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精選9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這時最關鍵的讀後感不能忘了哦。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篇1

  一滴清水,可以折射太陽的奪目光輝;一本好書,可以淨化一個人的美好心靈。《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看完後讓我受益匪淺。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我想這個問題也困擾了莘莘學子與家長許久,而覃彪喜用這本書完美的解答了我們心中的疑問。覃彪喜,一名25歲的董事長。

  他在書中從一個成功的創業者及一個大學畢業不久的過來人的角度給當代大學生提出了18條忠告。對於每一個即將步入大學的新生來說,大家開始難免會感到些許迷惘。因為我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已被實現,所以驟然失去航標的我們顯得有些手足無措。而作者給我們的這18條忠告,告訴了我們什麼是大學、為什麼要讀大學、怎樣讀大學。在這個等待進入大學的漫長暑假,此書多多少少為我減少了幾分焦急。書中作者的很多觀點打破了我們一直以來傳統的思維模式,可能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卻異常直白實用。例如作者談到逃課的問題,他並沒有一味地信奉那些所謂的金科玉律,而是大膽地提出“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的言論。逃課沒有錯,但是不要逃錯課,需先正確地判斷這一門課程是否真的有價值,要做到“君子有所逃,有所不逃”。

  對敢於提出此觀點的覃彪喜先生,我甚為佩服。再譬如現今被炒得火熱的考研問題,隨著就業形勢的日益嚴峻和研究生招生規模的不斷膨脹,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考研的行列,越來越多的人盲目跟風,以致於形成了現下的“考研熱”。然而覃彪喜先生告訴我們,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學歷高並不代表能力強。而且還巧妙地將考研比喻成“痛苦的安樂死”。確實,隨波逐流的結局不一定都是好結局,我們要根據自身情況審慎選擇。作者還在書中列舉了大量的事例,且其中大部分均取材於作者身邊現實的生活。這些遠比任何一個權威的案例都更為生動而真實,富有說服力。《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真的讓我獲益良多,它教會了我如何主宰自己的大學生活。透過這本書,首先我明白了“天道酬勤”。要想把曾經輸掉的東西贏回來,就必須把自己比別人少付出的努力補上來。努力不一定有結果,但只有努力才可能有結果。既然如此,我們還有什麼不努力的理由呢?在此,我想用書中的一句話來勉勵自己,“路在腳下。好走,走好……”其次,我還認識到“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

  誠然,我們的社會正是需要這樣的人。要想在有爭議的觀點中做出取捨,就必須要經過自己獨立的思考過程。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下,如果缺乏這樣一種思考,你或許永遠都只能在別人的公司打工。俗話說,“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我相信沒有人會拒絕當一位領導者。那麼,我們每個人現在就應該開始做出些改變了,不是嗎?此外,書中還有一些觀點讓我記憶猶新。“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要記住你只是你自己,沒有哪個用人單位會認為你代表了你的學校或者你的專業;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閃光點,世界上沒有真正一無是處的人,只有“放錯位置的人才”,世界上最大的悲劇莫過於有太多的人從來沒有發現自己到底想要什麼……這些都為迷惑的我指明瞭方向。

  對於在大學期間會面對到的一些問題,如戀愛、遊戲等,作者也相應發表了很多實在和有深度的看法,發人深省,值得體味。“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人誠不欺我。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一位益友。《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部很有教育意義的經典之作,間接地讓我認識到了一個出色的人,拓寬了我的視野,使我領悟到了讀大學的意義。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篇2

