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讀《沈石溪:我的小時候》有感作文

讀《沈石溪:我的小時候》有感作文

讀《沈石溪:我的小時候》有感作文

  童年已漸漸遙遠,留下的只是那些瑣碎的記憶,倒不如細讀一下出自沈石溪之手的《我的小時候》,體會一下,那個不同年代的童年之夢。

  出生於上海的沈石溪自幼家境貧寒,體弱多病。因此,常遭到同齡孩子的欺負。所以,他打小就膽小、懦弱、很愛哭。因為他愛哭,母親埋怨他,父親也責怪他。“小囡的眼淚,線穿的銅鈿,是吉利的。”奶奶據理力爭。在奶奶的觀念裡,哭是生命的一種進化現象,一片懺悔的淚,一片溫馨的淚能夠讓心更加清明。因此,哭比笑好。在奶奶這種觀念的影響下,他不再軟弱。

  讀小學四年級時,社會上掀起了學雷鋒運動,如火如荼。老師要求每個同學每天做一件好事,並且一週評比一次,看哪個班好事做的最多、最有質量,將給一邊學雷鋒流動小紅旗。為了讓自己所在的班級能夠得到流動紅旗,沈石溪決定做一件有“創意”的好事——扶盲人宋伯伯過馬路。但出人意料的.是宋伯伯不但不領情,還蠻不講理的破口大罵。最後,宋伯伯拗不過他,還是讓他攙扶自己過了一條馬路。但是,在他離開後,宋伯伯又獨自回到馬路對面去了,然後重新穿過馬路來——宋伯伯是要走完自己該走的路。

  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個人在生活中難免有處於逆境的時候,當我們感到前途渺茫,孤立無援時,可以想想宋伯伯的故事和他奇怪的處世哲學。“真的,當你遭遇到了不幸,旁人出於道德,出於同情,出於憐憫,出於種種高尚的或不怎麼高尚的原因,會伸手來攙扶你一把,如果你把這種攙扶當作一種依賴,當作一種習慣,當作一種必然,當作一種不會改變的規律,那麼,總有一天你會發現,攙扶你的人會不翼而飛,消失的無影無蹤。”人最終還是要憑藉自己的力量,走完漫長的人生之路。從這個意義上說,確確實實,路要靠自己走,別讓別人攙扶。

  讀初中一年級時,沈石溪成績平平,是個引不起老師興趣,得不到男生尊重,也享受不到女同學青睞的小不點。有一次,班上組織詩歌朗誦會,那時他已悄悄愛上文學,讀了不少詩歌,想在老師和同學面前有所表現,就壯著膽子報名了。他每天把自己關在家裡反覆吟誦,反覆演習。很快就到了關鍵的一天,很快就到了關鍵的時刻。當老師點到自己的名字時,他惶惑驚恐,自信心在極端的瞬間萎縮得比芝麻還小。他退縮了,失去了這次上臺表演的機會。班主任用含有憐憫和同情的目光看著他,同學不在理睬他。他再次嚐到了被遺忘的孤獨的滋味。如今沈石溪已經過了花甲之年,在人多的場合仍然說話結巴,手腳無處安放。

  人們常把青少年比作祖國的花朵,我想,這應該是一種特殊品種的花,無論風吹雨打,都應該盡情開放,開得嬌豔,開得自信,開得理直氣壯,開得無所顧忌,永不衰敗,永不凋零。這樣,我們的未來才有希望。

  我們也有像沈石溪一樣在那些鮮活的童年記憶中回味著童年給予自己的珍貴饋贈,體味和感恩那些成就了自己童年的歡欣和苦難。

【讀《沈石溪:我的小時候》有感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