、知識無窮,學無止境

  1.解開“辯日”之謎。

  〖教師提出“辯日”孰是孰非的問題。

  〖學生通力協作,解開“辯日”之謎。

  〖教師運用媒體手段“印證”學生的解釋。

  2.理性看待“孔子不能決”。

  〖教師引導學生談論對“孔子不能決”的看法。

  〖學生針對“孔子不能決”各抒己見,從而感受兩小兒的聰明可愛及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設計意圖]

  教學中為體現對“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一目標的落實,精心組織“如何看待孔子不能決”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聯絡生活實際,在熱烈的討論之中使學生悟出“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

  五、回味“辯日”,師生漫談

  3.回味“學習歷程”,書寫心得。

  〖教師小結本節課的“學習歷程”,啟發學生寫出各自的收穫和體會。

  〖學生透過“寫題板”的形式,簡明小結自己 “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4.漫談體會。

  〖師生同步進行高效的思維互動與交流,拓展各自“個性化”的情感體驗。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回味本節課的“學習歷程”,為的是啟發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去體驗,並用最簡潔的表達形式來表達自己的體驗。這種體驗是自主和個性化的;它始於“辯日”,但期盼孩子們能超越“辯日”水平。

  六、佈置作業,課後延伸

  3.熟練背誦《兩小兒辯日》;

  4.向親朋複述故事,並聆聽他們的體會。

  [設計意圖]

  “背誦”、“複述”和“聆聽”,融語文課程中“積累”和“實踐”等多種目標於一體,將有形的課堂在不覺中加以拓展,而學生也必將在拓展中再次受益。

  王崧舟《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篇6

  【教學目標】

  1.學生根據註釋,在小組合作中讀懂為本。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複述故事。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古人認識自然、探求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教學實錄】

  一、激趣談話,讀題質疑

  師:(教師手拿一張精美的新年賀卡)同學們,元旦就要到了,老師收到許多精美的賀卡。這幾天,好多同學都互贈賀卡,少的三、四張,多的要幾十張。對小學生新年送賀卡這件事,你有什麼看法?

  生:我認為應該送。送賀卡可以增進友誼,讓自己有更多的朋友,還能化解矛盾。

  師:觀點明確,理由充分。(板書:觀點 理由)

  生:我認為不應該送。因為送賀卡會造成浪費,一張賀卡四、五元錢,幾十張就得幾百塊,這幾百塊錢乾點什麼不好?

  師:真是個知道節儉的好孩子。

  生:我覺得送不送要根據自己的情況,我有幾千元壓歲錢,想買就可以買。

  生:我不贊成送,做賀卡用的都是優質木材,如果都不買賀卡,這些木材就可以做更有用的事。

  師:同學們各執一辭,有理有據地進行別開生面的小辯論。古人也常就一些認識不清的問題辯論,這節課我們學習《兩小兒辯日》。(板書課題)大家觀察“辯”的字形,說說這個字是什麼意思?

  生:我認為是爭辯的意思。

  生:還可能是辯論的意思。

  師:誰能試著說說課題是什麼意思?

  生:兩個小孩辯論太陽。

  二、初步感知,讀懂觀點

  師:兩上小孩圍繞辯論太陽什麼呢?請大家開啟課文,聽老師朗讀,一邊聽一畫在什麼地方應停頓,感受文言文的節奏。(教師配樂範讀)

  師:課文讀完了,同學們聽得仔細,畫得認真真。下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努力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學生自由讀課文)

  師:誰願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指5名學生分節讀)

  師:你們五位誰覺得自己讀得好?請起立。(有2名學生站起來)真有自信,請你們大聲地帶著大家再讀一遍課文,其他同學小點聲隨著讀(學生領讀)

  師:讀得字正腔圓,明白什意思嗎?

  生:有的明白,有的不明白。

  師:用什麼辦法才能讀懂呢?

  生:課文下面有註釋,可以看註釋。

  師:這是個好辦法。

  生:還可以在小組內交流,或者問老師。

  師:你真會學習。好,請同學們先對照註釋自學,把讀不懂的地方畫出來,然後帶著收穫和問題在小組內交流。(學生自學、交流,教師深入小組內指導)

  師:讀懂了嗎?

  生:讀懂了。

  師:老師想考考大家,行嗎?