  我閱讀了《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其實很久之前就聽過這本書了,但一直沒機會看到,終於藉著這次讀書活動認真地看完了。這本書涵蓋了大學的許多方面,有學業、愛情和思維等等,富有啟發意義的同時具備趣味性。大學裡,難免會感覺到一些迷惘,就像失去了人生的目標,或者覺得沒什麼動力和激情,大學一旦失去了激情,就真的什麼都沒有了,就像行屍走肉那樣,《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幫助我解開了心中的疑惑,這本書還有一個小標題叫“一名25歲的董事長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25歲就做了董事長自有其成功之道,而且作者以一名成功的創業者,同時也是一個大學畢業不久的過來人身份,結合自己在求學、求職和創業過程中的經歷,來跟我們大學生談論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這對我來說是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回想我們走過的十幾年的學習生涯,我們已經被剝奪了多少獨立思考的空間啊?高中教育是填鴨式教育,不管你懂不懂,為了考高分,老師一味地把知識塞給我們,大學教育是吹水教育,呵呵,也許說得有點言重了,但大學老師講課時真的挺多吹水,所以,我們就要靠自己獨立的思考去獲取知識和技能,在大學裡,多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我沒有資格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大學生所以我要多讀書,讀好書,並將其有效的付諸實踐,不斷的豐富自己,提升自己。仕途,商界,學術,大致說來,每個人都註定要走上三條道路中的某一條。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不妨以此作為思考的出發點。根據不同的職業生涯規劃來塑造各自的核心競爭力。只有知道自己以後要做什麼,才能知道自己應該學什麼。”從這些話中,不難總結出一個成功的人生應該有及時的定位和深思熟慮的規劃。

  要做到這些,最重要的是我們要充分地認識自己,這才能根據實際情況為自己選擇一條合適自己的道路。大學四年裡,要廣泛涉獵,尤其對自己喜歡的領域不斷的研究,這樣才會在就業時比同專業的有更大的機會。其實我現在對自己的職業也未定好,畢竟是現在來提前想未來的東西,不是輕易就能下決定的,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這是最大的因素,所以我只能做一個近期的規劃,做好今天,做好自己,別人可能會認為我們資環專業是一個冷門的專業,學得比較廣泛,無一而專,我想說的是,大學除了學專業知識之外,更是學做人,增值自我,提高素質,鍛鍊思維,開拓眼界,完成自我的完美蛻變,待畢業時能勝任工作,哪怕是新手。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這句話真正寫出了大學的真諦,大學生應該是博學,博覽群書的,開拓眼界和視野,因此我們要多讀書,讀好書,大學裡的時間比較充裕,能好好利用的話,能看很多本書了。

  也許我們高中有時會利用上課偷偷看課外書,大學那麼多空閒時間為什麼不好好利用來讀書呢?我找不到理由。所以,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篇3

  從三月份到今天晚上,我終於把《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看完了。我是一名大二學生,這本書顛覆了我很多的思想觀點,讓我可以跳出現實給我們的條條框框並打破常規、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我後悔沒有早點發現這本書,但又慶幸我發現了這本書。這是我們的客戶關係管理老師力薦給我們看的,我剛看沒多久就喜歡上了這本書,還有覃老師的看問題的角度以及很多新穎的觀點,都令我耳目一新。本書很適合在校大學生,高考完後的娃也適合看,會對未來的大學生活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這是我第一次在簡書上寫東西,可能寫得不好,不喜勿噴。

  我就簡單寫一些印象深刻的章節吧。第一章是: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裡面有這麼一個觀點:“大學的全部尊嚴在於思想。”確實,大學是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地方,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地方。如果課堂上只是老師一個人的獨唱,學生沒有互相交流的機會,那麼我們就像一臺臺只會簡單接收資訊的機器,全然不知道動腦筋。然而我所上的課程很多都是老師一個人講課,沒有什麼讓學生以小組方式討論的時刻,而中國的大學教學模式大多都是這樣。還有一句話:“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這句話強調了獨立思考的重要性,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性。大學生需要有這兩種能力,讀大學也是為了培養這兩種能力,中學是以“信”的態度來學習,而大學則需用“疑”的態度去學習。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這樣一種批判性的眼光來看待任何問題,用哲學的話來說,就是敢於打破常規、敢於挑戰權威。作者質疑教學模式、指出老師所犯的錯誤,其實都源於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前總有一種老師說的是對的的感覺,但大學中不免有很多老師在浪費時間、誤人子弟,比如他們準備的課件是按照課本上做的然後上課直接念課件,根本學不到什麼,枯燥無味的同時還浪費了我們寶貴的時間。然而我們即使如此也不得不呆坐在教室裡,因為有點名制度,用點名來留住學生實在是蒼白無力,就好比留住一個不愛你的人,留得住人留不住心,把學生留下來,但他們也不會聽老師的課,心也不在這裡,還不準學生做其他,要是我我會覺得很失敗。批判性思維能力可以應用到任何地方,可大可小,以前認為既然是教材,那上面的觀點應該都是正確的。但現在一些教材有漏洞,若我們沒察覺,吃虧的是我們自己,所以要鍛鍊我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敢於質疑,用懷疑的眼光看問題,並且求證。並且這一能力會對我們產生深遠影響,正是因為質疑,才會有改進,才會有進步,歷史的車輪才會不斷滾動。

