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角的初步認識》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實錄

《角的初步認識》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實錄

《角的初步認識》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實錄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38~39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經歷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

  2.認識常見的各種角,學會畫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角。

  【教學難點】

  正確畫角。

  【教具、學具準備】

  1.教師準備大三角板、圓形紙、多媒體電腦、多媒體課件、活動角。

  2.學生準備三角板、圓形紙、長方形紙、帶孔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師:今天老師想和大家一起看一段錄影片,大家高興嗎?

  生:高興。

  師:下面咱們就一起來欣賞,一邊看一邊想:從錄影中你發現了什麼?

  [評析:課的引入抓住了學生好奇的心理特點,利用學生熟悉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下面的探索學習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情境。]

  二、引導探究,學習新知

  (一)聯絡實際,找角

  師生一起看錄影美麗的校園。突出:門窗上的角、花壇周圍的角、操場中場地的角、小朋友做操時上下肢組成的角

  師:同學們,剛才錄影中播放的是什麼地方?

  生:我們的學校。

  師:哪位同學能說一說你從錄影中發現了什麼?

  生1:我發現了小朋友在做操。

  生2:我發現了學校很漂亮,有教室、有操場、有同學

  生3:我發現了門上有一些拐角,操場上也有拐角

  生4:我還發現老師拿著的東西(三角板)上也有拐角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物體上有角,你能找到嗎?現在在小組內把你看到的角說給別人聽,看哪個小組找到的角最多。(小組活動:找角)

  [評析: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從身邊找角,並且互相說說,一方面充分體現了教學的民主性,教師給每個學生都創造了均等的學習、參與的機會,使每個學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機會;另一方面使學生經歷了從現實生活中發現角、認識角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並不神秘,數學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邊,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意識。]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師:哪個組的同學想先把你們組找到的角指給大家看?

  生1:我們組找到了三角板上的角、桌子上的角。

  生2:我們組還找到了這張紙(長方形)上的角。

  生3:我們組還找到了窗子上的角、電腦上的角。

  生4:我們組找到了黑板上的角。

  生5:我們組還有補充,你看,大螢幕上也有角。(注:所有學生指角的過程都是點了一下角的頂點處。)

  師:老師明白了,同學們指出的角原來是這樣一個圖形(邊說邊在黑板上點一個點),這是個角嗎?

  生:不是,這是個點。

  師:對,這是個點,剛才同學們指的不就是這樣嗎?想想看,怎樣才能將你想的樣子完整地指出來?在小組裡討論一下,再指指看。

  (學生活動)

  [評析:在這裡,學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時指的是角的頂點處。但精彩之處就在於教師沒有急於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而是充分利用了學生認知過程中的這一知識盲點,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正誤,把學生對角的認識自然地從生活實際過渡到數學知識,逐步構建正確的表象。]

  師:哪位同學能指給大家看一看?

  生1:是這樣的(見右圖)。

  生2:是這樣的(見右圖)。

  生3:這樣才是一個角(見右圖)。

  師:現在同學們指角的時候,不光指了一個點,還指出了兩條直直的線,也就是這樣一個圖形(出示現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學的指法還不對。想不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角的?(教師示範見右圖)。

  會指了嗎?在小組裡再互相指指。

  [評析:透過三次指角,使學生逐步建立了正確的角的表象。從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注意了知識的滲透和孕伏;三次指角,逐漸滲透了角是由一點引發的兩條射線組成的這一知識,為學生繼續學習角的有關知識做好了鋪墊。]

  (三)小組合作,折角

  師:(出示一張圓形紙),同學們看,這張紙上有角嗎?你能想法用它折個角嗎?以小組為單位比賽,看哪一組折角的方法多,樣子好。

  (指一組學生將折的角貼在黑板上)

  師:哪一組還有不同折法?也過來貼上(有不同折法的貼出)。

  師:哪位同學願意把他們折出的角指給大家看?

  生1:這張紙 上有三個角。

  生2:我不同意他的說法,這張紙 上只有一個角,另外兩個不是角,因為它的另一條線彎了。

  師:同學們都聽到了嗎?她說得非常好,只要有一條線彎了,這個圖形就不是角。

  (四)動手操作,做角

  師:同學們心靈手巧,折出了這麼多形狀的角,那你能用這樣兩根帶孔小棒做個角嗎?試試看。

  (學生活動:利用帶孔的小棒做角)

  師:老師這裡也做了一個角,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幫忙,願不願意?哪位同學能把角變大一些?

