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自動化技術> 配電網綜合自動化技術課程網路學堂建設分析論文

配電網綜合自動化技術課程網路學堂建設分析論文

配電網綜合自動化技術課程網路學堂建設分析論文

  論文摘要:近年來,配電網綜合自動化技術發展非常迅猛,很多高校相繼開設了與之對應的課程,然而由於該課程為新開設的前沿課程,很多教學內容值得探討。針對該課程綜合性強、覆蓋面廣的特點,建設網路學堂,從課程建設計劃的制定、課程建設的過程和具體內容、課程特色創新及評價等諸多方面進行了詳細介紹,給出了大量實際案例分析,為培養更多高尖端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據。

  論文關鍵詞:配電網自動化 網路學堂 課程建設

  “配電網綜合自動化技術”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一門重要必修、專業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綜合性都很強的前沿課程。其知識點多、覆蓋面廣,網路學堂為此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學習的平臺。本文就該課程網路學堂建設中的一些經驗與大家分享,為進一步的教學改革提供重要依據。

  一、制定網路課程建設計劃

  網路課程建設內容主要有:明確課程定位、課程教學目的、教學任務;明確教學內容和要求,按照“瞭解”、“掌握”、“重點”三個層次完成課程教學內容和要求;授課前廣泛收集資料,仔細備課,充分組織教案,以保證資訊量,電子教案內容豐富生動,給出動畫說明、影片、音訊等資訊,例如對於饋線自動化的發展情況,以手拉手環網結構為例給出動畫說明,在SCADA、GIS等內容介紹上給出視音訊等資訊,同時可以充分利用網路的優勢,給出豐富的相關資源,如圖書期刊、站等。由於課程綜合性實踐性很強,教學內容與實際結合,及時將技術的新進展引入課堂,[1]注意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開展的網路教學活動有:做一次問卷調查;佈置3次網上作業、釋出4次線上測試,建立完善試題庫工作;積極開展答疑討論,發起多於2次網上專題討論,專題討論的內容可以是工程實際問題,也可以是本課程相關前沿有爭議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並主動回覆他人的疑問,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豐富教學部落格,根據情況開展“主題教學”,充分發揮網路優勢。

  二、課程建設過程和內容

  1.課程定位

  本課程是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一門主幹專業課程,開設在第7學期。先修課程主要為電力系統分析、微機原理與介面技術等,並修課程主要為建築供配電、電力拖動控制系統等。

  2.支援教學的資源

  (1)網上提供了全部的教學課件。

  (2)課程面向大四學生,結合畢生生就業的特點,網上為大家提供了與課程有關的公司、科研結構的網站資訊等。

  (3)課程實踐性很強,網上提供了相關的一些例項照片。

  (4)課程講授中提供了動畫演示。例如介紹饋線自動化的發展歷程及饋線自動化故障處理的過程等等。

  (5)課程講授中提供了影片、音訊資訊。例如在介紹GIS系統時,負荷密度分析、裝置管理、使用者報裝參考等等均提供了視音訊資訊,利於學生理解。

  (6)購買了國家電網公司電化教育中心製作的農電大課堂光碟。例如在介紹斷路器的知識時,為使學生更直觀瞭解其原理、結構等內容,廣泛蒐集資訊,購買了介紹真空斷路器、斷路器操動機構的光碟。

  3.學習動機激勵

  (1)參與學生人數。課程內“學生數量”大於等於實際授課的學生數量,學生進入課程的數量大於等於實際授課學生數量的5倍。每一位學生都多次參與到了網路學堂的建設中,特別包括一些留降級、跟班試讀的學生都補辦了相關手續,參與進來,並積極發言,另外,從課程日訪問排行記錄看,也常常居於學校前三的位置。

  (2)學生經常在討論區發言,能主動回覆其他人提出的疑問。

  例1:學生主動提問,並且同學能積極回覆。例如高峰同學發表的《一道面試題,關於開閉所》,將課程內容與畢業面試內容結合起來,同學能積極回覆探討,達到了課程教學的目的。再如孫宇同學發表的《提問!一個身邊的例項》,還配有圖片,張博超、孫宇、程旭、朱月徵等積極回覆,大家一起探討。