  還有本書提到了哈佛大學,哈佛大學凌晨兩點依舊燈火通明。餐廳裡、圖書館裡、教室裡很多學生都在看書,在哈佛,學生壓力是很大的,隨處都可以看到倒頭就睡的人,然而人們並不覺得奇怪,這似乎是一種平常不過的現象。在哈佛學習的一個北大女生說:“我在這裡一個星期的閱讀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閱讀量。哈佛作業量很大,課後要花很多時間看書,預習案例。每堂課都需要提前做好大量準備,才能和大家一起學習探討,否則你是根本融不進課堂教學的。”中國的學生一旦上了大學,便整個人都放鬆下來,而在美國,隨著年齡的增長一點點加重學習任務,到了大學是最苦的,中國大學生放鬆的四年大學時光,恰好是美國大學生積蓄能量的黃金四年,中國大學生與美國大學生的差距慢慢就出來了。所以就算上了大學,我們也不能懈怠,大學是自由的地方,也是積累的重要時機,我們要利用好這幾年,為我們的未來增加籌碼!

  還有關於學校方面,真正的精英是付出更多努力的人。高收入不是取決於是否上名牌大學,而是取決於個人能力。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AlanKrueger等人研究了同樣能力的人上不同學校的結果,他們發現,能力強的學生無論選擇錄取嚴格的名牌大學還是錄取寬鬆的一般大學,畢業10年後收入差別並不大。耶魯等名校畢業的大學生收入高,不是因為他們上了名牌大學,而是因為他們的能力本來就高。不是名牌大學使得這些學生能力變強,而是這些人本來就有很強的能力才得以上名牌大學。所以如果你是就讀於名牌大學之外的大學,也不用怕,是金子的你總會發光。一個原本就有能力的人若沒考上名牌大學,他只要不斷努力讓能力得以鍛鍊,畢業後照樣成功;如果一個高分低能的人考進了名牌大學然而不思進取或者說依舊高分低能,沒有去鍛鍊自己的能力,即使是名牌大學畢業,也很難獲得成功。

  以上的都是我印象深刻的一小部分,從這本書中我學會了用批判性思維來對待每件事情,有意識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增加自己看問題的角度和膽識,活躍自己的思維,更好地過好大學生活並且相信它將對我產生長遠的積極影響。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篇4

  大學,是一個什麼樣的憧憬?

  大學,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大學,成就的是未來

  讀大學多讀書多思考鍛鍊能力,學生幹部不一定非當不可,不成為兼職學生,學習為主,兼職為副,職業生涯規劃現在開始,專業不一定需要對口,有明確的興趣愛好目標,找到適合自己的,企業管理綜合型能力,發掘自己的職業興趣,“我們為了做自己最感興趣的事情,總是需要先做很多非常不願意去做的事,關鍵就在於你能不能堅持下來”。

  報考雙學位不如自學感興趣的專業時間多和效率高,大學好壞不重要能力實力才重要,專業是否對口並不重要,要爭取在感興趣的領域精通,專門熱門與冷門並不是關鍵,重要的是自己要成為一個熱門的人。

