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數學的課後反思

數學的課後反思

關於數學的課後反思

  本節課我是按以下幾方面來設計我的教學的:

  1.體會數學問題的來源和含義。

  課一開始,教師就讓學生提問,使學生體驗到什麼是問題,為什麼要提問題。然後將提問題的要求提升,引導學生提生活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明白數學問題在生活中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當學生明白什麼是數學問題以後,就可以順理成章的轉入新課的學習。

  2.新課教學。

  教材對這節課的編寫是按三個層次來安排的:一是給出條件問題完備的應用問題,藉助情景讓學生理解意義進行計算;二是給出明確的資訊、資料,由學生提出問題後,理解意義進行計算;三是由學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數學資訊,自己根據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受生活閱歷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小學生對抽象的數學知識往往難以理解。因此,例題教學充分運用了現代教學媒體,發揮直觀性作用,創設了逼真的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生動、直觀的觀察材料,促進學生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學結合如上述的'三個層次,首先是由計算機創設情境,一群小朋友在做遊戲,遊戲一個一個的出現。在這一過程中不要求學生急於回答,而是讓同學們靜靜的思考,仔細的觀察,讓學生充分感受資訊後,提出思考問題,組織討論:“根據圖中小朋友的活動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你喜歡說哪個活動就說哪個活動。”這就比第一環節的讓學生自由地提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難度大,學生必須從多角度收集資訊、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把生活的實際問題抽象成書本知識,使學生掌握如何根據特定的事情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小培養創新意識。

  在第一層次學習成功的基礎上,繼續利用計算機演示教材“做一做”的小鳥動態圖,呈現兩個條件:“有17只小鳥,飛走了8只。”根據演示,引導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形成初步數感,並能試著提出問題。接著再演示出現“15只小鹿”,要求學生根據這一條件提出問題。最後讓學生自己蒐集畫面上的數學資訊,選擇合適的條件提出問題。以此來體現兩個教學層次,一是有指導的提問題,二是創造性的提問題。值得一提的是學生的書面列式,教師並不是要求學生按照老師的規定選擇,而是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權,喜歡寫哪題就寫哪題,還可以自己提問題自己解答。這樣做,尊重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使數學教學面向全體學生,體現了課程標準中的“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教學”和“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基本理念。

  3.知識應用。

  在本節課的最後,我設計了兩個應用活動,一是觀察學生的獎品“智慧鳥”引導學生從大小、顏色等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二是觀察其中的一個組的人數,根據這個條件從多角度提出問題。從而使學生透過觀察身邊的事物發現數學問題,真正實現本節課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目的。當學生反覆體驗到用數學知識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後,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出這節課的課題──“解決問題”。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使學生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主動地研究和學習,並因地制宜從現實生活中提取素材將書本知識與生活相聯絡,讓學生親身感受到身邊顧在數學,使數學成為學生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數學的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