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服裝/紡織/皮革> 服裝設計新業態的多元建構論文

服裝設計新業態的多元建構論文

服裝設計新業態的多元建構論文

  摘要:本文探討了以設計創新驅動製造業轉型升級,在“新常態”經濟背景下引導服裝產業持續發展的戰略。為實現這一戰略,需要建立適應新商業模式的設計服務,搭建設計服務新平臺,最佳化設計生態,建設服裝設計產業聚集區,建立中國的世界服飾文化中心,啟動服裝設計的雙輪驅動和校企共建培育創新品牌等舉措,以達到構建服裝設計服務新業態的目標。

  關鍵詞:服裝設計;新業態;產業轉型

  服裝設計在產業升級轉型中責任重大。“新常態”經濟給我們提出了透過模式創新、機制創新、目標創新,構建設計服務新業態的任務,以設計創新驅動製造業轉型升級,擴大內需,引導消費升級,塑造服裝產業新的競爭優勢,引導服裝產業持續發展。

  一、適應新商業模式的設計服務

  “新常態”經濟背景下,商業模式創新將是新一輪市場競爭的焦點,也將是品牌再次騰飛的關鍵所在。新興技術和網際網路商業模式,需要建立網上設計與交易平臺,構建高水平的設計資源資料庫,提供設計產品、設計專利、設計訂製整合一體的線上服務。透過服務對接交易,C2M模式或C2B模式,讓企業直面顧客,把顧客需求與企業生產連線,去除渠道中間環節的各種成本。O2O模式要求線上與線下渠道融合,發揮各自優勢,線上交易,線下體驗,同時連線移動互聯平臺,為顧客提供極大的方便與最優的服務,提升了設計、製造環節的科技含量,促進產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服裝設計企業引入資訊化技術是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也是服裝企業向工業4.0時代邁進的必經之路,也將幫助企業適應短交期、快時尚的市場需求。服裝設計的快速反應能力要求設計環節與服裝產業鏈各環節間加快資訊化、網路化建設,將顧客需求管理扁平化、透明化,將品牌管理大資料化,透過資料探勘與分析,精準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雲服務及大資料等技術手段為依託,可以把與消費者的關係延伸到虛擬的圈子,建立設計與消費的朋友圈,構建友好關係,並作用於服務模組的產生、服務的輸送等。透過建立“虛擬組織”圈,幫助設計企業進行資源結盟,根據工作任務或市場變化迅速地“分合、重組”,形成以信任合作為基礎、有限開放的、相對穩定的有機結構生態群。設計服務關注個性和潮流的文化消費,例如把傳統商場的“純購物場所”轉變為“創意體驗中心”。

  二、搭建設計服務新平臺,最佳化設計生態

  設計隊伍的成長和健康運營需要良好的環境和發展空間。要透過各種設計產業扶持政策加快設計服務業發展,支援小微設計企業,設立創新設計園區,建設專業設計網站,建立設計標準,搭建服務的各種平臺。近年來在產業和文化聚集度高的骨幹城市湧現出了一批設計園區和服務平臺。如北京的“751”時尚設計廣場、DRC國家工業設計產業基地、尚8設計行業服務平臺等。這些平臺以創意設計工作室及設計類初創型企業為切入點,構造符合設計企業特點及發展需求的服務模組,並透過多元的服務體系,把每一個設計環節和資源進行最佳整合,引導設計服務業的生態系統的形成。服裝設計園區的平臺功能定位有:科學研究、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自主品牌培育;孵化創新型企業,搭建投融資平臺,有關設計、技術、流行趨勢、營銷策劃的公共服務,設計成果展示、釋出和國內外交流,時尚產業人才的培養基地等。

  三、建設服裝設計產業聚集區

  依託資源、市場、人才和科技等要素的有效配置,近年來以長三角和東南地區為重點,聚集了規模化的紡織服裝產業資源,形成了航母級的服裝產業叢集。僅佛山地區的紡織服裝製造業企業就達2200多個。當前產業聚集區發展面臨的問題是,在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突圍、戰略推進的變革形勢下,如何透過人力資本提升、自主創新、技術提升,促進經濟發展模式從“要素驅動型”向“價值驅動型”轉變。建立服裝設計產業聚集區可以加快設計要素聚集與流轉速度,打造資源聚集、交易活躍、服務創新、高效便捷的國際化交易服務平臺,解決困擾產業發展的資源分散、產業創意氛圍不濃、設計交易對接渠道不暢等瓶頸問題,充分發揮中國本土設計的創新能量並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商業價值,將設計領域帶入產業化發展的良性迴圈。建設服裝設計核心引領區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設計中心,培育若干創新設計引領發展的國際著名企業,建設在區域和國際有影響的設計園區,能夠拓展產業向國際化和自主創新型提升的空間。北京服裝學院是《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股權及分紅激勵方案》試點單位,根據中關村科學城發展規劃“支援高校科研院所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合作建立特色產業園和產業技術研究院。”以及中關村發展規劃綱要“建設一批以現代大學(院所)制度為基礎的研究型大學和科研機構,重點推進原始創新和重大整合創新。”依託在全國服裝設計領軍院校的學科基礎,依託中關村時尚產業園、時尚設計研究院、北京市服裝材料研究開發與評價重點實驗室等平臺優勢和北服愛慕、361、白領、百麗、蘋果、Adobe、微軟等校企合作機構,擬定了以“服裝時尚品牌與設計創新產業園”為重心的“環北服時尚創意經濟圈”建設方案:以優質創新資源為核心、人才聚集為主體的設計產業聚集區和科技園區建設提供了提升產業聚集區效能的有效模式。

