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如何向社會工作類學生傳授社會心理學論文

如何向社會工作類學生傳授社會心理學論文

如何向社會工作類學生傳授社會心理學論文

  社會工作專業指在培養掌握社會工作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相關法規政策,從事社會工作規劃、管理和服務工作的高階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因為社會工作人才的服務物件是人,故瞭解人的心理,以便更好地為之服務顯得十分重要,因此社會心理學課程是社會工作職業崗位課程模組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是一門理論化很強但實用性也很較強課程,是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中必備技能。社會心理學是心理學的主要分支,是從人與社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研究特定社會情景中人的心理及行為的發生、發展及其規律,是介於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之間的一門綜合性學科。該課程的主要內容包括社會認知、社會行為、社會態度、人際關係、群體心理、健康心理以及社會心理學的新進展的情況,比如環境心理等。該課程的教學一方面要求學生了解並且掌握上述課程內容,另一方面要求學生能將所學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與其社會工作專業相結合,將社會心理學理論與現代大學生自我發展的實際相結合,能夠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人際協調能力等,使學生在社會工作的技巧上、在人與人溝通的能力上更進一步,為學生自我的發展和社會工作專業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礎。

  一、課程設計的思路

  在課程設計上,我們堅持“專業教育與社會工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以基層社會工作為導向,突出教與學為實際工作服務;注重讓學生把知識轉化成為能力、鞏固專業知識,拓展綜合素質,使社會心理學有助於學生對人們社會行為、社會事件進行理解、預測和控制,將社會心理學的理論與知識運用於解決社會工作中的實際問題。

  1.課程分析社會心理是在社會學、心理學和文化人類學等學科基礎上形成的一門帶有邊緣性質的獨立學科,它將個體置於社會的背景下,系統地研究在社會情景中個體或群體心理現象產生髮展的一般規律。

  2.教學物件分析社會心理學課程是社會工作專業開設的必修課,教學物件是透過全國統一高考正式錄取的高職本科四年制學生。入學前多數學生已擁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擁有一定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教學的關鍵在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引導他們積極去拓展知識面,體會自己的心理感受,進而理解他人,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社會現象,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3.能力目標分析學生能比較系統的掌握社會心理學的基本知識,構建社會心理學知識網路。學生能瞭解社會心理學典型的理論派別,並清楚每個理論派別的典型觀點,並能將之與社會實踐相聯絡。學生能進行一定的社會認知,掌握一些使自己表現更好地的心理學方法;明白在社會認知中存在偏差,知道對社會行為進行正確的歸因。學生能理解遺傳和環境是如何影響人的社會行為的,瞭解侵犯行為的影響因素,從而掌握減少侵犯行為的方法;瞭解親社會行為的影響因素,從而知曉如何增加親社會行為的方法。學生能理解態度的相關理論,能學會運用該理論解釋社會事件;知道影響說服效果,產生態度改變的因素,從而知道如何提高說服效果。學生掌握人際吸引的原因,懂得如何增加自己的吸引力;掌握依戀的型別、親子依戀關係的形成對成人親密關係形成的影響;知道什麼是愛情,自己是否有愛的能力和被愛的能力;懂得人際關係的處理原則,增加人際關係處理能力。學生掌握社會影響的表現及社會影響的作用及如何應對社會影響。學生了解團體心理與行為,掌握影響團體凝聚力的因素,掌握團體溝通的內容與技巧。學生掌握健康心理學的相關知識,掌握心理健康的標準及如何鑑別心理異常,掌握心理應激的相關知識,懂得自己如何應對心理應激。

  4.課程內容設計(見表1)