  逃課不是絕對的錯,如果你逃課所造成的價值大於你這節課的課堂價值,那麼逃課是值得的,爭你們個人的自由,便是為國家爭自由。

  閱讀要快、準,能夠抓住有用的資訊,並且還需要批判性的閱讀,多讀,多想,多寫,多改。

  英語要學,但不用太強求於是否拿到證書,招聘工作並不是大部分都需要有這些證書,能力更重要並且需要掌握相關的基礎技能,不需要盲目考證,要結合自身職業規劃需要,“我用一麻袋的錢上大學,換來了一麻袋的證書;畢業了,我想用這一麻袋的證書去換錢,卻發現連一個麻袋都買不起”。

  從低層做起,起點低並不代表什麼,關鍵在於起跑後的努力,輸在起跑線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在起跑線上就認輸了,讓兼職與職業規劃儘可能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學最重要的是學習而不是掙錢,不要因為已經堵上的70%而無視尚未堵住的30%,就算社會流動的管道只剩下一絲縫隙,也總有機會從這條縫隙中穿越而過,要向眼前的那點光前進。

  “人能一之,己十之;人能十之,己千之”,認定要做的事情,如果別人付出一倍的努力能夠做好,而我卻不能,那我就付出十倍的努力;如果別人付出十倍的努力能夠做好,而我卻不能,那我就付出一千倍的努力。

  學會妥協,妥協不等於懦弱,它在某些時候甚至接近於勇敢,妥協不等於認輸,暫時的下蹲只是為了將來可以跳得更高,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篇5

  此書一出,橫掃大學。我一直好奇,究竟這本書有什麼魔力,讓那麼多大學老師和學生趨之若鶩。於是,我下定決心買下了這本書。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困擾了我整整一年。一口氣讀完這本書後,我的內心一片清明。儘管對於書中的一些觀點,我不敢苟同,即使我亦有過切身的感受,但它著實讓我受益匪淺。

  讀大學,不僅僅是為了得文憑,學技術。大學生與非大學生最主要的區別不在於是否掌握一門專業技能,而在於面對問題時,他們是單純從簡單記憶或者機械模仿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還是主動分析,獨立思考問題,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人們都愛把大學比喻成小型社會。在這裡,我們可以得到很好的鍛鍊。它是我們進入真正社會的過渡場所。因此,我們應儘可能在讀大學的時光裡,利用大學豐富的資源讓自己充實起來,努力學習的同時,不斷地去實踐。從中,我們可以獲得各種適應社會所需的生存能力,為我們的將來奠基,並且,大大減少工作後犯錯的機率。

  大學,我們開始面臨一些重要的抉擇。仕途,商界,學術,走到人生的三岔路口,我們該何去何從?修雙學位,考研,留學,找專業對口的工作?人生路該怎樣走?逃課,戀愛,勤工儉學,面對大學生活的諸多問題,我們又將如何應對?我想,這本書定能給你合理的答案。比如,許多人對於專業與工作的困惑,他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在大學所學的專業是政治,但他最終卻從事了與專業毫無干係的商業工作。他說,一個人真正優秀的大學生,並不取決於他所學的專業和所在的學校,而取決於他個人的內在素質。他把每個大學生都放在了社會平等的舞臺上,讓我們懂得如何將自身條件最最佳化,以適應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他用自己的經歷證明了一點:要想成功,就得隨時做好各種準備,否則,機遇擺在你面前,你也抓不住。

  成功的道路大多是曲折的,但求職的道路,是有捷徑可走的.。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做不諳世事的初生牛犢。職場潛規則,中國社會的潛規則,這些,我們必須理解並積極探索。要想融入社會這個大染缸,又保持自己的原則,出淤泥而不染,就得把自身從本質上脫胎換骨。

  大學之道,每個人都能走出不同的感悟。我很慶幸,在大一時就讀了這本書,它給了我一種前所未有的危機感,讓我明白了大學的意義究竟何在。總的來說,讀大學,讀的是知識與能力,讀的是智商與情商,讀的是激情與夢想,若想大學的青春無悔,我們還得構造好自己的藍圖,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篇6

  進入大學甚至一所理想的大學,或許是每一位高中的夢想,然而,當我們一步步離夢想越來越近的時候,卻又感到心裡很空,感到沒有方向,突然一直奮鬥的目標實現了,因為突然沒有了夢想的支撐,未來沒有了前進的動力。

