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觀我們天上見有感

觀我們天上見有感

觀我們天上見有感

  記憶中,雨一直在下

  也記得,總是握著一把傘

  那是姥爺的愛,遮風擋雨

  等到放下那把傘,姥爺走了,童年結束了,我長大了

  可約好的,我們還要天上見

  ——總有一種感情難以割捨,它越過時間橫貫在記憶長流在深處迴旋。什麼都淡漠不了那份相守什麼都不能抹掉那些在一起的日子,因為愛不離,並相信。

  不得不說,雖然《我們天上見》講述的是一對平常祖孫的情感故事,但蔣雯麗以她的經歷以她的視角將這個故事呈現出水彩畫的美感、協奏曲的婉轉,沒有多少煽情的語句,沒有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娓娓道來的故事和恬恬淡淡的悲傷,無言的感動深深的觸動了我們的心。

  影片從7、8歲的蔣小蘭開始摘取生活片段一直到小蘭13、4歲時姥爺去世。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個是以姥爺照顧小蘭為主線,第二個就是以小蘭照顧姥爺為主線。而這兩個部分又不能細分,故事是一個整體,由各種細膩的事件連線:體操、蘭花、信、戒尺、玩具娃娃、傘等。這些事件貫穿全域性便使得影片內容緊湊流暢,也使得影片在前後有著極強的對比性和呼應性。比如影片剛一開始姥爺照顧小蘭的一系列場景:燒開水、倒洗臉水、擠牙膏、熱毛巾、烤饃、暖衣服、為小蘭蓋上衣服。影片後面就將這個畫面重演,只不過最後披上衣服的是姥爺。還有影片的前部分姥爺牽著小蘭出門,飄揚的雪,皚皚的雪地上只留著一串腳印,那是小蘭踩著姥爺的腳印;後部分同樣是皚皚的一片,小蘭攙扶著姥爺,雪地裡是兩串相偎相依的腳印。這是兩個人角色的互換對比,也是一個哺和反哺的呼應。除此之外還有那五分錢,先前的小付出和善心得到了更多的回覆,暗喻著小蘭回報以更多的關愛給姥爺。更如同戒尺的運用,姥爺手中的戒尺轉移到小蘭的手中,不僅是愛的傳遞也是教育的傳承,小蘭學會感恩、學會姥爺的愛。而不得不說的是影片中小蘭手中一直拿著的那把傘,而當姥爺去世的那天,披著的雨衣代替了傘,傘的用意便自然明瞭了。總的來說影片中物件的運用可謂淋漓盡致,處處可見導演的用心,而也就是這些細節使影片格外動人,時時事事牽動人心。

  全片總是瀰漫著淡淡的霧,籠罩著淡淡的悲傷,透出一種溼溼的暖實實的愛。影片以眼睛為開篇,萬花筒為起始,充滿著夢幻和朦朧,拿著萬花筒的姥爺便出現了,牆壁上還滿是後來小蘭畫的蘭草,還細數著小蘭成長以來掉的牙。這是自己的幻想也是希望,這便從影片的一開始就奠定了對姥爺的懷念和整部影片的基調。影片中共有五段幻想:對姥爺的幻想、對自由自在的渴望、對體操的嚮往、對父母的思念、對死亡的恐懼。這些穿插在全域性中的小插曲巧妙的刻畫出小女孩的.小心思,為影片增添不少詩意。值得一說的是影片中對畫面的處理與音樂的連線。比如說蔣小蘭因為不服氣因為強烈的自尊心所以學習體操,其中有一幕是再次因為姓而被人所看不起,回家後小蘭攀著梯子一步一步爬上房頂,迎著光,頂著太陽,畫面中洋溢著暖暖的黃,同時淡化了所有的聲音,清晰的記錄小蘭用自己的聲音沙啞的唱著國歌,拍攝她時是以一種仰視的態度的,在這個時候對她自己就已經是肯定的了,被人打擊依然高揚頭顱,這就像蘭,君子當如蘭。還有當小蘭從火車下來狼狽的坐在火車站這個一畫面,將小蘭的鏡頭放大放置在畫面的一半處,靜謐的環境沒有任何聲音,音樂輕輕的響起的那一刻,姥爺的身影蹣跚出現。最無言的感動,就這麼輕輕的扣上心絃。

  故事片人物當然是影片中的重點,所有的畫面所有的音樂所有的細節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從各個方面來看,我們能從腦海中清晰的浮現姥爺的善姥爺的大愛姥爺的君子如蘭,小蘭的堅持、小蘭的自尊、小蘭的懂事……也能清晰的記得姥爺在小蘭壓腿撕心裂肺的叫時扮猴逗笑,也記得最後姥爺已說不出話來安慰哭泣的小蘭同樣是扮猴逗笑,卻令人心頭一緊,笑中帶著難過。還記得姥爺的嚴厲、記得姥爺的貼心,記得那張分分合合的床,記得姥爺繫著小蘭的手緊緊握著不放開……

  我們天上見,天上我們還要一起,簡單的故事溫暖的回憶,片段編織起不離的愛,小蘭還始終會相信天上姥爺在等待。當我們也在成長,也見證著父母或是身邊的親人漸漸老去,我們是否會堅守那份愛互相傳遞互相給予溫暖彼此呢?我們,是我們,是愛連線,是共同的所有。

【觀我們天上見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