  生:行。

  師:請大家用不同的符號,分別把兩個孩子的觀點和理由畫出來。

  生:默讀課文畫句子。

  師:誰能說說兩個孩子的觀點各是什麼?

  生:一個孩子的觀點是“我以日始初時去人近,而日終時遠也”,另一個孩子的觀點是“日出初遠,而日終時近也”。

  師:請大家看螢幕,男生讀第一個孩子的觀點,女生讀第二個孩子的觀點。第一個孩子認為——

  男生:(齊)“日始初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師:第二個孩子認為——

  女生:(齊)“日出初遠,而日中時近也。”

  師:什麼意思呀?

  生:第一個孩子認為:太陽剛出升的時候離人近,而中午的時候離人遠;而第二個孩子認為:太陽早晨離人遠,而中午的時候離人近。

  師:我們可以把第一個孩子的觀點概括為“早近午遠”(板書),第二個孩子的觀點呢?

  生:(齊)早遠午近。

  三、細品深究,讀懂理由

  師:他們的觀點截然相反,只有觀點還不行,還要以理服人。請同學桌合作讀兩個孩子的理由,再仔細看看註釋,說說他們的理由各是什麼?(學生自由讀課文)

  生:第一個孩子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師:能給大家說說什麼意思嗎?

  生:太陽剛出來的時候像車蓋那麼大。等到中午,就像盤子一樣大,這不就是遠的小而近的大嗎?

  師:第一個個孩子的理由我們可以概括為“早大午小”(板書)第二個孩子的理由呢?

  生: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說說什麼意思?

  生:太陽剛出來的時候感覺很涼爽,而到了中午熱得像把手伸到了熱水裡,這不是近的時候熱,遠的時候涼嗎?

  師:能試著概括下嗎?

  生:早涼午熱(板書)

  師:有這種感覺嗎?

  生:(齊)有。

  師:看著大螢幕,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兩個孩子的理由。認為太陽早近午遠的,是因為——

  生:(齊)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師:認為太陽早遠午近的,是因為——

  生:(齊)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兩小兒各執一辭,互不相讓,就來向孔子請教,結果如何呢?

  生:孔子也無法決斷誰對誰錯。兩個小孩笑話孔子說:“誰說你懂得很多啊?”

  四、辯論“遠近”,深化文字

  師:兩小兒各執己見,連孔子都無法判定孰是孰非,同學們,老師想聽聽你們的意見。

  生1:我也認為太陽早上離人近,就像我離黑板近時看到的字就大,離黑板遠時看到的字就小。

  師:你能夠結合生活經驗理解,很會學習。還有不同看法嗎?

  生2:我支援第二個孩子的觀點,因為早晨上學的時候天氣特別涼爽,感覺太陽離我們很遠;而到了中午太陽彷彿就在我們的頭上,火辣辣的,照得人非常難受。

  師:老師也有這種感覺,就是我們常說的烈日當頭照!

  3:我認為太陽早上和中午距離人的遠近都是一樣的。

  師:你又提出了一個新看法,能說說原因嗎?

  生:因為早上太陽有房屋、樹木的襯托,所以顯得大;而中午是在天空中看太陽,所以顯得小。

  師:也就是說大小是因為參照物不同,與遠近無關,有道理。

  五、整合文字,拓展延伸

  師:其實關於太陽距離地球的遠近,太陽本身的溫度和大小,在上學期學的《太陽》一課中已經有所瞭解。(多媒體出示《太陽》節選)請大家自由讀一讀。

  師:讀過《太陽》一文中的幾段,你都知道什麼了?

  生:太陽距地球有1.5億公里遠,有130萬個地球那麼大,太陽的表面溫度有6000度,中心溫度大約是表面溫度的3000倍。

  師:那大約是多少度?

  生:(齊)大約1800萬度。

  師:從科學的角度看,太陽與地球的遠近,它本身的大小和溫度在一天的時間裡變不變?

  生:(齊)不變。

  師:那麼,兩小兒所說的太陽“早大午小”和“早涼午熱”又是怎麼回事呢?這兩個問題很值得研究。下面請同學們利用你查詢的資料,結合你的生活經驗,在小組內研究研究這兩個問題,一會可以說一說,也可以演一演。(學生小給合作探究問題)

  師:誰對第一個問感興趣?

