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繪畫/書法> 淺論寫實性繪畫的心理需求論文

淺論寫實性繪畫的心理需求論文

淺論寫實性繪畫的心理需求論文

  【摘要】寫實性繪畫於14世紀文藝復興時開始勃興,藝術家力圖在二維平面中創造三維空間的錯覺。20世紀由於科技的發展,人們在意識中開始否認寫實性繪畫存在的必要性,但是人們無法否認自身心理對寫真圖象的巨大需要。

  【關鍵詞】寫實性;圖象;投射;匹配

  自14世紀意大立文藝復興開始,喬託作為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先驅之一,開始了對寫實性繪畫的探索。眾所周知,寫實性繪畫旨在模仿自然,表達客觀物件的真實性、準確性。藝術家們則是利用自己已掌握的手段去描繪眼中的可見世界,力圖在二維平面中製造出一個三維的可見世界這樣一種錯覺。文藝復興時期的寫實性繪畫滲透著人文主義的關懷,但藝術家仍無法逃脫宗教的影響,繪畫的題材選擇上也大多由此而來,還不能夠關注到周圍人群的真實生活。伴隨著歷史的發展,藝術家們也將目光轉向了他們所生活的現實社會,並誕生了卡拉瓦喬、倫勃朗等等那樣一大批的現實主義大師。他們的筆下總是飽含著對人民大眾苦難生活的同情,對不公平社會制度的控訴,而這樣的畫作都是以寫實性的繪畫技巧將生活場景如實的展現於觀者的眼前,激起觀者的經驗併產生聯想。而這之後,寫實性繪畫更由學院派繼承併發揚光大。

  20世紀人類世紀世界科學技術迅速發展,攝影技術出現,它使我們可以不依自身的感覺為轉移看到物體,並可以充分表達細枝末節,使公眾對寫真的心理需要很容易得到滿足,這對於寫實性繪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衝擊。

  而為何要廣泛應用這些寫真圖象呢?“我們明確人們對這樣的圖象是最容易接受的,被真實再現的事物比起抽象性的事物也更容易記憶,這其中最主要的應該是人們心理上總會不自覺的將以往的經驗投射於圖象之上,滿足自身對寫實性的'心理需要。”生活中為我們傳遞大量寫真圖象並且也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電視”,它所播放的圖象在觀者的觀念中知道所看到的是一種二維平面中的三維深度的感覺,但觀看是自身意識卻又把這些圖象看作是真實存在的,這其中觀看者心理投射去匹配這樣一些情境則發揮著巨大作用。

  公眾在看到戲劇佈景時總會沉浸於藝術家所設定的情景中,喚起自己以往的經驗匹配於佈景之中,完全它作為真實存在,這樣一種心理投射無法避免。正如我們總會把天空中的雲朵讀解為一些圖象。在所謂的“羅夏測驗”中,把一批標準墨跡交給受試者進行解釋,同一塊墨跡會被解釋為蝙蝠或蝴蝶,更不用說在用這種測驗方法所積累的浩瀚文獻中我們所發現的無數其它可能情況了,羅夏本人強調說,在正常知覺即我們心靈中的印象歸檔跟由“投射”引起的各種解釋之間,只有程度的差異。當我們意識到這種歸檔過程時,我們就說我們在“解釋”,當我們沒有意識到這種歸檔過程是就說“我們看見”。這完全取決於用已儲存在自己心靈中的事物或物象去匹配的能力。 “我們得到的忠告是:有許多繪畫應該隔一段距離觀看,這會使我們發現我們的想象力回把一片雜亂無章的色彩轉化成一個完美的物象,藝術家則把觀看者拉入了他們所製作的圈子”。京劇藝術中揮鞭為騎馬,人物立於兩旗之中則為乘船渡河等等這樣一些讀解均為藝術家對觀看者以往經驗的喚起投射於情境之中。我們可以發現觀看者或大眾在心理上無法迴避在經驗與物象之間這種投射的匹配過程,並總是在尋找著寫真性情境,而人們對這樣寫真的需要也將持續存在,並且我們不可否認,記述性繪畫也許暫時可被人民忽略,但飽含要感情的,負載著歷史的這樣一些寫實性繪畫仍然具有著強大的生命力。

  現代社會圖象這一形式不僅喚起了生活經驗,而且也在描述中包含了對生活本身的評論,是對經驗的反饋與聯想。“這個時代的每個人身上都深深的打上了這一時期的烙印,都不約而同的贊成著這個時代的見解、感覺、甚至錯誤。”在繪畫中,藝術家則以基本寫實的語言去關注顯示人生,這時的現實主義繪畫則被賦予了85新潮體現著藝術自由精神有著思想解放,但沒有自己的藝術語言,也沒有體現中國的社會現實這樣一種盲目的抄襲與模仿階段後,90年代,創造和豐富著都市文化的“新生代”這樣一批藝術家的出現,則給當代中國美術史上增添了劃時代的一筆。這時期的社會生活對藝術的發展與表現產生了重大的影響,藝術家們在追求圖象表現力的同時,更追求著對真實生活的表現,剖析著自我的內心親情感。90年代初期一個真正現代的物質社會向中國走來,困惑、理想的失落、無聊,對物質利益的渴望充斥于都市的每個角落。新生代的藝術家劉小東、方力均、申玲等人則用基本寫實的語言表達著自己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的認識與感受。他們的繪畫圖象具備著紀實性、真實性。而這種真實有著不同的指向,可以指向完美、純潔,也可以指向痛苦與虛無,指向所願意真實表述的每一個方面。

  我們不得不承認在我們自身的心理上是不可迴避的對寫真圖象切實需要的同時,我們更加欣賞這樣一些具有時代深刻性的現實主義繪畫,它們具有這樣一種真實:時段性、背景性和現實性。不論時間過渡到何時他們都具有著實實在在的價值。

  參考文獻

  [1] (法)亨利·馬蒂斯.畫家筆記,馬蒂斯論創作[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 (英)E.H.貢布里希.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心理學研究[M].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3] 何政廣主編.世界名畫家全集,勃拉克——立體派繪畫大師[M].河北教育出版社.

【淺論寫實性繪畫的心理需求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