  四、建設中國的世界服飾文化中心

  20xx年美國GlobaiLanguageMonitor公佈的“全球時尚之都”排行榜上,在排名全球前40名城市中,上海排名第10,比20xx年的排名提升了12位。據北京娛樂信報報道,北京要建設成為繼巴黎、米蘭、倫敦、紐約、東京之後的世界第六座“時裝之都”,8至10年後的北京,將以“國際服裝名城”的城市形象,成為引導世界時尚潮流的資訊集散地以及東方服裝服飾研發中心。在世界時尚領域,中國的重大設計活動已經成為國內的風向標、世界的關注點。中國主要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已經逐漸發展成為與世界開展文化交流、設計交流溝通的重要城市,積極推動重要城市服裝產業升級調整與建設改造,建設世界級的設計中心是設計產業提升的重要基礎。為建設先行培育的相關成果包括:形成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展、賽、節等活動,培養一批高階時尚創意人才,轉移一批重大紡織服裝技術成果,培育一批創新型、特別是領軍型企業,建成一批國家級科研平臺和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數個規模化和高階水平的設計產業聚集區,培育一批國際領先的自主品牌。

  五、服裝設計的雙輪驅動

  文化和科技創新是服裝設計事業發展的雙輪驅動戰略。在數字技術時代,科技開發是服裝設計提升的核心驅動力。服裝科技的創新機制可以透過多渠道投入和驅動。以北京服裝學院“服裝時尚品牌與設計創新產業園”的建設專項為例,啟動的路線是:國家投入——國家重大專項、國家級科研平臺;北京市投入——基本建設、重大專案配套、重大專項、科技創新平臺、執行保障;學校投入——固定資產、科研條件、日常執行;社會投入——聯合共建、技術轉移、風險投資、發起設立創投基金,建立投融資體系等。推進服裝設計的科技攻關主要方向有:新型纖維及面料研發:靜電奈米纖維、纖維改性等;智慧服裝研究:人體掃描、航空、軍工、特種、演出;智慧製造研究:數字化工廠、PLM系統實施、機器人與自動化等;數字時尚與新媒體:建立虛擬服裝展示平臺、服裝設計數字平臺、虛擬服裝展演、全息服裝影像技術、虛擬試衣等;自主時尚品牌創新:中國概念、運動時尚等;流行趨勢釋出:服裝服飾、數字時尚、科技產品等;服裝安全研究:開展資訊預警系統研究、制定高階檢測技術及標準、建立紡織品生態監控體系。

  六、校企共建培育創新品牌

  服裝設計教育的學科特點是:藝工融合,藝、工、經、管協調發展。學術取向為科學、藝術、時尚的結合。隨著中國服裝產業升級調整以及自主服裝品牌發展的加快,我國服裝品牌要求大量高素質、經驗豐富的技術人才隊伍。院校也要依據國內外行業企業的標準、運營、技術與管理,國際產業科技和文化的走向對教育進行動態調整。產學研協同創新目前已經走出了卓有成效的路徑。服裝人才的培養策略要在產業動態發展的背景下調整。產學研合作的創新成果培育、校企共建的自主品牌培育既是合作辦學的新課題也是企業創新的增長點,在服裝產業需求和教學之間實現了一種動態銜接。

  參考文獻:

  1、《2013-20xx中國服裝行業發展報告》,中國紡織出版社,20xx。

  2、《20xx-2015中國時尚產業藍皮書》,經濟管理出版社,2015。

  3、陶醉:《親歷風尚》,中國紡織出版社,2015。

  4、張曉明、王家新、章建剛:《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xx)》,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xx。

  5、王曉紅、於煒、張立群:《中國工業設計發展報告(20xx)》,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xx。


【服裝設計新業態的多元建構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