  5.教學設計該課程以課堂講授為主,在講授過程中,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關係,首先,對重點難點做到精讀細講,力求使學生準確掌握。其次,由於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生之前並沒有接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他們僅在一年級下學期設定了社會心理學課程,為後續的心理諮詢與治療課程墊定基礎,故而在講授過程中多舉一些他們生活中的現例項子,以便更好地理解及運用所學心理學知識。再次,透過多媒體課件,放置大量的圖片、表格、影片等幫助學生理解相關概念。在講授過程中,還應加入課堂討論、案例分析、合作學習、團體遊戲等課堂活動,增進師生之間的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加入一些心理測驗和分享一些心理實驗,讓學生自己體會心理感受,更加了解自己。

  二、教學內容的針對性與適用性

  1.根據社會工作需要選擇學習內容或增加部分學習內容因為授課的物件是高職社會工作專業學生,高職學生更加突出實踐性,突出有用性,故而在授課時,儘量選擇適合他們學的內容,實踐性和操作性都較強的部分,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理論的講授。另外,社會工作的物件是人,尤其是老人與孩子,所以在教學內容設計時,應考慮適當增加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知識,或在教學過程上穿插發展心理學的知識。

  2.突出教學實踐,強化崗位工作的能力以“崗位職業素質+崗位工作過程”為人才培養主線,緊緊圍繞專業人才應該具備的崗位能力和實踐能力,建立與培養目標相適應、校內外緊密結合、具有高等職業教育特色的實踐教學內容,擺脫理論說教,學生實踐佔絕大部分課時,以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活動、團體遊戲等多種教學調動學生積極參與。

  3.注重對學生多方面能力、服務意識的培養在課堂中不僅教會學會書本上的知識,更要鍛鍊他們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表達能力、合作能力、與人溝通的能力等,如在課堂上給他們更多地發言機會,或其他的一些表現自我的機會,從而達到鍛鍊的目的。在教學內容中,課程組還會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在這些情境中體驗挫折,從而增加他們的耐挫折能力。另外,注重學生服務意識的培養,如在課堂中加入培養學生奉獻、愛心、合作的職業素質的教學內容等。

  三、教學內容安排

  1.最佳化課程教學內容,推行案例情景教學《社會心理學》雖是一門看起來理論性很強的學科,但實際上它的實踐性也較強。因此,在教學時要精心設計理論教學體系,讓學生有充分時間進行社會心理知識訓練。學習中要求學生注重理論聯絡實際,聯絡群體、個人生活,可以對周圍人的行為及社會事件作出比較全面的分析。案例情景教學模式是指在進行案例課堂教學中,透過策劃案例,創設一定的現實情景,讓學生扮演各種可能的社會角色,處理各種可能出現的社會事件,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學習體驗,從而有效地強化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案例選擇恰當與否,關係到整個案例教學的成敗,所以在選擇案例進行教學時,我們遵循目的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則。因為目的性是案例的靈魂,也是案例描述區別於非案例性描述的根本標誌;有針對性地篩選出具有典型性、現實性、趣味性的案例,可以增強學生對現實情景的思考與體驗,加深對人們行為的分析和總結,如在講認知失調理論時,我們運用了“日本地震,我國國民搶鹽”的案例。

  2.設計教學環節,創設角色情景教師在講述教學案例要點時,要對不同的情景內容向學生提出問題,用案例生動地闡明問題,對問題進行解釋,在必要的情況下同學生一起進行辯論,使學生更加了解社會心理學的知識點。在此,教師還會創設角色情景,引導學生學習。教師先說明角色的需要情況,由角色扮演者根據教學內容擬出劇情綱要,簡要設計社會現實場面,大致劃定個體行為方式。教師和學生一起對所要扮演的各種角色的特點進行分析。諸如這些角色的特點是什麼?角色扮演活動以提出問題為起始,核心是使學生意識到這個問題是他們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可能遇到並且必須解決的,以此形成學生對情景教學的興趣和認同感。由教師把角色分派給具有不同需要的學生,進行分析和準備,最後完成角色任務。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表演能力等。