  生:因為早晨太陽剛升起來,有房屋、樹木、山的襯托,所以顯得比較大;而到了中午,太陽在天空中,天空特別廣闊,所以太陽顯得比較小。

  師:也就是說因為參照物不同,讓人產生了視覺錯誤。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兩幅圖(多媒體出示),看上去中間的兩個圈哪個大?

  生:第一幅圖中的圓圈大。

  師:實際呢?(課件演示:移動第一個圓圈與第二個圓圈重合)你們為什麼會產生錯覺呢?

  生:因為第一個圓的周圍是小圓,而第二個圓的周圍是大圈,所以看上去第一個圓大。

  師:說得真好!我們感到太陽早涼午熱,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生:老師,我想和××同學透過演示,說明這個問題。

  師:好!快來吧!

  生:假如我是地球,××同學是太陽,我圍繞××同學轉。當我和他背對背時,這時是晚上,我吸收的熱量散發沒了。人繼續轉,到了他的側面,這時是早晨,太陽斜著照地球,所以感到涼爽;我繼續轉,到了中午,太陽直射地球,加上吸收的熱量,所以人們感到熱。

  師:你們演示得真直觀,大家對兩位同學表示感謝。這麼複雜的問題被兩位同學直觀地演出來了,誰能再把它說明白,為什麼會早涼午熱?

  生:地球白天吸收的熱量在夜裡都散發掉了,早上太陽又只能斜射地球,所以感覺特別涼爽;到了中午太陽直射地球,加上吸收一上午的熱量,所以感覺特別熱。

  師:同學們演得形象,說得更明白。

  六、創造表演,激思促寫

  師:你們可真了不起,孔子不知道的問題,你們都能清楚地說出來。老師佩服你們,孔子更欣賞你們。他老人家乘著時空隧道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你們看孔子在哪呢?誰最像?

  生:(四處尋找)老師最像。

  師:我不敢和孔子相比,但十分崇拜這位“萬世先師”,所以選擇當老師。老師想扮演孔子行不行?

  生:(齊)行。

  師:誰想扮演兩小兒?

  生:高舉小手,躍躍欲試。

  師:要想演好兩小兒,得對課文非常熟悉,最好能背下來。老師給大家三分鐘準備。

  生:自由練習背誦。(請2名學生,師生合作表演)

  全班: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師:何故爭鬥?

  生1:我以是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生2:我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師:何故如是曰?為什麼這麼說呢?

  生1:我的理由是:“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2:我的理由是:“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師:吾不能決也。

  生:(笑)孰為汝多知乎?

  師:哎呀!他們兩個笑話我了。

  生:大笑。

  師:我是誰呀?

  生:(齊)孔子。

  師:我可是大思想家,教育家,他們兩個敢笑我,對這事你們有什麼看法?把自己最想說的幾句話寫下來。可以對孔子說,也可以對兩小兒說,還可以對自己說……

  生1:我想對兩小兒說:觀察事物要注意實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更不要以偏概全。

  師:你的話真的哲理。

  生2:我想對自己說:現在的科學是飛速發展的,所以我現在一定要好好學習,去解開像兩小兒和孔子指出的這樣的問題。

  生3:我想對孔子說:孔子你好笨哪,連現在的潮流教趕不上,所以我希望孔子多學點,讓大腦更充實一點。

  師:××同這認為孔子笨,你們同意嗎?

  生:不同意。

  師:為什麼那麼簡單的問題,孔子卻答不上來呢?

  生:因為那時候科技還不發達,人類還沒發明望遠鏡,不知道太陽是一個什麼樣的球體,也不知道它是怎麼執行的。

  師:也就是說在當時解決不了是正常的,作為一個大教育家,思想家,能實事求是地說自己解決不了,這正是孔子思想的真實寫照。(出示名言)

  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

  —— 孔子

  2.既異想天開,又實事求是,這是科學工作者特有的風格,讓我們在無窮的宇宙長河中去探索無窮的真理吧!

  ——郭沫若

  師:請大家和老師一起讀這兩條名言,相信你會得到更多的啟示。

  生:誦讀名言。

  師:願同學們在生活中,在學習上能象這兩位學者說的那樣實事求是,努力求索。下課!

