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秋節> 《回家過中秋節》文章欣賞

《回家過中秋節》文章欣賞

《回家過中秋節》文章欣賞

  今年的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中華民族這個傳統節日由來已久,賦予這個節日的含義很多,也很深刻。

  秋天的想象與現實都很豐富,沉澱這一年的忙碌奔波,到了收穫的季節。孩子們讀書勤奮了一年,馬上就要高升一年級學習新課程了。大人們種下的莊稼結下了厚重的果實。商家們雖還沒到年底,但這一年的收成心中也有了底數。

  樹葉經歷了這一夏天風風雨雨的洗禮,不再是初春時的翠嫩,長著深綠色葉子的細小枝杈,不再柔弱纖細而變得粗壯堅硬起來。

  沒有特殊的原因,離家不論遠點與近點,都要趁著節日趕回家看望老人。父母見到兒女們又圍聚在自己身邊,自然是最幸福最開心的時刻。中秋節是一個團員的節日。

  中秋月圓,一家人桂花樹下品酒賞月,秋風習習,沖刷了剛剛過去的酷暑,兄弟姐妹給老父斟滿一盅杏花美酒,給母親剝開一塊稻香村月餅,老人心裡想的不是那一盅酒和那一塊月餅,而是這兒孫繞膝的心境。父母看到孩子們經歷了這一年磨礪,不管這成就的大或者小,順利或挫折,挺過來就是成長成熟與積累。

  對於我來說,中秋給我的記憶就是母親每年中秋節做月餅的事情了。

  每年從春天開始,母親就要收集葫蘆花,玫瑰花,黃豆花,把這些花晾曬乾了要倒成末儲存起來。還要從城裡買上一些紅曲。臨近中秋就要發麵,和麵用的面料主要是小麥粉,少許的豆粉和玉米粉,揉麵時要在麵粉裡摻上少許的豆油,揉麵最費力,揉出來的面不能沾手,勁道有勁兒。多半盆面揉出來手腕子揉的都疼。面揉好了還要醒上一個時辰,然後把面揪成一個個小麵糰。每個小麵糰要一個一個的搓,一直搓到麵糰光潤了再用小擀麵杖擀成約半公分厚四五十公分的直徑大小,開始包餡兒。

  月餅餡兒用煮的軟軟的赤豆紅棗山藥包在紗布裡,用力擠壓後擠出的豆沙末,豆沙裡摻上炸乾的'花生碾壓成的粹瓣兒,青絲,核桃仁,杏仁,花末,芝麻,紅曲,砂糖,麻油等再根據水分的多少加入適量麵粉做成。擀好的麵皮摸上上等的麻油鋪在製作月餅的模子裡,也可以直接把麻油倒在模具底上,麵皮兒上填充好月餅餡兒,用力把模具壓實,開啟模具,成型的月餅上還要鋪上層麻油,就可以放在籠屜裡用火蒸了。

  蒸月餅用的火一定要用乾柴烈火,蒸出來的月餅黃橙亮麗,晾去水分,就可以食用了。

  想吃別樣餅餡兒,可隨意調製。用醃製的蛋黃做月餅餡兒,瘦肉做餡兒等都可以。

  生活富裕了,母親做月餅也多了,我們小的時候條件不好,做月餅的時候不是很多。因為每年中秋時分,秋天的果實還沒收穫,正是比較拮据的時節,家裡買點月餅,水果,大人捨不得吃上幾口,兄弟幾個分了份,每人一份。正是這個原因,這三十年來,每年的中秋節我給老人留下的零用錢是最多最及時的時候。

  八月十五還是文人們表達感情的節日,嫦娥奔月廣寒宮,吳剛砍倒桂花樹,都是文人秀才們藉著明月抒發情懷的好時光。

  傳說中元朝時期,中原地區人民不滿朝廷的壓迫統治,在月餅餡兒裡包上紙條,掰開月餅看到八月十五起義的字樣,人們紛紛走上街頭起義。從明朝開始就形成了這八月十五吃月餅的習俗。

  傳說歸傳說,每逢這改朝換代,自然就免不了戰亂。除了戰亂,人類經歷各種自然災害,蝗蟲,瘟疫,洪水,饑荒等等不時有出現,為了生存,要與這各類災害抗爭。經歷了饑荒瘟疫多發的春天,經歷這多變無常與洪澇相伴的夏季,與災難抗爭算是有了一個初步的結果,歷史傳留下來,用中秋節紀念這抗爭取得的勝利,期盼的就是一家人的團圓。

  八月十五賞圓月寓意著圓滿,團圓。“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看著這中秋圓月,憧憬著明年的好年景。老百姓沒有別的奢望,就是期盼著有個風調雨順的平安日子過。其實,人們還有比這自然災害更可怕的危害,就是人類自己的“邪惡”帶來的殘害,所以,我們需要建設和諧社會。

  母親包的月餅,其實包的是團圓幸福平安。

【《回家過中秋節》文章欣賞】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