  (指名一個學生演示)

  師:同學們看,角變大了嗎?你能讓自己做的角變大嗎?怎麼變?

  生1:我用一隻手拿著一根不動,另一隻手往外一拉小棒,角就變大了。

  生2:我把張開口的兩根小棒往桌子上一壓,角就變大了。

  生3:我把手放在小棒中間往外一撐,角就變大了。

  師:同學們能讓角變大,那麼還能讓它變小嗎?怎麼變?

  生1:我把兩根小棒往裡一捏,角就變小了。

  生2:我用兩隻手將兩根小棒往中間一摁,角就變小了。

  生3:我把一根小棒放在桌子上,把另一根一壓,角就變小了。

  [評析:讓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體會、理解角的大小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這一知識點。注重了學生的觀察、操作與體驗,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意識。]

  (五)體驗感悟,畫角

  師:你能將小棒做成的角的`樣子在紙上畫出來嗎?試試看。

  (學生活動:畫角)

  (展示一組學生畫的角)

  師:大家說,哪一組同學畫得好?同學們想知道怎樣畫又快又美觀嗎?

  (電腦演示畫角過程)

  師:請用正確畫法畫一個角。

  (學生再次畫角)

  (六)教學角的各部分名稱

  師:同學們看,這個角畫得怎麼樣?請這位同學過來,同學們知道她叫什麼嗎?她為咱們做出了榜樣。這是她的什麼?(手)這個呢?(鼻子)這個呢?(耳朵)

  師:我們知道了她的名字,還知道了她身上各部分的名稱,角這個圖形的每一部分也有名稱,想知道嗎?(電腦邊演示邊出現名稱)

  師:現在同桌說說悄悄話,告訴對方角的每一部分分別叫什麼。

  (七)總結昇華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知識?(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師生共同歸納。)

  1.認識了一種新的圖形──角。

  2.學會了畫角。

  3.知道了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邊組成的。

  三、鞏固拓展

  1.師:同學們學得非常認真,老師獎勵你們做遊戲,好嗎?(好)同學們喜歡爬山嗎?(喜歡)今天咱們就來做個爬山遊戲。看,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頂的路上,設了這樣幾個關口,只有順利闖關,才能到達山頂。哪組同學願意帶領大家率先闖過第一關?

  電腦出示:下面圖形哪個是角?

  師:第三個為什麼不是角?

  生:因為它的一條邊不直。

  師:你答對了,獎勵你們一面小紅旗。(伴隨著音樂升起第一面小紅旗)

  2.師:哪組同學願意闖第二關?

  電腦出示:下面圖形中有幾個角?

  (回答正確後升起第二面紅旗)

  3.師:第三關最難,誰有信心繼續闖關?電腦出示:下圖中有幾個角?

  (回答正確後升起第三面紅旗)

  師:在這位同學帶領下,我們順利到達了山頂,登高遠眺,一切盡收眼底。有藍天、白雲、遠處的山水、近處高大的樹木(邊隨音樂說,邊出現畫面,最後停留在交叉的樹木上)。在美麗的大自然中也有角。只要你處處留心,一定會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

  [總評]本節課的設計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和知識水平,以學生的主動探索學習為基本活動形式,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敢於放手,給學生的活動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

  整個教學過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畫角,無一不是學生的主動操作與探索,可以說,正是由於教師敢放手,才有了學生的主動探索與思考,才有了學生的自主構建,才有了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才有了學生的全員參與,才形成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心態,才有了學生的主動體驗。

  2.注重了學生的實踐與操作,體現出了活動教學思想。

  本節課自始至終貫穿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與實踐,這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的心理特點和幾何初步知識直觀、操作性強的知識特點,更重要的是充分體現了以活動促發展的活動教學思想。教師把原來的知識傳授設計成了一連串的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探索、在活動中發展,整個教學過程是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的自主活動為基礎,學生真正動了起來,課堂真正活了起來。

  3.創造性地運用教材。

  本節課教師沒有完全按照教材內容的呈現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準確把握教材知識點的前提下,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現有知識水平出發,對教材進行了恰到好處的改造,這樣的改造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更貼近,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更容易接受。這也是課程標準基本理念的體現。

【《角的初步認識》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