  附: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觀點 理由

  早近午遠 早大午小

  早遠午近 早涼午熱

  【評析】

  一、重視指導學生有效讀書

  教學中有教師的範讀,學生的自由讀、指名讀、賽讀、齊讀等多種形式,可謂書聲朗朗。學生讀得充分,但不死板,讀出了層次,讀出了效率。學生是在多彩的讀書活動中自主讀懂了文字的意思,可以說這是有效讀書。

  二、重視整合有益課程資源

  教師關注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把學過的《太陽》一文與《兩小兒辯日》有機整合,補充了文字的不足。學生課前也查閱了相關資料,為探究提供必要的基礎。

  三、重視轉變習學方式

  轉變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重要任務,課堂上教師運用讀書,討論,寫話,表演等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多元的活動中快樂學習。

  王崧舟《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篇7

  課文大家都預習了,是嗎?聽寫幾個詞語,可以嗎?準備好,拿出紙。請一位同學到上面來寫。

  注意聽:車蓋盤盂。

  哪位同學到上面來用手勢做車蓋和盤盂的樣子。

  接著寫兩個詞:蒼蒼涼涼探湯。

  選一個詞語形容夏天,一個形容秋天,你怎麼選?為什麼?

  連起來讀一讀。

  注意看:在兩個詞語之間畫線你知道為什麼嗎?裡面有什麼講究?

  拿課文,聽老師讀課文,琢磨這兩個詞語之間的聯絡。

  誰發現了名堂?這是兩對反義詞。

  代表兩小兒的不同觀點。

  看出了這兩組詞所隱含的意思。

  讀一讀。

  這兩組詞還寫出了太陽的變化。

  早上和中午時候的樣子,是鮮明的對比。

  你是豎著看的,現在畫的橫線。

  第一組形容太陽形狀的大小,第二組是溫暖的高低。

  讀讀帶有這四個詞的句子。想想,這四個詞怎麼讀。

  指名讀。

  評價:這個詞重讀了,強調了。代表觀點。

  代表大小冷熱,可以把兩小兒的觀點讀出來。

  齊讀句子。

  這種現象你們看到過嗎?看來是事實。

  這種現象你們感受過嗎?也是事實。

  這樣讀,突出兩小兒講的都是事實。再讀。

  再注意看,豎著畫線。你們知道什麼名堂。不著急,自己再輕輕讀讀課文。

  發現:車蓋和蒼蒼涼涼都是形容日出時的太陽。還有一個詞:日始出時。

  日中時用現在的話就是中午。

  師引讀句子:日始出時。

  同樣是日始出,同樣是觀察太陽。

  一個觀察太陽的形狀,一個觀察太陽溫度。觀察的角度不同,觀察的結果不同。但都是事實。

  再讀讀:一兒曰……

  按照常理來說,大的總是離我們近,小的離我們遠。

  換上“遠近”兩詞。

  遠的總是涼點,近的總是熱些。換“遠近”兩詞。

  現在你看到的是真正的觀點:一兒曰……

  有什麼問題?

  哪個小兒對的呢?

  板書:辯鬥。

  這詞什麼意思?

  各有理論,發生爭鬥。各執己見各執一詞。

  把辯鬥部分找出來,同桌分好角色。

  交流。師生表演辯鬥情形。

  喜歡兩小兒,為什麼?

  他們有趣,敢於堅持自己的觀點,愛思考。

  既然喜歡,那就做做兩小兒辯一辯。

  師讀旁白,記住自己的角色。

  學生分兩大組辯鬥,教師旁白:一兒堅持曰、反駁曰、爭辯曰、扯著嗓子曰、指著鼻子曰、拉著對方衣服曰……

  學生問,這樣辯鬥到什麼時候結束?

  孔子來了,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生讀句子。

  你們知誰對誰錯?

  學生自由說理由。

  用現代科學常識來說,很簡單的問題。但是那是在什麼時候,2000多年前,他們這樣想這樣辯,很不簡單。

  老師在想,兩小兒嘲笑孔子,孔子聽了兩小兒嘲笑諷刺,又會怎樣想,怎樣說?寫寫,可以模仿文言文寫。

  學生交流。

  教師評價:後生可為,後生可畏。是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師。

【王崧舟《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