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技工> 提高技工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對策研究教育論文

提高技工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對策研究教育論文

關於提高技工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對策研究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一些技工學校學生在學習上產生障礙甚至討厭學習,教學工作很難進行,課堂教學不能有效發揮其教學效果,教學質量不能很好地提高,這一直都是技工教育的一大難題。如何解決這一難題?一是加強思想教育,讓學生以積極的心態進入後面的學習階段;二是認清職業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三是在課堂教學中堅持三個原則:帶著“問題”聽課原則、互動原則、成功原則。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在和諧的氛圍中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採取成功法則,儘量讓每個學生在“成功”中進步。

  論文關鍵詞:技工學校;課堂教學效果;互動原則;成功原則

  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社會用人已不再只是青睞於一紙文憑的“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具有一技之長的職業技能型人才更受到各個企業的歡迎。但基於用人制度長期受“文憑化”思想的影響,現在大部分學生仍舊選擇的是接受高等教育後的就業途徑,這就使得技工學校的生源只侷限於中、高考落榜或是在社會上找不到合適工作的青少年。由於生源的單一,使得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學生在心理上、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缺乏良好的理解能力、行為習慣、成功體驗等,因而在學習上形成很大的障礙,如果此時學校在學生思想上引導不當,教育不到位,就會使學生出現厭學情緒,長期下去,教學工作很難進行,教學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透過以下舉措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學有所獲。

  一、加強思想教育,培養學生積極心態

  在教學工作的開始,學校不能盲目地開始上新課,而要將學生思想工作放在首位,讓他們擺脫掉不良的思想觀念和不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們擺脫掉中學學習失敗的陰影,重拾學習的信心和決心。不能一開始就放任自流,等到學生產生不良行為或厭學情緒時,再採取各種辦法制止已為時過晚。糾正錯誤的成本比預防錯誤的成本要大得多,而且不一定能起到好的成效。所以,在管理學生時,要防微杜漸,讓學生以一種積極的心態來迎接未來的學習和生活。

  二、認清職業目標,激發學生學習動力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有了需求才有了行為的動力。教學之初,先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需求,要以未來工作為前提,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構建良好的學習目標。有了目標,才會有學習的動力。

  確定目標時,一定要讓學生面對現實,瞭解未來的工作及其性質,對今後的工作性質從心理上認知,從而轉化為思想上的認可,鼓勵他們制定切合實際的工作目標,不要好高騖遠,這樣他們才能安下心來,為了今後的工作,腳踏實地地學好一門技能。

  有了對工作性質的正確認識,學生知道自己所學知識的用途、要學到什麼程度,對學習有較為明確的方向,這樣學習就不再是一個盲從的過程。同時可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克服學習障礙、減小他們的厭學情緒。如果就業形勢好,學生感覺學有所用,今後出路有保障,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學習動機就會增強。

  三、堅持三個原則,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上,如何才能抓住學生的心?如何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上的主角?如何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他們需要的知識?要做好這些,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原則。

  1.帶著“問題”聽課原則

  帶著“問題”聽課,就是教師要以“教學目標”為前提教學,分析出教學難點及主要掌握內容,然後在每節課前將此以幾個“問題”的形式先提出,也可將問題書寫於黑板,讓學生在聽課前就明確這節課將要解決的“問題”,從而讓他們將平淡的聽課過程變成一種主動尋求答案的過程。另外有研究表明,45分鐘的課時內,學生的.集中注意力只在前20分鐘內,而帶著問題聽課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注意力並延長注意時間。聽完教師的課程講授後,能答對教師的“問題”,學生們必然會產生一種收穫與成功的喜悅,同時在教師的激勵下,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互動原則

  教學,顧名思義就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這不是一個單邊的過程,它是知識在教師與學生之間轉移的過程,它的完成,不能單是教師唱獨角戲的過程,它應是一個“雙邊”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只有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讓學生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才能使教學工作順利完成。那麼如何才能增加師生之間的互動呢?

  (1)建立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達成情感上的互動。

  1)要了解學生。瞭解他們的生活環境、家庭背景、個性差異、心理變化,掌握學生的興趣與需求、發展特點,研究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等,發現學生的學習能力及問題的癥結等等,這樣教師才能有效地與學生進行各方面的溝通,教學工作才能有的放矢。

  2)要關愛學生。愛是教育的靈魂,只有熱愛學生,才能正確對待學生所犯的錯誤,才能耐心地去雕塑每一位學生。有了愛,師生之間才能達成情感上的溝通、情緒上的感染、人格上的感化,才能使學生從心理上接受教師,接受教師所授的課程,正所謂“親其師重其道”。課堂上教師和學生交往時的語言表達、面部表情、姿態變化、視線交流等,都會使學生獲得有關自我在教師心目中的價值,以及教師對自己的評價、態度等方面的資訊。營造一個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護,這不僅能帶給學生心靈上的溫暖,同時更會增加學生克服困難的信心。

  3)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才能讓學生感受到師生的平等,感受到教師的關愛,感受到自尊的存在。設身處地的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尊重學生的內心體驗和真實情感。在認知上,教師不能以自己的認知方式去要求學生;在情感上,教師不能忽視學生作為未成年人的情感體驗以及他們的情感要求,要尊重他們做出的行為選擇,更要尊重他們的奇思妙想。

  4)要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課堂氛圍並非一蹴而就,需要長期精心培育,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友善的鼓勵和強化手段。教育心理學研究證明:正確的評價、適當的表揚、熱情的鼓勵都是對學生學習態度和成績的肯定,它可以激發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等等。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要以正面鼓勵為主,要充分相信每一位學生,激勵每一位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鼓勵學生的良好表現、激勵學生的進步,滿足學生的社會與心理需求,形成課堂中積極向上的氛圍和學生專心投入的熱情,所以,鼓勵、激勵是有效課堂管理的核心。

