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秋節> 《我與月亮的對話》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我與月亮的對話》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我與月亮的對話》幼兒園中秋節教案

  活動目標:

  1、協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朗誦詩歌,豐富詞彙;淘氣、微妙。

  2、初步瞭解月亮變化的科學知識。

  3、激發幼兒從小愛科學的情感。

  4、瞭解節日的來歷,知道節日的日子及習俗,樂於參與節日的活動。

  5、願意參加活動,感受節日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在學習詩歌前兩週,家長協商幼兒觀察月亮的形狀和變化

  2、教師繪製好與詩歌內容想適應的圖片,月亮在月層裡穿行、漸變的立體教具。

  3、錄製好配樂詩朗誦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利用立體教具鼓勵幼兒的月亮提出問題。

  1、我們小朋友透過觀察發現,月亮的臉總是在變,有哪些變化呀?

  2、有誰知道為什麼月亮的臉有時圓圓的、有時經常的、……?

  3、我們一起來看看月球的介紹(多媒體)

  二、聽配樂詩朗誦,試著理解詩歌

  1、我們先來聽一首詩歌

  2、詩歌裡的小妹妹問了月亮什麼問題呀?

  三、瞭解月球的變化,嘗試分析變化的原因。

  1、詩歌裡回答說月亮什麼時候是圓圓的呀?什麼時候是彎如刀?

  2、這兩個星期來,我們每天都在觀察月亮,也同過各種方式獲得瞭解了關於月亮的.相當多的知識,現在有沒有小朋友可以為大家分析一下變化的原因?

  四、分角色學習朗誦詩歌。

  五、鼓勵幼兒發揮想象繪製登上月球的想象畫。

  和:月亮月亮我問你

  月亮月亮我問你,月亮聽了笑嘻嘻,

  為啥當個小淘氣?不是我要躲著你;

  那天是個圓圓臉。圓圓臉兒是十五,

  望著我們笑咪咪;彎如鐮刀是月初;

  今天只露一道眉,要問這是啥微妙,

  你要躲到哪裡去?長大書本告訴你。

  教學反思:

  透過本次活動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鍛鍊了動手能力的想象力,更讓他們感受的我們的傳統節日的濃濃的節日氣氛!

  小百科:中秋節賞月的風俗,據歷史學家推斷,最初是古代宮廷文人興起,然後擴散到民間的。早在魏晉樂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寫道:“仰頭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就有“八月十五中秋節”。傳說唐玄宗夢遊月宮,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間才開始盛行過中秋節的習俗。

【《我與月亮的對話》幼兒園中秋節教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