  例2:學生主動查閱資料,將課程的相關知識上傳,實現大家共享。例如魏堯同學上傳的《配電網知識共享》、楊宇同學上傳的《配電網綜合自動化及其發展》等等。

  4.教學評價

  (1)問卷調查:在課程結束時,做了一次問卷調查,主要是希望同學提出他們的一些想法、建議。實際發放33份,實際收回33份,均為有效問卷。

  (2)網上作業:除作業本作業外,網上還佈置了3次作業,3次作業上交人數分別是77、56、76,3次作業均全部批改。

  (3)線上測試:共釋出了4次線上測試。4次學生提交人數分別為75、75、76、76,4次線上測試均全部批改且公佈成績。

  5.教學互動

  (1)教師會經常在答疑討論區中提出問題,引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深入思考,例如筆者發表的'《PQ進一步》等,很多同學跟貼;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筆者提供了及時、具體、有啟發意義的反饋。

  (2)專題討論:筆者發起了2次大型的專題討論,2次專題討論學生參與的人數均遠超過了1/2,學生自主也發起了幾次討論。

  三、課程的主要特色和創新

  1.支援教學的資源豐富

  課件、網站、照片、動畫、視音訊、教學光碟。例如不同配網結構形式FA的故障定位、隔離、恢復供電過程的動畫演示等;GIS的視音訊資訊;斷路器教學光碟的應用等等。   2.學習動機激勵

  學生能夠經常在討論區發言。這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能結合討論專題、結合課程內容、結合實際、結合就業面試等主動提問,同學們積極回覆探討;二是能主動上傳與課程相關的資料共享使用。

  四、自我評價及後續建設

  1.自我評價

  在這次“配電網綜合自動化技術”課程的網路學堂建設中,筆者按照《網路學堂課程建設驗收指標》一項一項具體實施,對於指標要求的基本項均達到要求,同時,對於指標要求的4個達優選項,也完成了其中的兩個,即指標“支援教學的資源”和指標“學生經常在討論區發言,能主動回覆其他人提出的疑問”。

  2.學生評價

  摘自《學生調查問卷》:配電網這門課與我們的專業結合很緊密,對我們在知識儲備上和找工作時都有很大的幫助,老師也體諒了我們的難處,充分的利用了網路學堂這個平臺,幫助同學答疑解惑,給我們提供了便利。

  摘自《學生調查問卷》:尤其是課上的PPT做的非常不錯,動態效果及其檢視效果都非常好,讓人很直觀的可以理解到在配電網上的知識。而且有很多知識在供配電中出現,比如開始斷路器的一個幻燈片模型,直接可以看到內部的結構,可以很好的理解配電網的這方面知識,而且也是進一步的複習理解了供配電知識。

  3.後續建設

  (1)教材建設:由於課程內容很新,目前市場上沒有一本較好的經典配套教材,針對此問題,筆者已經於2008年主編教材《配電網綜合自動化技術》,並由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2)實驗室建設:[2]課程工程實踐性很強,很有必要對學生開設實驗,2007年成功申報了北京市的實驗專項資金90萬並獲得批准,已經開設出配套實驗三個:網路結構變化電網監控設計實驗、網路結構變化電網監控設計實驗、配電自動化四遙實驗。

  (3)實踐建設:本課程應用性很強,安排一些實地參觀,校企聯合,建設實習基地。

  五、結束語

  配電網綜合自動化技術是近年來隨著通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一門新型學科,它對於提高供電可靠性、擴大供電能力、降低線路損耗和減輕勞動強度具有重要意義。[3]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本文詳細分析了該門課程網路學堂建設中的諸多關鍵問題,給出了大量具體的第一手資料資料,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和借鑑意義,為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範明天,張祖平.中國配電網發展戰略相關問題研究[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2]王瑛.開放實驗室高效執行方法的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26(7):128-131.

  [3]龔靜.配電網綜合自動化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配電網綜合自動化技術課程網路學堂建設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