  3.激發師生互動效應,提高教學效果鍛鍊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透過實施模擬情景案例教學,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得到很好的鍛鍊,受益匪淺,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首先縮短了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抽象和辯證思維能力,使學生透過社會現象的分析,把握了社會事件或社會行為等的關鍵問題和解決方法,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措施。在提高學生辯證思維能力方面,使的學生敢於不唯書、不唯師、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利用所學知識,大膽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活躍了校園文化。開展模擬案例教學活動,不僅融洽了師生關係,同學關係,而且活躍了學生文化活動,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一方面,透過對案例的討論和對問題解答,使學生勇於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消除了學生講話時的羞怯心理,增強了學生自我表現能力。另一方面,由於加強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訓練,增強了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應,師生關係協調發展,較好的解決了教師只注重於教學,學生只重於學習的尷尬局面,真正起到師生互動的學習效果。

  4.改革考核方法,改變原有一學就會,一停就忘的局面考評結合,創新考核。結合本門課程特點,學生綜合成績的評定既注重日常練習的效果,也考查學生期末對知識的綜合把握。學生日常中的表現,如在案例教學中分析能力的表現,在角色扮演中能角色的'把握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能力等都作為考核的因素。在考試方法上,也突破了傳統的教室理論考試模式,即期末不僅有理論筆試,考查學生對社會心理學知識的系統掌握情況,也會讓學生設計出一些情景,讓他們表現出社會心理學的某些知識點,從而加深理解與記憶。如,我們在教學後期中,會使用約四節課的時間,讓學生自主選擇社會心理學的知識點,自行設計情景,自行分配角色,自行表演出來,這樣,演的學生和看的學生都會對該知識點記憶深刻。

  四、教學方法運用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結合教學實踐,應主要利用瞭如下一些教學方法:

  1.理論講授。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其目的是讓學生建立起基本的社會心理學的知識結構和框架。

  2.案例分析法。將當前發生的時事調到課堂中,讓學生就此事使用相關的社會心理學知識展開討論,比如周宇新案、藥加鑫案等,從其人格的形成、對事件的歸因等內容著手展開討論,又如日本地震後為什麼我國人表現得比日本人還要恐慌,這用社會心理學的什麼原理可以解釋等。目的是讓學生學以致用。

  3.小組學習法。將課本中不太難的章節拿出來,分成若干小份,再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讓學生課下就分得的內容為重點,可以補充一些自己小組感興趣的材料進去,可以製成PPT,然後在課堂上講給大家,也可以做成心理劇表演給大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口語表達能力和自我表現能力。小組學習活動的參與情況作為學生平時成績評定的一項重要的標準。

  4.團體遊戲法。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會時不時穿插一些遊戲,有時會是一些小遊戲,目的是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也讓學生在做小遊戲的過程中領悟到某點知識;有時會組織一些大型團體遊戲,邊遊戲邊體會,目的是讓學生在做遊戲過程中學到社會心理學的知識,而且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做遊戲,以便他們走上工作崗位時能用同樣好玩的方法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使得這些人更加和諧。

  5.任務驅動法。教師根據不同的心理問題類別提供一些實際的技術問題要求學生在一定期內找出不的處理方法,並探討最佳方式,如使用案例“她為什麼總暈倒”,來讓學生學習心理防衛機制,並對“她”做出心理輔導。

  6.情景教學法。設計一些不同的社會現實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來分析不同情景下的個體的心理,來處理相關的心理問題。

  7.建立了網上工作室,透過QQ、E-mail形式與學生進行交流,與學生保持聯絡,解答相關問題。這種交流形式便於溝通,增進了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與互動,也便於及時掌握學生心理,對其進行調適,降低學生因心理問題而引發的嚴重後果。總之,經過我們多年在社工專業教授社會心理學的經驗,發現這樣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可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掌握學習內容,為後續的心理學知識的學習墊定堅實的基礎,並且教師本人也可得到學生普遍讚許

【如何向社會工作類學生傳授社會心理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