  一直都是以考上大學為奮鬥目標,十幾年後的今天,我們終於考上了大學,卻突然不知道前面的該怎麼走,因為我們一直在努力考大學,卻從未想過考上大學之後我們該如何做,我們為什麼要讀大學,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些問題從未考慮過。是不是讀大學就是為了獲得一個一紙文憑,或者像某些人的想法一樣,為了父母而讀書。

  我一直記得,自己在進入大學的那一刻的興奮,以及對對來的憧憬,然而時間過去,興奮激動的心情慢慢退去,而隨之而來的是迷茫,沒有方向,太過於自由的生活,讓我這些剛剛走出高中的學生放鬆了神經,而我每天依然沉浸在高中時代的生活學習模式,很不習慣,沒有人在你身後教你如何選擇,給你提建議或意見,也沒有在身後督促你要完成什麼任務,在如此大的集體中,卻感覺自己融入不了這樣的生活,自己不適合這裡,似乎突然間感覺身邊只有自己一個人,很孤獨。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有時候我也在問自己,還是依然像高中一樣,只要好好學習,考取高的分數,做一個“好學生”、“乖孩子“嗎?而我也在思考這個答案,偶然的一個機會,我看到了覃彪喜《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真的很喜歡這本書,它不像其他有些書籍,用枯燥無味的教條主義教導我們要好好學習,卻不告訴我們如何學習,而覃彪喜用自己的經歷來解讀大學的真諦,因為這本書,讓我懂得了讀大學的本質,在大學我們最應該收穫些什麼,大學很夠為我們帶來什麼,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告訴我們,走進大學並不是幸福生活的開始,並不是只要擁有了一張文憑,我們的未來就一片明朗,我們雖然成為了大學生,但還只是複雜多變社會中的一個普通人。如果虛度光陰,一樣會被社會拋棄,在走出校門後一無所有。只有永不懈怠的學習才會無愧於那些逝去的青春,只有目標堅定的努力才會為日後的輝煌奠定基礎!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告訴我們,站在人生的分岔路口,我們該如何抉擇!該怎樣規劃日後的學習與生活!大學不是技校,我們要學習的不僅僅是一門專業,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我們不能再拘泥書本,而是要經過系統的思維訓練,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理論知識,在面對一個問題的時候才會不再單純從簡單記憶或者機械模仿的角度來考慮,而是站在更高的高度來分析、解決問題。這樣才能與非大學生區別開來,才不愧為一名大學生!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告訴我們,在大學裡不要在乎別人的眼光,不要羨慕他人的富貴,那不過是在父母庇護下曇花一現的幸福,不要盲目的追隨他人的步伐,也許考研並不是我們的出路,走自己的路,在不懈的努力中,在孤單的拼搏中,我們終將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令人矚目的成就!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告訴我們許許多多……

  如今,我已經臨近畢業,我會把這本書推薦給我的學妹們看,而我依然還會時不時的翻看這本書,或許有些人會覺得現在讀這本書還有必要嗎,而我卻不這樣認為,因為在不同的時間來看同一本,因為經歷不同,讀這本的感受也不相同,或許到今天,我作為一名畢業生,再來看這本更能感受到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而我的未來究竟該往哪裡。畢業了,我該何去何從。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篇7

  今天的我有點鬱悶,有點無聊,有點寂寞,有點空虛,總想找點事來打發時間,所以我就信手拿起一本《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的書來讀。本以為又是一本說教的,枯燥的書,但後來才發現,這本書並不是我想的那樣,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於是我下定決心讀完它。

