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金融/投資/銀行/保險/財會> 淺談國際投資學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實踐論文

淺談國際投資學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實踐論文

淺談國際投資學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實踐論文

  《國際投資學》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如採用傳統理論授課模式,在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上則不盡完善,不能完全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也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在本科生就業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凸顯了對《國際投資學》課程的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和創新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一、《國際投資學》課程要求

  《國際投資學》主要內容包括: 國際投資理論、國際投資環境、國際直接投資、國際間接投資、國際靈活投資等。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激發學生對國際投資的興趣,掌握現代國際投資的基本理論和實務,掌握國際投資的績效評估方法以及理解國際投資的過程,引導大家在全面掌握有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具備作出合理的國際投資決策的能力。

  二、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實踐

  ( 一) 案例教學法。每一章節都從講述實際發生的國際投資方面的案例開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在講授“第五章跨國公司”時,首先向同學們講述寶潔公司在中國投資的發展歷程。但是,如果僅僅只是在教學過程中增加案例教學,教學效果提高的程度有限。因為有部分同學只是比較被動地接受老師課堂上講授的知識,缺乏主動的理解、思考和總結的過程。

  ( 二) 安排課堂討論。“對分課堂”是復旦大學心理系張學新教授提出的課堂改革新模式,具體來說,就是把課堂時間一半分配給教師進行理論知識講授,一半分配給學生進行討論。任課教師由“講授者”向“評價者”、“引導者”轉變,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向知識的“發現者”、“交流者”轉變。雖然在實際教學中,還不能一下做到把一半的課堂時間安排為學生進行討論。但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同學們對《國際投資學》的學習積極性,在40 個課時內嘗試安排了共5次分組討論。把全班34 名同學分成3 組; 根據講課內容,提前一週安排分組討論的內容,方便同學們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準備。討論的題目包括: 分析西門子等外資企業在中國從合資走向獨資的原因; 論述中國工商銀行等中資跨國銀行在應對2008 年開始爆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的經驗與教訓; 我國外資稅收政策對跨國公司在華直接投資的影響等。

  ( 三) 佈置撰寫報告和論文。為了幫助同學們進一步鞏固課堂內學到的知識,還佈置了兩次撰寫讀書報告和兩次撰寫小論文。佈置同學們在課後閱讀邁克爾·波特所著的《競爭優勢》和何智蘊等著的《大型跨國公司在華投資結構研究》,並寫出讀書報告。佈置的兩次論文題目分別是: 論述某中資跨國公司在不同地區如何靈活運用不同的投資策略進行海外直接投資; 論某跨國公司在華直接投資的區位選擇。

  ( 四) 課外參觀與實習。《國際投資學》這門課講求理論聯絡實際,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某外貿公司的參觀與實習時間雖然很短,但還是起到了提高學習效果的作用,進一步幫助同學們掌握和理解《國際投資學》課堂上講授的國際招標的程式、標書的製作和貨物進出海關的流程等方面的知識。

  三、考核方式的改革

  以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和實踐為基礎,對考核評價方式也嘗試進行改革。《國際投資學》這門課如果以期末考試為主,考試內容以理論為主,不利於考核同學們的實際學習效果。嘗試以過程性考核為主的考核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平時的表現,強調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以下面的方式進行考核: 總成績= 到課率× 20% + 課堂討論× 30% + 報告和論文撰寫× 30% + 課外實習× 20%。這種考核方式與傳統方式相比,更能考查同學們實際掌握《國際投資學》理論與實際操作的狀況。

  四、結語

  教學的過程和結果可以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同學們是否有興趣學、是否能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和技能,是講授《國際投資學》時一直在關注的問題。實踐證明,《國際投資學》課程教學方式的改革與創新,進一步豐富了教學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淺談國際投資學課程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實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