  鼓勵的形式多種多樣,一絲會心的微笑、讚賞地點點頭、親切的撫摸與拍打、肯定性的言語、擊掌喝彩都是鼓勵,都能給學生很大的精神動力;另外良好的激勵方法也可讓學生信心倍增,比如讓學生展示他們的優秀作業、試卷、作品、筆記等,教師採用隨堂記分法等,都能起到很好的課堂效果。

  (2)設計有效的課堂提問,以達到思維互動,師生互動。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學中教師不光要授業,同時更要解答學生的疑惑。現代心理學研究認為,“疑問是思維的導火索”,只有點燃學生心中的導火索,才能引導他們積極地思索。那麼惑從何來呢?良好的課堂教學就是要在學生心中構建合理的“惑疑”,並連同學生自身的“疑惑”一起解答,從而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那麼,如何構建“惑疑”?課堂提問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它是教師開啟學生心智、促進學生思維、增強學生主動參與意識的一種基本手段,有效的課堂提問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完善學生思維,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課堂提問不在於多,主要是要具有針對性。比如課堂教學主要分為這樣幾個過程:舊課的複習—新課的引入—傳授新課—強調重難點—總結新課—佈置作業。這個過程是課堂教學的一條“筋”,而教師的提問也要沿著這條“筋”來開展,在教師的牽引下,讓學生也能摸著“筋”,從而也能順著教師的教學思路前行,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比較清晰。有效提問也因此分為:複習舊知識時考查式提問;引入新知識時承上啟下鋪墊式提問和懸念式提問;講授新課時多角度提問;切入重難點時層層深入式和引導、啟發式提問;總結新課時歸納式提問等。在這幾個提問環節中,還可多形式地穿插一些提問方式,如拓展學生思維的發散式提問;勾起學生注意的興趣式提問;面向不同層次學生的針對式提問等。教師如果能很好地利用這些提問,課堂教學一定是活潑多變、豐富而有序的,師生之間也能達成很好的思維互動。

  (3)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以達成教學上的互動。

  理論上的教學方法有很多,有些也很好,對教學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但是,是否所有的方法都適用於課堂教學?是不是在課堂上教學方法用得越多,教學方法越新奇,課堂就越生動、豐富?教學就越有成效?其實並不然。課堂上每節課的時間很有限,如果過於追求課堂教學方法多樣化,勢必會讓教學單純地成為一種表演,一節課下來,走馬觀花,很是熱鬧,但學生卻不知所云。例如,在多媒體教學引入課堂教學之初,很多教師為了追求新的教學方式改革,不分專業,一改傳統的教學方式,全都投入到多媒體應用上來。其結果是有些教師雖然用上這種先進的教學方式,可學生在課堂上仍舊是哈欠連天,提不起精神。什麼原因?原來,先進的教學手段如果應用不當,只能讓學生不僅在視覺上產生疲勞,在大腦上也產生疲勞,一節課下來,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那麼,怎樣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不是新奇的,不是變化繁多的,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只有合適於教學內容,合適於所學專業,合適於學生,合適於教師教學的教學方法才是最好的。其中,合適於學生的教學方法尤為重要。

  1)以“形”助學,變“抽象”為“直觀”。技工學校的學生,由於沒有形成良好的思維模式,抽象思維的能力較弱,相比而言,形象思維就容易得多,因此,理論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將一些抽象的理論知識轉換成具體的、形象的學生易於接受的知識,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化繁為簡”。所以理論教學中,教師要儘量採用一些有“形”的方式來教學。採用具體形象化的板書、板畫,直觀的教具如模型、實物、掛圖、投影等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克服學習障礙,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2)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儘可能地創造出一些動手的機會,讓學生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常言道,“聽十遍不如看一遍,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可見做的重要性。因此,在抽象的理論教學中,如果能讓學生看到的儘量讓其“看”,對於難度大的知識點,如果能讓學生做的儘量讓其“做”。例如,在“電力安全知識”中,當講到各種急救止血與包紮的技術時,如果教師只是單一地講解或是放投影,學生的印象不會很深,但是,如果此時能讓學生對照教師的講授,一步一步地在自己或同桌的身體上進行實際操作,甚至上臺演示操作,這樣,相比規規矩矩地坐在座位上聽一遍,效果就好得多。可見,“做中學”用得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成功原則

  “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有了信心,我們就有前行的動力。技校生由於中學的一些失敗經歷,學習起來往往缺少信心,長期的消極心理,必然導致逐步喪失了學習的原動力。

  如何才能建立起學生的學習信心呢?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教師在教學中要儘可能地給學生創造機會,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一旦學生在學習中品嚐到成功,就會產生進一步“參與”學習的動機和願望,從而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教師此時巧妙地加以引導,即可幫助學生實現“參與―成功―參與”的良性迴圈,使學生持續保持自主參與學習的動機。

  要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就得了解學生的學習障礙,瞭解他們的知識缺陷及程度,從而“因材施教”,低起點要求他們,小步子訓練他們。課堂提問、上臺演講、上臺示範等機會留給不同類別的學生,難度合理分配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保證學生參與的“成功率”,讓其感受到“成功”後教師真誠的關愛與鼓勵,享受到成功的歡樂,從而激起學生的信心,產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願望。

  另外,為了滿足學生成功的心理,教師還可採用展示法,將學生的優秀作業、試卷、資料、筆記、作品在全班進行展示,讓其成功的印跡長時間地保留在大家的關注之中,從而獲得長遠的激勵作用。

  總之,在教學中,教師只有投入自己的愛心與耐心,學生才會產生學習的信心和決心,這樣透過“雙邊”的努力,技工教學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效果。

【提高技工學校課堂教學質量對策研究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