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聽《認識平行四邊形》有感

聽《認識平行四邊形》有感

聽《認識平行四邊形》有感範文

  這學期我們學校的課內比教學開展的熱火朝天,張敏老師上了《認識平行四邊形》這一節數學課。聽了張敏老師的這堂課,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一堂有準備有組織有安排的課,張老師的教態非常沉著穩重,語言表述不急不緩,井然有序,胸有成竹。認識圖形歷來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學生空間觀念的重要載體,張老師的《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一課教學,是小學圖形教學非常成功的一堂課,為我們以後的圖形教學起到了示範作用。

  這節課的特點是:

  第一,重視學生生活經驗,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中建構新的知識。

  比如故事激趣後的新課匯入,教師是先讓學生回顧舊知識,長方形的認識,在長方形圖形的基礎上,教師操作拉動長方形的兩個對角,使長方形變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然後讓學生分組去實踐操作,並從中觀察這個新的圖形――平行四邊形“邊”有什麼特點?“角”有什麼特點?你還發現其它什麼特點?學生帶著故事主人公的疑問,透過 “觀察”,“發現”、“驗證”“歸納”,等活動,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突出了教學重點,能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新知識。

  第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時,教師的語言並不多,在質樸平淡的話語中引導學生自己極積參與到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應用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而不是單純地依賴教師的講解去獲得。比如讓學生分別驗證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和平行四邊形的對邊相等。然後教師問:“你發現平行四邊形還有哪些特徵?”學生主動想各種辦法去量平行四邊形地四個角,有的.學生用兩個同樣大小的平行旋轉後發現平行四邊形對角相等,有的學生就用摺紙的方法去量角,發現“對角相等”,還說到了平行四邊形內角和是360°等等。這些平行四邊形重要特徵,都不是出自教師的嘴裡,而是透過學生的親自實踐活動,所發現,所瞭解。同時極大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第三 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學具和多媒體教學。

  課堂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教師的多媒體課堂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學具和多媒體教學,教師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模型、七巧板、方格紙、能拉到的長方形學具等,給學生自己動手操作演示的空間。教學中的不足是提供了空間,但時間提供不夠,部分動手能力差的學生操作任務沒完成。把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建立在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中,透過多種途徑創造了一定個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學得輕鬆活潑。

  第四 練習題緊扣新知識,提高了教學效率張老師在課堂教學中把握有效時機把幾組練習題分層次逐步呈現,使學生在練習中更清晰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立足於學生主體的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飽滿的情感,生動的直觀材料為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了觀察、操作、討論的時間和空間。在這節課中張老師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準確地把握教學的起點和難點。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立足於學生主體的發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以飽滿的情感,生動的直觀材料為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創設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了觀察、操作、討論的時間和空間。在這節課中張老師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創設了生動有趣的情境,準確地把握教學的起點和難點。有一點我與張老師的想法不一樣。教師是讓學生先去做平行四邊形,再去感受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我認為這樣的操作是顛倒過來了,如果孩子在腦海中沒有平行四邊形的直觀印象,沒有對平行四邊形特徵的直觀感受怎麼能做出平行四邊形呢?不過,這是我個人的愚見。

  總的來說,張老師的這堂課很不錯,教學流程自然,教學結構完整,教學設計合理,教學方法靈活,合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可謂傳統教學與現代教學有機結合,具有課堂教學實效,我聽後感觸多多,得益很多,謝謝張老師。

【聽《認識平行四邊形》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