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心得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心得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心得

  導語:教育,就是要營造一汪沐浴靈府的深譚,讓人沉醉於其中,讓人神清氣爽,讓人有可能去經營生活、咀嚼生活、品味生活,成為一個性情通達、才智清明的人。為此,我們任重而到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心得,歡迎大家閱讀。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心得1

  最近看了肖川教授撰寫的《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一書,這是他歷時10年寫就的一本教育隨筆。書中收錄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學眾多的重要領域和主題,包括教育的真義、教育的價值、教育與社會、教育與生活、師生關係、教師的學習和成長等等。在他的演繹下,教育理想與信念竟然如此異彩紛呈!激發我們去實踐、完善和昇華。

  閱讀完這本書後,使我對“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書中寫到:“《學記》有云:‘能為師然後能為才,能為長然後能為君。’由於這種文化邏輯,教育只不過是師之恩惠、師之恩蔭,學生只有對教師崇拜,敬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教師為其服務。今天,人們提出了名曰“教育消費”的概念。顯然,消費者就是那些有教育需求的民眾。作者認為,教育成為第三產業的一員,並非教育尊嚴的失落,而不過是培養、造就能夠“建國君民”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的教育真正成為“使每一個人成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認識到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不應該擺出“居高臨下”“師道尊嚴”之態,而要牢固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不同氣質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他們相應的位置,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這本書使我體會到在教育上我們不能忽視學生的情感教育。書中說:“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過且過,心如死灰,這都是教育的大敵,而情感充沛,精神飽滿,潛心投入,心無旁騖,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則是學生獲得更充分發展的心理基礎和人格品質。”作為教師的我們,培養學生敏感的心靈、豐富的體驗、細膩的感受是完整人的教育所需要的。因此,在學校教育中,讓學生有更多的活動,更多的參與,更多的平等交往與對話,更多的美感薰陶,更多的與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賞,被人關愛的溫暖與幸福,這都是情感教育的現實途徑。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心得2

  看了這本書,我對“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學生對教師只有膜拜景仰的份,根本不可能奢望其為自己服務。現在,人們提出了‘教育消費’的概念。教育成為第三產業的一員,並非教育尊嚴的失落,而是使教育真正成為“使每一個人成為他自己”的教育。因此,我認識到,我們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絕不應擺出“居高臨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而要牢固樹立“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向他們提供最恰切的教育,使具有不同天賦、氣質和文化背景的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

  這本書也講到我們教師的學習與成長,用它那一如既往的平易自然的語言,沒有絲毫的說教,讓我在世俗的喧囂與嘈雜中,用多年來久違的,古典的心情,來反思自己的學習,明白了學習的真諦:學習不是立竿見影式的投機取巧,在大多時候,它的價值是十分間接的。它內化為人的一種素養,外化為人的一種氣質。真正的學習是人深層次的精神需要,是“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的精神漫遊。我發覺自己這幾年來的學習是多麼的膚淺,多麼的急功近利啊!要考試了,才捧起書,要寫東西了,才開始學習,“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多久沒有品嚐看書的樂趣了?多久沒有在書的海洋裡歡快遨遊了?

  誠如狄金森所說:沒有一艘船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駿馬能像一頁跳動的詩行,把人帶向遠方。這本書用感性的文字表達理性的思考,用詩意的語言描繪多彩的教育世界,以滿腔的熱情高揚教育的理想與信念。它讓我在學習教育理論的同時,領略到了文章的理趣、情趣與文趣,既培養和激發了我們一線教師的理論興趣,又能提升我們對於生活的熱愛與柔情。它的獨特之處就在於:以隨筆的形式,對教育世界中那些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現象,給予學理上的闡釋,併發掘其中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底蘊,從而收到以小見大、以孔窺豹、洞幽察微的效果。它第一次讓我領略到教育隨筆這種表達方式的魅力:它隨和、隨緣、隨意,沒有居高臨下的霸氣,沒有正襟危坐的儼然,沒有煞有介事的虛假,沒有耳提面命的'煩悶。只是有感而發,像朋友間的抵膝而談,不求全面,不求嚴謹,甚至不求客觀公允,只求譴一己之意趣,痛快淋漓,嬉笑怒罵。這種邏輯實證之外的表達的美。這種旁徵博引,引經據典,行雲流水一般隨意而不隨便的文風,喜也,怒也,哀也,樂也,似淡雅的香茗,勝陳年的烈酒,時時處處,字裡行間,無不顯示著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超強的文字駕馭能力,體現著一種情懷,一種趣味,一種心境,一種對美的追求。它不僅是一種寫作的風格,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自然流露,正如詩云:“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

  對待工作如此,對待人生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難免有許多不如意,同事相處、朋友相交,難免有一些誤會,但如果能用寬容的心對待一切,那麼,你就是生活的智者。

  有人說,人生有三大境界,一是物質人生,二是藝術人生,三是宗教人生。宗教人生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可能一輩子也達不到,但追求一種快樂的讓心靈釋放的藝術人生還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多讀書。作為教師,尤其要多讀教育類書籍。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心得3

  讀了這本書印象最深的是肖川先生說的“六個學會”,他說:“廣大教師,需要做到‘六個學會’:學會等待、學會分享、學會寬容、學會選擇、學會合作、學會創新。只有當我們的教師具備了這些素質,人類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細細品味了他的文章,文章中無處不體現著一種對美的追求。它表達一種情懷,一種趣味,一種心境,一種追求。下面是我自己讀完全書後的一點體會:

