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周長的認識的教學實錄

周長的認識的教學實錄

周長的認識的教學實錄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41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操作中感受、體驗、探索圖形的周長,理解周長的意義。

  2.在實際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3.在學習活動中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圓形的鐘面卡片,國旗的卡片,蝴蝶標本等。

  學生準備:直尺、線、軟尺,樹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標準五角星、圓形的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巧用“周”字,引導探索“周長”的含義

  (一)談話引入

  課始,教師採用機動靈活的方式引入“周”字,並板書:周。

  師:大家知道這個“周”字是什麼意思嗎?

  學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週;周圍、一圈兒;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課題

  師: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知識就與這個“周”字密切相關。

  (教師把樹葉、國旗卡片、鐘面卡片、蝴蝶標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標準五角星形的卡片貼於黑板)

  揭題:我們要研究的就是這些圖形的“周長”。

  補充板書:長(完善課題“周長”)。

  [巧妙的引入,喚醒了“周長”在學生大腦中的第一認知經驗,激發了學生在此基礎上的大膽猜測,推理和實踐的主動探索的願望,體現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三)猜測,探索

  師:猜猜看,這些圖形的周長有可能會跟“周”字的哪種意思有關?

  生推測:與“周圍”“一圈兒”這種意思有關。

  師:那麼,照大家的這種理解,樹葉的周長應該是指它的……?請學生在實物上指出。

  (四)歸納認識

  師:這些圖形的大小、形狀各不相同,但它們都有自己的周長。那麼,“周長”究竟是指這些圖形的什麼?能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試一試!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長就是它三條邊的長度。

  生2:周長是一個圖形所有邊的長加起來。

  生3:像圓形,沒有直直的邊,它的周長就是它一週的長度。

  ……

  看書對比課本上對周長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就是圖形的周長”。

  [讓學生嘗試著表達對周長的理解和認識,學生要經歷獨立把自己對圖形周長的零碎的表象認識歸納並表達出來的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

  二、操作活動,自主體驗“周長”的意義

  (一)談話引入

  師:我們有辦法知道上面這些圖形的周長是多少嗎?

  生:可以量一量。

  師:你有信心測出上面這些圖形的周長嗎?

  [實踐出真知,學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進一步體會周長的意義,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探索空間和發展空間。]

  (二)滲透要求

  師:老師為每人都準備瞭如下一張“智慧小手測量單”,先看一看。

  長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樹葉的周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圓形的周長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頭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師引導:這裡有好多活動是一個人很難完成的,你可以找個搭檔,共同完成這些活動。充分利用你現有的學具和測量工具完成這些活動,並記錄下資料。比一比,哪些搭檔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在學生必須尋找搭檔才能完成的這些操作活動中,學生很自然地體會到合作的必要性,學生的合作意識在無形中得以培養。]

  三、交流小結,展示學生的成果

  師:你透過測量和探索這麼多圖形的周長,又獲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發現有很多圖形的周長,測量時不用測出它所有邊的長度,只要測出一部分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條邊都一樣長,只要測出一條邊的長度,讓十個一樣的數加起來就可以了。

  生2:長方形的周長,不必將四條邊的長度都量出來,只要量出一條長邊、一條短邊就知道其他的邊了,長方形的對邊是相等的。

  生3:我發現圓形的周長很難量,用直尺不行,我們用線繞它一圈兒,卻發現稍微用點力,線就拉直了,很不容易測量。

  生4:有辦法,可以把它對摺,這樣可以只繞出它半圓的長度,然後乘2就行了。

  生5:還可以再對摺,這樣要量的曲線就更短了,測量這段曲線的長度再乘4。

  生6:測腰圍時,我發現從外面量就把衣服的厚度也量進去了,不準確,應該貼著肚皮量。

  生7:我知道了什麼是圖形的周長,還能測量出很多圖形的周長。

  ……

  四、總結激勵,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信心

  教師小結:這節課裡,大家不僅知道了什麼是圖形的周長,更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難時,大家充分發揮了自己的智慧,還從這些活動中探索出了很多重要的數學知識。真不簡單!這與你們每兩個搭檔的團結是分不開的,祝賀你們!希望你們在以後的學習中能夠把自己善於發現、善於探索的能力更充分地發揮出來!

  [小結生動具體,不僅關注了本節課的知識重點,更關注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有效激勵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體現了課程標準的新理念。]

  【教學設計說明】

  本節課圍繞學生對“周長”的認識和理解,創造讓學生充分猜想、探索的活動空間,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去設想、推測、表達、交流,逐步探索出“周長”的含義,進而,在大量的操作活動中體驗、理解周長的實際含義,使學生對周長的認識在實踐中得以昇華,並對以後“周長的計算”的學習積累了豐富的感性經驗。充分突出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有效培養了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

  【評析】

  本節課教學“周長的認識”,教學設計新穎、獨特,是概念教學的一次大膽嘗試,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概括起來有如下特點。

  1.引入新課“新”。妙用“周”字引入新課,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課上也能用到“漢字知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加強了學科間的整合;同時有效利用了學生的認知經驗,為理解“周長”的含義打下基礎。

  2.活動設計“新”。教師在讓學生自主體驗“周長意義”的這個環節中設計了一個開放性的測量活動,其中有規則圖形周長的測量,如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等;有不規則圖形周長的測量,如樹葉的周長等;還有頭圍、腰圍等的測量活動。整個活動中,教師完全放手,使每個測量活動對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需要動腦的全新的探索活動,為學生創設了一個較大的探索空間。

  3.學習方式“新”。本節課中,自主學習貫穿整個學習活動的始終:學生自主理解“周長”的意義,自主測量圖形的周長,在測量活動中自主探索、自主合作,學在其中、樂在其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得到了有效培養。

【周長的認識的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