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淺談高職教學凸顯職業特色的改革探索短文

淺談高職教學凸顯職業特色的改革探索短文

淺談高職教學凸顯職業特色的改革探索短文

  [論文摘要]近年來,高職教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很多,嚴重阻礙了高職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文章從高職院校自身問題出發,對高職教學缺乏職業特色狀況的原因和突出職業特色的改革探索思考這兩個方面進行了探討,希望對高職教學改革有一定的理論幫助。

  [論文關鍵詞]高職教學 職業特色 改革探索

  目前,高職院校教學存在著諸多弊端。例如無法適應社會、市場需求的職業標準,高職教學過程中忽略了職業特色化培養模式,這不僅會導致學生職業水平低下,實踐能力有限,而且更直接地影響著高職學生就業率,所以高職教學改革已經成為關係到學校乃至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

  一、高職教學缺乏職業特色的原因

  1.自身定位不準確。一些高職院校忽視特色專業辦學的目標,僵硬地照搬照抄本科院校的辦學理念和模式。某些高職院校還普遍存在這樣一種辦學思路,認為辦學層次越高,代表著學校的發展就越快,從而盲目追求“專升本”。特別是民辦學校辦高職沒幾年,發展方向就定位在了快速升格成本科院校,從而無法安心於特色辦學,不能顯示出在高職專業方面的強勢。致使學生實踐能力不強,並進一步導致高職教育陷入培養不出高技術人才的怪圈中。

  2.專業設定不合理。近年來,專業設定與社會及職業崗位需求缺乏有效結合,這已經成為困擾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由於缺乏明確的專業針對性,使學校培養學生無法側重其專業性。而且,高職院校在新專業設定方面帶有明顯的隨意性與盲目性,缺乏科學的市場調研,盲目地按照其他院校的專業設定特點來運作。盲目設定熱門專業,如會計專業,以致供嚴重大於求,造成了畢業生就業困難。

  3.教學模式不科學。一些高職院校或沒有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束縛,或是教學模式過於花哨、不實用。更存在著理論課時過多、學生接觸專業晚、實踐課時太少、學生的技能訓練不夠等問題。如許多高職院校還在沿用普通高校的教材,這無疑會大大影響高職的教育質量,而且目前的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獲取直接經驗的重要性,這也是高職教學缺乏職業特色的一個原因。

  4.教師職業特色化教學不突出。高等職業教育的直接培養目標是針對職業崗位群的,以培養技術應用和技藝型人才為主。這樣高職教育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偏重於實踐和應用,是一種既具備一定基本理論知識,又具備較強的實踐和應用能力的人才。職業特點是需要能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橋樑式”的高階技術人才,因此對於高職教育的課堂教學來說,要求教師必須具有理論和實踐的深厚基礎。但是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師資整體素質不高、教師數量與學生數量比重失衡的狀況。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一些院校盲目引入教師,在缺乏相關培訓的前提下讓教師進行教學,而這些人員大部分是從普通高校畢業的,沒有相應的實踐經驗,這樣高職教學就和普通高校的教學並無多大差別,致使高職課堂教學無法突出高職教育的職業特色。

  二、關於高職教學凸顯職業特色的幾點改革探索

  基於對高職院校教學中缺乏職業特色的成因分析,本文從高職院校教學改革中凸顯職業特色這一方面出發,結合教學實踐,進行以下幾方面的對策思考:

  1.科學定位,特色辦學——以市場為導向來調整和設定專業。面對高職教育的新形勢,高職院校應與當地經濟和行業企業的實際相結合,培養出受社會歡迎的高質量高技能人才,贏得社會的普遍認可和尊重。高職院校應從學校自身的個性特徵出發進行科學合理的定位,才能以其獨到之處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在科學定位的基礎上,高職院校應當逐步形成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只有加強特色,高職院校才能得到社會的認可,這種突出職業特色的教學理念才能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高職教育的專業設定應該以市場為導向,要深入研究就業形勢和市場變化,進行廣泛的市場調研,及時掌握人才需求資訊及變化,要最佳化學科專業結構,適時增設新專業。只有專業設定合理,才能保證高職教育教學方向的正確,以及教育改革的順利進行。