  讀書,提升思想的靈丹妙藥

  肖川說:“要與經典為友。”“心與書的交流是一種渲染與皈依。”只有豐厚的學識和徹底的理性才能賦予人一種大氣。這種大氣,作為教師是非常需要的,因為只有大氣,才能真誠地鼓勵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去拓展已經變得十分逼仄的心靈空間和精神世界。

  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古老的智慧,經典的知識,都會益人心智、沁人性情、最佳化氣滋養人生的價值。我們要與經典為友,讓學習成為我們教師生活的一部分。讀書學習,是一劑靈丹妙藥。它不僅會讓我們在浮躁的社會氛圍中獲得一種“定力”,而且也能填補我們日益貧乏的心靈。我們應該將讀書融入自己的生活,要成為一個永不滿足的學習者。當我們的閱讀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我們的思維火花就會閃現,我們的精神世界就會豐腴,就能用思想來武裝我們的行為,用思想去重塑我們的教育行為,用思想去陶冶學生的心靈,用思想去滋養後中的人格。讀書吧!這樣,我們就可以堅定我們的教育理想,就會緊跟時代的腳步,就會看到黎明的曙光。

  自由,個性發展的最佳途徑

  肖川說:“良好的教育一定致力於引領學生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別,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良好的教育使得一個人成為真正的人,成為他自己,成為一個不可替代的、立於天地之間的大寫的人。”

  “現實生活中,機構的職能錯位卻有時發生。正如監獄可能成為一所學校一樣,學校也完全可能成為一所監獄。”

  “不要把教育變成一把雕刻刀,按照某種意志把人塑造成為‘標準件’和‘工藝品’。

  肖川在《教育的理想與信念》中多次提到關注孩子的個性發展。他認為教育首先應該是”人“的教育,而不是知識、文化等的傳授和灌輸。俄國人洛扎諾夫曾經說過:”理想的東西應當儘可能地保持個性,因為這是人及其創造中最可珍貴的東西。“然而。剖析我們當今的教育,似乎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對規章制度的依從態度,而他們本該養成的作為”人“的基本素質卻有意無意地被忽略了。我們的教育過早過多地給予孩子們約束,不準幹這,不準幹那,課堂上只有舉手才能站起來發言;為了避免作業出現錯誤,任何人不許做題,老師講了後才做;不喜歡音樂,卻硬是被家長拉去學樂器;不喜歡美術,卻硬是讓家長按者在宣紙上潑灑筆墨;明明孩子喜歡擺弄些科技製作什麼的,卻認為那是在浪費時間……熟不知,人的發展需要足夠自主的空間,這樣更宜於個性的自由的發展。人人都企盼被欣賞,而不員被雕塑,被拿捏,被打壓。

  ”不聽話的孩子不是好孩子。“我們中國的教育被人稱為”聽話的教育“,我們培養了許多天才與神童,許多專家與學者,在他們身上卻很難找到真情的流露,個性的釋放。學生們沒有了自己的主張,習慣於人云亦云了,隨波逐流成了一種大趨勢。這難道不是我們教育的悲哀嗎?

  由此看來,人必須成為自己的解放者,並在倫理意義上成為自己的創造者。我們能做到的就是要使學校變得有吸引力,成為人們舒展心靈,放飛想象的處所,還學生真正的自由,讓他們每個人都個性張揚。

  完美,理想教育的終極目標

  肖川說:”完美的教學一定能讓學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倫之美、人道之美;感性到理性之美、科學之美、智慧之美;感受到人類心靈的博大與深邃;感受到人類所創造的文化的燦爛與輝煌;能夠喚起學生對於生活的熱愛與柔情;喚醒學生對未來生活的熱烈憧憬和樂觀、光明、正直的期待;能夠以新的眼光審視生活、洞察人性的物理。“

  肖川先生在這本書中既提到了良好的教育,又提到了完美的教學。可見,在他看來,我們的教育應該是美好的。他的這個觀點可謂是教育的”烏托邦“。然而,”完美“本身就是理想化的。有了理想,我們才會向更高的目標追求。

  其實,作為教師,我們何嘗不是在追求完美呢?希望自己的學生考出優異的成績;希望所有的學生能全面發展;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考上大學,甚至成名成家……但是,讀了《教育的理想與信念》,我明白了,完美的教學不應該只停留在孩子的成績上。只要我們將”教育就是服務的觀念落實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之中“,只要讓我們的課堂有兩個不可缺少的要件——深刻與真誠,只要孩子們”學有所獲“,那麼,我們就會追求教學的最佳效果,就會達到理想教育的終極目標——完美!

  教育,就是要營造一汪沐浴靈府的深譚,讓人沉醉於其中,讓人神清氣爽,讓人有可能去經營生活、咀嚼生活、品味生活,成為一個性情通達、才智清明的人。為此,我們任重而到遠!

  肖川先生的文章真是美文。喜也,怒也,哀也,樂也,無不體現著一種對美的追求。也許是平時所養成的一種職業習慣,我們已經看慣了也寫慣了那類扳起臉來說教的文章。讀完整本書,讓我感受到,對待教育,我們必須懷著一種神聖的使命感和責任心的情懷,教學生去如何去發現生活中的真誠、善良和魅力,教學生們用一顆真誠的心去融入社會、理解他人、關愛生命,在這個當前紛繁複雜的世界裡,我該時刻提醒自己的,在自己的教育生活中始終保持一種率真的勇氣和向善的本性,讓學生感受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教育的理想與信念》讀書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