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建築/建材/工程/家居>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建築力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教育論文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建築力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教育論文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建築力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教育論文

  論文關鍵詞:建築力學課程 素質教育 教學內容 採用措施

  論文摘要:建築力學課程是高職院校建築類專業的重要專業基礎課,為適應高職院校經常採用的“2+1”教學模式,要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徵構建課程及教學內容體系,理論教學以應用為目的,專業教學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目的,以此達到高職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目標。變應試教學為素質教學;轉變教學指導思想,改革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傳統考試方法,適應素質教育的形勢。

  一、轉變教學指導思想,變應試教學為素質教學

  建築力學是高職工民建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建築力學課程學的如何,直接關係到其它專業課程(如建築結構、建築施工等課程)的學習。在建築力學課程教學中,應強化學生的工程概念,培養他們的專業素質和創新精神,變應試教學為素質教學,適應“2+1”教學模式。所謂“2+1”教學模式就是2年在校學習相關專業知識、1年頂崗就業實習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應突出理論聯絡實際的特點,廣泛聯絡實際工程,如塔式起重機上平衡鐵重的確定等,使學生透過學習,認識到力學在實際工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激發學生學習力學的積極性,做到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和方法,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這對拓寬學生的工程知識面,增強他們的適應性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改革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素質

  傳統建築力學課堂教學是根據專業教學計劃中規定的學時,依據確定的教材編制授課計劃,明確教學內容。由於職業教育的現實性,決定了高職力學課程是動態的,但教材往往滯後於現實需要。再加上現行教材仍過分強調學科體系的系統性與完善性,導致教師在力學課堂教學中仍跳不出“知識本位”教學,甚至出現所傳授知識“無效”的現象。因此,教師必須按照“實用、實效”的原則來精選課堂教學內容,減少或刪除部分理論推導及相關知識,加強應用計算方面內容,補充課外實用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應對傳統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及結構進行重新整合,解決與課程中有關力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重複問題,還應根據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避免簡單重複,儘量多講工程例項和教學案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的綜合歸納能力和知識的融會貫通能力。教學過程中,應根據專業的性質、特點,結合工程例項進行分析,同時讓他們親手操作實驗儀器,自行設計實驗方案、處理資料,自己提出問題,直至作出結論。這對於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是相當有益的,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工程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改革課堂教學理念,適應職教形勢發展

  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是實現培養目標的根本途徑,課堂教學理念則是其理論基礎,也是原始起點。有什麼樣的課堂理念,便會形成什麼樣的課堂教學。在現代建築力學教學中,應樹立以下基本理念。

  1.學生髮展本位的教學價值觀

  這種理念把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智力,以及態度、情感和價值觀的發展作為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方面全面加以關注。這種教學理念打破了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師在指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指明方向並積極創造出支援開放性探究學習的氛圍,把一切教學行為定位於支援和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解決問題。在教學實踐中堅持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相互交往、交流、共勉、溝通、啟發、補充與構建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時時交換彼此的感情、體驗與觀點,以豐富教學內容,獲得新的發展,從而達到共識、共享、共進,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成為學習的共同體,激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學習的潛能。

  2.注重全面發展,承認個體差異的教學過程觀

  這種觀念認為,每個學生都有巨大的潛力,其潛力各不一樣,興趣也各不相同,學生的這種潛力需要合適的教育加以開發。傳統的建築力學課堂教學理念無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教學的不同需要,使得“吃不飽”、“吃不了”、“吃不好”的現象隨處可見。要扭轉這種教學的被動局面,教學必須正視課堂群體教學與學生個體差異之間的矛盾,打破傳統力學課堂教學的一統模式,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實施“差異教學(分層教學)”,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最大程度的掌握知識。

  3.著眼於學生成長的教學質量關

  作為建築力學教育工作者,要大力推進建築力學課堂教學的“質”與“量”的改革。“量”即減少學生負擔,減少學習時間;“質”即採用適當的課堂教學手段,使學生從“厭學”變為“樂學”。高職教育的建築力學教學課堂作為現代課堂中的一種,既存在共性,又有獨立的個性。這種個性是建築力學教學課堂自身內在的規律,課堂理念與之符合,可促進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與之不符合,職業技術教育就會停滯不前。

