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素質教育下的音樂教師職業素養教育論文

素質教育下的音樂教師職業素養教育論文

素質教育下的音樂教師職業素養教育論文

  摘要: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也越來越被人們所重視,這也對音樂教師的職業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職業道德素養、專業技能素養外,還應資訊科技素養、專業科研素養等。作為新時代的音樂教師,不僅要在專業上學習,更要全面提升自己,以便在教學過程中更好地發揮音樂的育人功能。

  關鍵詞:音樂教育;職業素養;育人功能

  一、音樂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教師職業道德,是教師從事教育活動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道德觀念、行為規範和道德品質的總和。音樂是美的藝術,音樂教育是一種“美育”。教育活動的主要物件是有思想、有情感、有意志、有個性的正處在成長過程中的青少年,這就決定了教師的職業道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正處在成長階段的學生,接觸最多的就是教師,教師的一言一行會被學生記住並去模仿,所以作為教師必須樹立個人高尚品德,並用自己的高尚品德去育人。教師工作時間和工作量難以嚴格的時空劃分,學生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育人需要一定的週期,教師的工作難以個人單獨完成,難以在短時期內見到成效,這些因素都要求教師必須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事業心,要有奉獻精神,教師的教育勞動即為了培養人、改造人,把一個自然的人培養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二、音樂教師的專業能力素養

  1、歌唱技能

  歌唱是用嗓音表現樂曲的思想內涵,塑造音樂形象的藝術,它本身就是最自然的樂器,對音樂的表達也是最美妙最豐富的。作為音樂教師,必須要具備專業的歌唱技能,包括音準﹑節奏﹑速度﹑音樂表現形式﹑曲式分析﹑和聲功能等。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音樂聽覺,促進學生內心聽覺的發展和完善,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的`表現形式和情感。

  2、樂器演奏技能

  器樂是音樂的重要表現手段之一,樂器教學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真實感知,也能從教師不同的演奏中深刻的感受到風格的異同和音樂情感的表達。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演奏能力,主要是指鍵盤演奏,既能獨奏又能伴奏,再此基礎上應該熟悉如風琴﹑電子琴﹑口琴等基本樂器,要有較強的伴奏能力,即面向基礎教學的即興伴奏和合奏能力,這在實際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能使學生最直面的感受音樂。

  3、創作技能

  學校音樂教學中的“音樂創作”,不是我們所說的傳統意義上的為培養音樂家的“音樂創作”,而是以“創作性的音樂活動”為主體,還有“即興演奏”和“創作音樂”等的音樂教學活動。這種“創作”是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完成的活動,教師起到指引學生的作用,“創作”教學應該確保學生在自由自在的氣氛裡,表達內心的感受,並用音樂即興的表現出來,可以是哼唱,可以是敲打,可以是肢體動作,目的是透過音樂創作活動,儘可能的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4、指揮技能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教師有時需要用手勢來表達音樂的情緒,以感染學生帶動學生的表現力。教師指揮的手勢隨著音樂的起伏而變化,不僅要準備無誤而且還要簡單明瞭,美觀大方,要根據不同風格的作品,音樂的旋律走向、速度、力度等不同內容將指揮手勢以音樂化、線條化的形體語言表現出來,從而激發學生的情感,用心的去表現音樂,使音樂學習到達一種精神享受的狀態。

  三、音樂教師資訊科技的素養

  網際網路的出現改變了傳統教育的模式,作為音樂教師,應提高自己的資訊科技素養,熟練的運用網際網路對資訊資料進行分析、加工處理,利用先進的技術為教育教學提供便利。一方面,對現代資訊科技服務主體的認識,應樹立由“鋪教”向“鋪學”轉變的觀念。現代資訊科技,不能片面的認為是為了鋪助教師的教學、減少教師的工作量,應該正確認識到,現代資訊科技更重要的價值是“鋪學”,是為學生獲取資訊、解決難題、培養能力等服務的。另一方面,要合理整合運用現代資訊科技與傳統教學,傳統教學並不能“棄”它也有許多“揚”的方面,作為教師,我們要懂的取其精華,建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結構,強調探究性學習、自主學習等學習方式,始終把學生的發展作為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音樂教師反思能力的素養

  反思是教師自身發展的基礎和前提,是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效能和素養的過程,也是教師成長的新起點。瞭解反思內容。一是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材內容、教學常規、教學方法、教學理念和教學結果等的反思;二是教育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理念、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物件、教育結果等的反思;三是理念反思,教師的經驗、習慣、意見或者是印象等是教師行為產生的理論基礎,所以對教育理念的反思更有助於教師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進而轉變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行為;四是行為反思,是指教師在課堂內的行為選擇、方法選擇、多方互動選擇以及判斷等。熟悉反思過程。一是自我審視,分析問題。教師依據收集到得資料,以科學的態度對教育教學的本質加以深刻的理解。二是藉助對話,建立假設。教師藉助當前問題的有關資訊,或透過閱讀書籍、請教專家、集體研討等方式,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假設,並對假設的效果進行預測。三是迴歸實踐,驗證假設。教師建立起新的假設之後,開始策劃新的行動計劃和方案,並開始實施此行動,驗證假設,當這種行為能夠被觀察分析時,教師又開始了新的反思迴圈。掌握反思方法。一是行動前反思,即藉助已有的經驗和教訓,對各種可能提出預設,決定行動路線,以及期望所要達到的結果。二是行動中反思,即面對當前的問題和情境,當機立斷的即刻作出決策。三是行動後反思,又稱追溯型反思,這種反思有助於我們理解過去的經歷,從而加深對所經歷的含義的理解。時代在進步也要求著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斷的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職業素養,全面整合知識結構,不僅是專業上的技能還有教學過程中技能,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培育出優秀的一代,才能肩負起時代的重任。

  參考文獻

  [1]柳菊興《音樂課程標準》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

  [2]吳斌《音樂教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人民音樂出版社.

  [3]阮東秀《音樂教師職業角色的基本定位及素養結構》.

  [4]董靈《柯達伊基礎音樂教育概論》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素質教育下的音樂教師職業素養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