  這本書以樸實,真摯的語言向我們介紹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應該讀什麼,感人肺腑,使我受益匪淺。書中給我的感觸是:要養成善於思考,見微知著的習慣。其實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只要留心觀察處處都有奇蹟發生,文章的主人公就是那種善於思考,留心觀察的學者,即使是一個小廣告,一則新聞,他都不會放過,仔細觀察他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有一次,寶潔公司推出6款洗髮水,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肯定認為沒什麼奇怪,6款就6款啊!有什麼特別的!但是主人公卻提問,為什麼寶潔公司不集中精力做一個洗髮水品牌?這些品牌之間有什麼聯絡?帶著這些疑問,他開始有意識觀察寶潔的廣告,透過日積月累,他對寶潔的產品很熟悉,日後到寶潔公司面試,他一舉成功。其次,我學到“買一送一”的促銷思維運用到求職招聘的過程。“買一”就是做到術也有專攻,精通自己的專業,“送一”就是發展自己的特長,使自己的特長作為分賣品免費贈送,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想起在書上學到了許多,但是在現實中什麼也沒有學到,不禁鼻子一酸,淚水就這樣順流而下。

  進入番職已有半年多,時間來去匆匆,回憶起失去的青春才猛然想起,自己一直以來都是那樣的頹廢,1800多個日子已從我的手中溜走,像針線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淚潸潸。想起自己深陷頹廢的沼澤地裡許久,喪失了生活的鬥志,放棄了奮鬥的目標,但是一直都無動於衷,放任自己,任其自流,使自己在頹廢中學習,在頹廢中生活,在頹廢中交友,在網路中沉迷......雖然知道頹廢正一步一步的吞噬自己,但是自己就是不想改變現狀,所以搞得自己每天都過行屍走肉的生活!但是自從看了《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以後,我受益匪淺,給了我陰暗的生活帶來了希望和光明,讓我深深瞭解到,失去的青春,抱怨也無濟於事,為有現在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在大學期間,培養自己的個個方面的能力,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為自己的青春書寫絢麗的一筆。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很快就過去!頹廢的日子就要結束,接下來就要整理情緒,收拾心情,制定目標,然後朝著目標不斷努力,只要努力過,奮鬥過,執著過,我想即使失敗了,我也無怨無悔!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篇8

  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我把寶貴的時間都獻給我的學習和生活,我也不會留下任何遺憾而自責。

  ——題記

  今天的我有點鬱悶,有點無聊,有點寂寞,有點空虛,總想找點事來打發時間,所以我就信手拿起一本《讀大學,究竟讀什麼》的書來讀。本以為又是一本說教的,枯燥的書,但後來才發現,這本書並不是我想的那樣,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了我,於是我下定決心讀完它。

  這本書以樸實,真摯的語言向我們介紹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應該讀什麼,感人肺腑,使我受益匪淺。書中給我的感觸是:要養成善於思考,見微知著的習慣。其實生活就是一本教科書,只要留心觀察處處都有奇蹟發生,文章的主人公就是那種善於思考,留心觀察的學者,即使是一個小廣告,一則新聞,他都不會放過,仔細觀察他們之間的聯絡和區別。有一次,寶潔公司推出6款洗髮水,我們當中的大部分人肯定認為沒什麼奇怪,6款就6款啊!有什麼特別的!但是主人公卻提問,為什麼寶潔公司不集中精力做一個洗髮水品牌?這些品牌之間有什麼聯絡?帶著這些疑問,他開始有意識觀察寶潔的廣告,透過日積月累,他對寶潔的產品很熟悉,日後到寶潔公司面試,他一舉成功。其次,我學到“買一送一”的促銷思維運用到求職招聘的過程。“買一”就是做到術也有專攻,精通自己的專業,“送一”就是發展自己的特長,使自己的特長作為分賣品免費贈送,提升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想起在書上學到了許多,但是在現實中什麼也沒有學到,不禁鼻子一酸,淚水就這樣順流而下。

  進入番職已有半年多,時間來去匆匆,回憶起失去的青春才猛然想起,自己一直以來都是那樣的頹廢,1800多個日子已從我的手中溜走,像針線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裡,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淚潸潸。想起自己深陷頹廢的沼澤地裡許久,喪失了生活的鬥志,放棄了奮鬥的目標,但是一直都無動於衷,放任自己,任其自流,使自己在頹廢中學習,在頹廢中生活,在頹廢中交友,在網路中沉迷。雖然知道頹廢正一步一步的吞噬自己,但是自己就是不想改變現狀,所以搞得自己每天都過行屍走肉的生活!但是自從看了《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以後,我受益匪淺,給了我陰暗的生活帶來了希望和光明,讓我深深瞭解到,失去的青春,抱怨也無濟於事,為有現在抓緊時間,好好學習,在大學期間,培養自己的個個方面的能力,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為自己的青春書寫絢麗的一筆。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時間很快就過去!頹廢的日子就要結束,接下來就要整理情緒,收拾心情,制定目標,然後朝著目標不斷努力,只要努力過,奮鬥過,執著過,我想即使失敗了,我也無怨無悔!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篇9

