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盧雁紅老師執教風箏有感

盧雁紅老師執教風箏有感

盧雁紅老師執教風箏有感

  聽盧老師上的課,我們的心會被她帶走——聽過盧老師課的人都會這麼說。我有幸能跟盧老師共事,更讓我欣喜的是還跟盧老師任教同一個年級,這樣我就有更多的機會學習盧老師精湛的教學藝術,感受她崇高的人格魅力。盧老師的課堂上精彩之處舉不勝舉,現以《風箏》為例談一點自己的感受。

  師:透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知道課文寫了“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時作者不同的心情。現在請同學們自己去讀讀課文,用筆標一標這三個部分分別在課文的哪幾段。(師邊說邊板書“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

  生:我覺得第二段是寫“做風箏”的,第三段是寫“放風箏”的,第四段到第八段都是寫“找風箏”的。

  生:我對他的發言有意見。我覺得第四段也是寫“放風箏”的,書上不是明明寫著“風箏越飛越高,似乎飛到了雲彩上”嗎?

  師:很有道理,你非常會讀書,能用書上的句子來談自己的看法。

  生:我覺得課文第四段應該屬於“找風箏”,因為這裡寫著風箏倏地便沒了蹤影,正因為風箏飛走了,所以我們才去找風箏。

  師:是呀!你的理由也非常充分。

  生:我認為第四段可以獨立成段。前面寫“放風箏”,後面寫“找風箏”,這裡是不是也可以給它概括一下呢?

  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呢?

  生:我覺得完全可以,我把它概括為“風箏跑走了”。

  生:“風箏掉了。”

  生:那就乾脆“掉風箏”吧!

  生:我認為“丟風箏”更好,因為這裡是寫風箏找不到了,有丟失的意思,所以我覺得黑板上應該寫“丟風箏”。

  師:謝謝你精彩的發言,現在老師可以把“丟風箏”寫上嗎?

  ……

  如果說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沒有給學生這種平等、融洽的氛圍,學生哪能有這麼精彩的發言呢!在這裡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對話是民主、平等的,正是這種寬鬆愉悅的氛圍,才讓學生說出自己個性化的理解:有人認為第四段是寫“放風箏”,有的卻說它應該是寫“找風箏”,更精彩的是有人提出第四段應該獨立成段,還能根據前幾段的板書向老師建議寫上“丟風箏”呢!並且每名學生的發言都非常有序,他們都能在肯定或否定前一個同學的答案後,拿出充分的理由來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對於六年制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多麼不易。

  從整個教學過程來看,教師只是簡單地說了四句話,可這四句話又是那麼有分量。盧老師在表揚第一位同學的發言時說:“你非常會讀書,能用書上的句子來談自己的'看法。”經她這麼一說,學生都明白了我們應該多讀書,從書中找出充分的證據來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樣不僅提示學生應創造更多的讀書機會,而且也滲透了對一種學習習慣的指導——讓學生明白回答問題時應該有根據,不憑空瞎猜。還有當一名學生說到是否可以讓第四段獨立成段時,盧老師說了一句:“同學們,你們認為呢?”這樣的問話用盧老師自己的話說就是所謂的“拋繡球”吧!“拋繡球”旨在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學會表達,促進生生互動,這充分體現了盧老師全息閱讀教學中所倡導的教學組織結構全息互動的思想。課後我問盧老師,這一環節的教學是課前預設好的嗎?盧老師說備課的時候她是考慮到了這幾種情況,但是課堂是動態生成的,最後的結果應該由學生自己來定奪。這的確讓我感受到了盧老師開放教學的魅力,正是她靈活的教學組織、平等的教學對話,激發了學生思維的火花。在她的課堂上,能讓人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互動中生成的愉悅!

【盧雁紅老師執教風箏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