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歷史上剛愎自用的例子

歷史上剛愎自用的例子

歷史上剛愎自用的例子

  剛愎自用是說十分固執自信,不考慮別人的意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剛愎自用的例子,歡迎大家閱讀了解。

  項羽剛愎自用而自取滅亡的故事

  項羽在鉅鹿之戰中消滅了秦軍的主力,並率諸侯兵臨函谷關。當項羽得知劉邦已定關中,而且大肆收買人心,意欲稱王時,不禁大怒,當即命令黥布等人攻破函谷關,大軍蜂擁而上,圍攻劉邦的力量。

  劉邦的陣腳大亂,軍心一片渙散。這時,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見風使舵,見項羽來勢洶洶,便改弦易轍,趁機向項羽邀功討封,於是便派人對項羽說:“沛公欲王關中,令子嬰相,珍寶盡有之。”這番話,對項羽無異於火上澆油。被項羽尊為亞父的范增也說,劉邦居山東時貪財好色,可是入關後卻一反常態,珍寶無所取,婦女無所幸,看來志向不小。他勸項羽趕緊發兵擊之,不要錯過機會。

  正在這一緊要關頭,項羽的.叔父項伯連夜將實情告訴張良。項伯和張良原是好朋友,所以勸張良趕緊脫離劉邦,不要一起送死。張良認為“亡去不義”,反而拉著項伯一起去見沛公。劉邦立刻與項伯結成親家,並且向項伯表明心跡,並許諾第二天早晨一定要親自向項羽謝罪。項伯回到大營,將劉邦的一番心意轉告項羽,並且勸項羽不要興師動眾,因為劉邦立有大功,“擊之不祥”,不如善待之。

  項羽自以為是一方霸主,被項伯三言兩語說得就放棄了動手的準備,失去了消滅對手的良機。

  劉邦於第二天清晨趕到鴻門,向項羽面謝:“我與將軍戮力攻秦,將軍在黃河以北作戰,我在黃河以南作戰,沒想到先入關,攻破秦軍,與將軍在這裡相見。今有小人諂言,令將軍與我有隙。”項羽聽了這番話,猶豫不決,於是將曹無傷的話和盤托出,並且設宴招待劉邦。

  在鴻門宴上。范增好幾次用眼睛示意項羽攻擊沛公,項羽卻毫無反應,范增只好離席找到項莊,對他說:“君王為人優柔不決,你進去舞劍,尋找機會殺掉劉邦,不然,我們都會成為他的俘虜。”

  項莊於是入席敬酒,並藉口“軍中無以為樂,請以劍舞”,隨即拔劍起舞。項伯心知項莊舞劍,其意在沛公,遂起身對舞,以自己的身體翼蔽沛公。在營外擔任警衛的壯士樊噲急闖進來,樊噲粗中有細,他分析了劉邦入定咸陽以待項羽的事實,接著他責備項羽聽信小人之言,與沛公為敵,這樣下去恐怕喪失天下人心,幾句話說得項羽無言以對。

  一會兒,劉邦以上廁所為由悄悄跑了,讓張良留下和項羽周旋。老謀深算的范增對性格固執、自負的項羽也無能為力,最後連自己也成了項羽的殉葬品。

  在楚漢相爭的時代,勢力弱小的劉邦最終勝利了,勢力強大的項羽最終卻失敗了。項羽因過於自信、剛愎自用而錯失良機,最後不得不自食苦果。

  剛愎自用的成語故事

  【成語】: 剛愎自用

  【拼音】: gāng bì zì yòng

  【解釋】: 愎:任性;剛愎:強硬固執;自用:自以為是。十分固執自信,不考慮別人的意見。

  【成語故事】:

  “剛愎自用”成語由“剛愎不仁,未肯用命”變化來,意思是倔強固執,自以為是,聽不進別人的意見。語出《左傳·宣公十二年》。

  公元前597年春(春秋時期),楚國打進鄭國,鄭襄公裸體牽羊迎接楚莊王,並苦苦求饒,取得了楚王的同情。當年夏,晉國派軍隊救援鄭國。晉軍南下,兵臨黃河時,聽說鄭國已經同楚國媾和,晉軍中軍主帥荀林父想退兵,並提出等楚國軍隊回國後,再出兵攻打鄭國,討伐背叛者。荀林父的副手先縀表示反對,認為這樣“不行”,並說:“晉國之所以能夠稱霸諸侯,是因為軍隊勇敢、文臣武將盡力的關係。現在失去了諸侯(指鄭國背叛晉國親向楚國),不奮勇當先,不能說是盡了力。有敵人不去攻打,不能說是勇敢。要是由於我們而失去霸主的地位,不如死了。”先縀還說道:“率軍出征,遇到強敵而退卻,這不是大丈夫的氣概;擔任軍隊統帥,而終非大丈夫,唯有你們能做得出,我辦不到”於是他率領所屬部隊渡過黃河,繼續前進。荀林父的部將根據這一形勢,分析進和退的得失利害關係,最後一致勸荀林父率兵渡河。

  楚國軍隊想北上,到飲馬黃河時再回國。聽說晉軍已渡河,楚王想退兵返國。其寵臣伍參想戰,而令尹(官名)孫叔敖則不想戰,並說:“去年打陳國,今年攻鄭國,不是沒有戰爭。戰而不勝,您伍參的肉夠吃的嗎?”伍參說:“如果這次打勝了,就足見您孫叔敖沒有謀略了;不能戰勝,我的肉將在晉軍之手,還能吃得上嗎?”令尹轉車反旗,伍參對楚王說:“晉國現在從政的都是些新人,不能很好地執行命令;其副手先縀剛愎不仁,不肯聽從命令;他們的三個統帥(指中軍、上軍、下軍之首領)想統一行事也難以辦到,就是想聽從命令,也沒有統一的上級,大家聽誰的?這一仗,晉軍必敗。”楚莊王無奈只好命令令尹調轉戰車向北,駐紮於管地以待晉軍.

【歷史上剛愎自用的例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