  四、改革教學方法、手段,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

  建築力學課程有很強的工程背景,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很難給學生提供真實的情景環境,難以體會到實際應用的樂趣,不能激發學習信心和熱情。因此,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方法、手段進行改革,變消極、被動地接受知識為積極、主動地探索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變靜態封閉的教學過程為動態開放的'教學過程,變傳統的“填鴨式”傳授為現代的“研究性學習法”。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工程例項透過螢幕生動展現,著力幫助學生解決力學模型建立的問題。用動畫將抽象難懂的內容形象地表達出來,化抽象為形象,以化解教學難點、縮短認知過程。同時,多媒體教學的新穎性、趣味性和多樣性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多媒體課件不僅形象生動、賞心悅目,而且可以突破時空侷限,形象客觀地再現具體事物,使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知識,給他們提供自由想象和發揮的空間。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輔助教學,學生基本上能消化該節課的內容,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與效果。然而,需要指出的是,黑板和粉筆也有其他媒體不可替代的優勢,特別是在推證力學原理和公式的方面的優勢非常明顯。另外,實際模型具有形象、生動、真實感強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也應注意採用。

  五、改革傳統考試方法,適應當前素質教育的形勢

  考試內容、考試方法不改革,考試的導向性就不能根本扭轉。隨著我國越來越重視對人才能力的要求,原有的考試模式重結果輕過程、重分數輕能力,嚴重製約著力學教學改革的發展。近年來,在建築力學教學改革的深入實踐中,我們對成績考核與考試方面進行了初步的嘗試與探索。

  首先,在考試內容上減少以再現書本知識為主的考試內容,加強對學生理解知識,應用知識,特別是綜合性、創造性地應用知識能力的考核。考試內容改革是考試改革的重點,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關鍵所在。因此,卷面主要出一些靈活性大、知識面寬、綜合運用知識能力強的題目。改革標準答案式的成績評價方法,注重考查學生的解題思路和綜合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的考試易活躍學生思維,更易激發創新意識,培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避免了考前突擊、死記硬背、考時抄襲等不良現象,從而使考試真正成為進一步深化學習的重要教學環節,不再被學生視為沉重的負擔。

  其次,在考核方式、方法上,應該有利於識別學生的創造力和實際操作能力,而不是隻考他們的記憶力。應改革單一的閉卷筆試,分別採用開卷筆試、大作業、讀書報告、課堂提問、實驗操作等多種方法相結合。符合課程內容特點的考試方法,不僅減少了作弊現象的機率,還起到了促進他們學習的作用。

  為適應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要求,筆者認為,在考核形式上應改革一次性結課考試的做法,採用多種形式以加強對學生平時學習的考核與督促,並增強平時成績在總成績中所佔的比重。平時的考核可以採用作業、課堂提問、討論、報告、實驗操作,以及階段性測驗等多種形式。這種變一次性、終結性考試為學習全過程的考核形式,有利於課程分階段目標的實現,可引導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減少學習的功利性,從根本上改變應試教育長期制約學風、考風建設的狀況,促進學生良好品質的養成。也可適當分散學生的學習壓力,並且能較為準確地考察學生在每個階段掌握知識的實際水平,全方位、多角度地映出一個學生的真實成績和綜合能力。為此,學生學習後的成績評定應採取平時成績(包括上課考勤及專心程度、提問回答情況、作業情況、讀書報告、階段測驗、大作業和實驗成績等)佔50%,期末考試成績佔50%的分階段的全程性的考核方法。

  總之,建築力學教學改革是一項長期、艱鉅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積極穩妥,循序漸進。“面對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是教學改革發展的指導方針。為了使我國教育事業與國際接軌,應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改革,並在改革中不斷總結,積累經驗、逐步完善。

  參考文獻:

  [1]都本偉.高職教育改革與發展[M].大連: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

  [2]教育部高教司.高職高專教育改革與建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於天罡.高職人才培養模式與素質[J].職業技術教育,2001,(22).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建築力學課程的教學模式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