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語文組教師參加市青年語文教師學員班有感

語文組教師參加市青年語文教師學員班有感

語文組教師參加市青年語文教師學員班有感範文

  2月19日,我組z、z及z三位教師前往市教研室,參加z市中學語文青年教師學員班的首次學習。此次學習以兩次講座為主,卻是在眾位學員的心中激起了一番漣漪:真是“眾裡尋他千百度”啊,短短的幾個小時,卻直面、有效地指出了青年教師在從教途中所要思考、探究和學習的內容,從而獲得了不同以往的全新感悟。

  講座一是海曙區教研室的陳菊飛老師的《文字解讀和拓展》。陳老師深切而全面地和眾學員探討了關於文字的“解讀”和“拓展”這兩個在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問題。

  在文字解讀方面,陳老師笑談:“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是他必須依然是哈姆雷特,而不能變成哈利波特”,形象貼切,令人深思。她主要介紹了三種解讀理論:

  1、以理解性閱讀為旨歸的“作者中心論”,即作者是作品文字意義的創造者和賦予者。2、以“多元解讀”為傾向的“文字中心論”,即認為作品一旦具有了某種物質形式,便脫離了作者而獨立,由文字自身呈現,與作者意圖無關。3、以創造性閱讀為終極目標的.“讀者中心論”,即認為創作不是作者的個人行為,讀者參與閱讀,也是一種創作。

  在具體介紹這三種解讀理論時,陳老師還結合實際案例讓學員們更容易理解和思考探究。如對《近試上張水部》這首詩的主題解讀、郭初陽對《珍珠鳥》的多元解讀以及對《楊修之死》中楊修真正死因的深入探討等,結合文字,深入分析,以例項啟發引導學員們如何進行準確而有效地解讀文字。這無疑給眾位渴切進行“文字細讀”卻又苦於無處著手的學員們送來了一股溫暖的春風,一下子教心中充滿了光亮。

  在文字拓展方面,陳老師強調:尊重語文是拓展的前提,不能將變“語”姓改為“綜”;立足文字是拓展的基點,不能顛倒與文字的關係,要注意多元解讀的底線,同時少些功利色彩;而尊重學生則是拓展的重點。絕不能在學生已經接受某個學習內容,已有了審美立場的時候突然予以全盤否定,給學生以打擊。

  最後,陳老師呼籲“讓我們的語文課堂多一份溫度”,並希望學員們在五年這教師的奠基時間內能夠充滿激情地站在教學和研究的第一線,堅信“一路往前走,幸福會一直跟在你的背後”。

  講座二為江東區教研室的劉飛耀老師的《在教學科研的舞臺上綻放》。不同於陳老師較為理性的剖析對文字的解讀和拓展,劉老師的講座則是充滿了感性和留白,既展示了科研寫作的面貌,又抓住了青年教師“欲語還休”的心理,令大家對其充滿了無窮的遐思和期待。

  劉老師首先以兩種視角入手展現目前科研界的現狀:“論文危機”的教師視角——“三不一無”,即不屑寫、不願寫、不會寫及無時間寫;“論文危機”的專家視角——不得不說的尷尬。直面坦白瞭如今科研寫作所面臨的危機,呼籲眾學員進行發自內心求知的個性化探究而非某些功利化寫作。

  然後以其自身經歷為藍本,和學員們分享他進行科研寫作的“三次歷程”。這三次歷程凝練為三句話,深邃、感性。其一,我寫,我表達,我存在,為真實寫作階段。即將自己在教學的各個方面所看到、聽到、想到的真實地記錄下來,日積月累,終有所悟。其二,透過寫作變得強大。即在不斷地寫作中增強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寫作能力。其三,我喜歡,我寫,我存在,為自覺寫作階段。在歷經前兩階段之後自然而然愛上了寫作,就會對一些問題發自內心地想要去表達想法,有寫的衝動。

  之後,劉老師指引了學員們進行科研寫作的四條途徑——會讀、細察、善比、多思。所謂“閱讀改變人生”,“會讀”是進行科研寫作的基礎。讀教材、讀課標、讀試卷是劉老師列的三項內容,從中都可以讀出許多值得研究的問題。關鍵在於是否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這就是“細察”。能夠做到及時從作業中發現、從課堂中感悟、從談話中傾聽,那麼一定就能夠寫出東西來。“善比”同樣重要,惟有比較,才有更高的收穫。同自己比,與同行比,和資源比,在不斷的比較中充實提高。而“多思”更是勢在必行,前思、反思、當下思。無論哪種思考,都會促進自身教學素養和科研寫作能力的提升。

  最後,劉老師期待眾學員能夠在科研寫作的浩瀚海洋中擁有屬於自己的一夜扁舟。

  總之,此次學習活動,切切實實帶給青年教師以豐富的啟迪。理論結合實際,理性兼之感性,讓人在驀然回首的剎那體悟到“眾裡尋他千百度”的歡欣。

【語文組教師參加市青年語文教師學員班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