  剛進入大學時,我感覺到一些的迷惘。因為我一直以來所追求的目標已經告一段落了,所以,一時失去航標的我顯得有點手足無措。無意中接觸到《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讓我從迷惘中晃過神來。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這本書比較簡要地概括了在大學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可能產生的想法,而且作者以一個第三者、過來人的角度比較客觀地給了大學生一些忠告,對於其中的一切問題我是有比較深的感觸的。綜觀全書,他讓我明白了:在大學要儘早地給自己做好定位和規劃。

  作者開門見山向讀者們概括的說了“讀大學究竟讀什麼”。我很贊同作者的一句話“一個經過獨立思考而堅持錯誤觀點的人比一個不假思索而接受正確觀點的人更值得肯定,因為前者的人格才是獨立的,獨立的人格理應比一切都更重要”。在大學裡我們多了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如果我們沒有抓住這樣的機會讓自己成為一個思想深刻的人,那麼我覺得,我們就沒有資格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大學生。那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思想深刻的人呢?我覺得第一,我們要多看有思想深度的書;第二,將自己的思想植根與現實的土壤。按作者的話來說,就是要在“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的同時,還應該與社會現實為友。我們要博覽群書,充分利用好大學圖書館這個優良的資源。而且我們看書的時候不要只侷限與本身自己的專業,要多看一些其它方面的書,儘量地去拓寬自己的知識面,這樣對於我們將來就業也是有好處的。另外,我們要見微知著。每天都有很多小事從我們的身邊悄悄溜走,可是,只要你善於思考身邊的這些看上去毫無意義的小事,你會發現,生活就是一本最好的教科書。

  在書中,作者還提到了人生規劃的問題。作者認為,每個人畢業以後大致有這麼三條路可走:仕途,商界,學術。作者讓我明白了,一個成功的人生應該有及時的定位和深思熟慮的規劃。首先,我們要充分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性格和長短處。然後根據自己的興趣並且結合實際情況為自己選擇一條合適自己的光明路。最後,我們就應該利用大學四年的時間培養自己的能裡。想做官的就要培養自己有審時度勢的能力,要能察言觀色、見微知著,否則在官場恐怕很難做出一些不適當的判斷。做學術的就應該有開放的胸懷、容忍的氣度、自由探索的精神、追求真理的執著、秉持理想的堅持不懈。在商場打拼的就應該有靈活多變的思維和善於抓住機會的能力,而且要有足夠的勤奮,努力就會有結果,但不一定是好結果。

  在這本書中,我也深深地體會到“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在當今社會,特別是我們處身的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人際關係真的可以關係到我們的成敗。馬克思都說了“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是生活在社會關係之中的,正式錯綜複雜的社會關係才讓人成其為人。那麼我們怎樣才能搞好自己的人際關係呢?首先,我們當然要提高自己本身的素質,沒有人願意與一個素質低下的人交往。其次,我們要主動跟別人去交往,搞人際關係我們不能長期處於被動的狀態,這樣是不可能有很好的人際關係的。再次,我們要懂得維護好自己的人際關係,朋友交上了以後,如果日後缺乏聯絡是很難維持下去的,一旦失去,也許我們當時只是覺得少了個朋友,但可能到了以後,我們可能會因為這樣而少了依次成功的機會。我們在平時建立起來的人際關係,到了我們工作上或者我們需要用到它們的時候,它們就會變成一種資源,而且是一種難得的資源——人脈資源。在競爭激烈的今天,人脈可能是一條讓你走向成功的一條捷徑。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