  2.建構能力型高職課程體系。高職院校應當突出以就業為導向、能力為本位的高職教育課程模式。在課程建構中,應突出產學研結合特色,形成產學研結合的、完整的教學體系,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增加管理課程、人文社會課程和基本素質訓練課程,培養懂技術、善管理的人才。在課程設定中要以能力為本,圍繞職業技能開發課程,還應當建立一套科學而嚴格的考核體制,圍繞能力培養,實現考核方式多元化。考核可採用職業技能證書、口試、筆試、實際操作等多種方式,尤其應重視實際操作方面的考核工作。高職要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高階技術人才,必須彰顯教學過程的實踐特性,要以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徵,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大力推行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雙證書制度。

  3.“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高素質的教師是具有高效課堂教學的保證。由於高等職業教育主要是培養技術型人才,所以其教師除應具備各類教育的教師都要具有的素質外,還應具備技術型人才的各種素質,即使是基礎課的教師也需要對技術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及與本課程的關係有明確的認識。在一些高質量的學校要求學生畢業時拿到雙證書,即除了拿到一般意義上的高等學歷證書外,還要求拿到相應專業的專業證書。要求學生拿到雙證,教師也應該拿到雙證,即教師應是“雙師型”教師。所以,與普通高等院校相比較,高職院校教師的知識和能力儲備要更為全面,應有較高的專業技術應用的實踐能力,還要有廣博的專業相關知識面,“常識”豐富,同時還具有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善於同社會的有關單位及人員交際和合作。只有真正構建起“雙師型”的教師隊伍,才有可能建立起一支能夠擔負高職教學重任的教師隊伍。

  4.激發學生積極情感體驗,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教育心理學理論論證得出:教師在愉悅、飽滿的情緒中進行教學,學生也會產生同樣的情緒體驗,教學效果明顯好於一般情緒狀態下的教學效果。伴隨有愉快的情感體驗的學習活動,其活動常常受到強化,而伴隨有不滿意的情緒體驗則會使活動受到抑制。因而,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激發積極情感體驗,建立主動學習的良好教學心理環境。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要發自內心地對學生加以尊重信任,態度和藹,誘發學生積極的學習情緒,及時排除不良干擾,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揚民主,建立和諧的教學環境,在師生保持積極情緒的基礎上和教材有機結合,促進教學有效生成。

  5.促進實訓基地建設,強化學生職業技能訓練。高職的教育特點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結合學習內容的基礎上,高職院校應當加大對實踐教學設施的投入力度,建立一定的校內實訓基地,要求學生在校期間必須完成上崗前的實踐訓練,加強學生的實踐經驗,從而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透過改造或更新基地裝置,營造學生技能實踐的有利條件,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使學生能夠接受科學、嚴格的技能訓練,增強實踐運用能力。透過實訓基地建設,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有效操作、管理的能力,同時也有利於培養學生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高職院校除了校內應有較完備的與基本技能、專業技能、技術應用能力訓練有機結合的實訓設施外,還要有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透過多種途徑與企業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建立校外實訓基地。這一實訓教學模式可以透過以下兩種形式實現:一是直接將企業作為實訓和工作場所,這是一種最普遍的形式;二是由企業提供裝置,在校內按企業要求建立實訓和工作場所。實訓教育模式是高職院校必要實施的教學策略,對凸顯高職教育職業特色有著重要作用。

  總之,高職院校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改善基礎設施及教學環境,努力實現規模化、高層次的發展目標,但是往往忽視了對高職院校生存最重要的教學改革因素,沒有將突顯職業特色擺在高職教學的核心地位,這會限制高職院校的教學水平,不利於學校的長遠發展,所以對高職教學改革中凸顯出職業特色方面重點討論,無疑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淺談高職教學凸顯職業特色的改革探索短文】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