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交通/運輸/物流/倉儲> 《廣州的交通》綜合實踐主題活動

《廣州的交通》綜合實踐主題活動

《廣州的交通》綜合實踐主題活動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廣州的交通”主題活動,源自廣州市統編學材《綜合實踐活動》(四年級上學期)。不過,基於“發展學生高階思維能力”的彈性目標,我準備指導學生圍繞此班級主題開展一些更有深度、更有價值的小組探究活動。也就是說,選題課伊始,就從問題的邏輯指向出發,引導學生質疑,再對問題進行分類和界定,努力提煉出最具探究空間和價值的劣構問題來展開實踐活動,以提高課程實施的效益。預設實施方案時,我還根據iris鳶尾花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研究模式設計了《鳶尾花(IRIR):廣州的交通》MOODLE課程,作為輔助內容。

  二、活動具體目標

  1、運用頭腦風暴策略,憑藉概念圖支架引導學生圍繞班級主題“廣州的交通”發散思維,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滲透選題原則,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規整、篩選,確定6個左右的小研究主題。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初步鍛鍊他們的歸納分析能力。

  2、以共同的志向和學習興趣為原則,引導學生利用“小組長競選活動”自主選擇研究小主題,建立較完善的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的競爭、協作意識,初步形成良好的團隊意識及相關品質。

  3、藉助已有經驗,繼續指導各小組學生合作制定活動方案,使大部分學生明瞭主題活動方案的基本格式和內容要素,按照各欄目的設計要求,準確、完整填寫計劃內容,力求形式創新。

  4、在《鳶尾花(IRIR):廣州的交通》MOODLE課程上開展閱讀、交流、資料蒐集、整理等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了解、探究廣州交通狀況的興趣,獲取開展調查、探究等實踐活動所需的背景知識。

  5、瞭解調查方法的基本種類。學生透過模擬、評議等活動,感受“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的基本要領,各小組學習設計簡單的調查問卷。

  6、學生按照小組活動方案走進與研究主題相對應的社群場所,開展調查、訪談、探究等活動,並及時記錄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在智囊團的指導下初步統計、分析、總結活動資料。在此過程中,鍛鍊自我綜合運用訪談、調查等研究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7、對主題活動進行回顧,學習宣傳成果的方法,整理資料、製作成果並進行交流、彙報,形成獨立或小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開展展示活動的能力。

  8、藉助天河魔燈平臺《鳶尾花(IRIR):廣州的交通》課程的學習,初步發展學生蒐集整理資料、分析調查資料、評價觀點等方面的高階思維能力,繼續提高他們熟練運用DELL筆記本的資訊科技水平。

  三、活動方案設計

  整體時間:20xx年10月23日-12月3日,為期6周,每週2節課。

  時間安排四、活動實施過程與方式

  第一階段(10月23日——10月29日)——自主選題,競選組長

  1、教師運用頭腦風暴策略,憑藉概念圖支架引導學生圍繞班級主題“廣州的交通”發散思維,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並滲透選題原則,指導學生對問題進行規整、篩選、主題轉換,確定6個左右帶有劣構性質的小研究主題。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初步鍛鍊他們的歸納分析能力。

  2、開展“小組長競選活動”。小組長產生後“拉隊伍”,為小組命名並選擇小組研究主題。

  第二階段(10月30日——11月5日)——查詢資料,制定方案

  1、學生回顧不同型別的小組活動方案,明瞭主題活動方案的基本格式和內容要素,按照各欄目的設計要求,群策群力,在合作的基礎上準確、完整地填寫本小組活動方案,力求形式創新。

  “廣州的交通”綜合實踐主題活動小組活動方案

  百裡挑一組關於廣州未來的交通設想調查實施方案

  百裡挑一組成員:馮睿,周宇涵,陳嘉銘,蔡遠坤,林嘉俊,郭愉,胡梓淵。

  組員分工:組長兼聯絡員:馮睿

  顧問:周宇涵

  整理員:林嘉俊

  記錄員:郭愉

  攝像員:胡梓淵

  本次活動主題:市民對廣州未來交通的設想

  活動方案:

  一、組織小組會議:商討本次調查的時間、地點、調查物件。

  地點:天河北華潤萬家門口

  時間:每週六早10點半至12點

  物件:開車的司機,等公交車的行人,過路人

  二、組織調查活動

  按會議約定的時間地點集合,分派調查問卷,每位組員負責調查5個人,完成任務後集合結束調查。

  三、調查活動總結,

  到周宇涵家總結活動情況。

  四、釋出活動總結報告

  六六大順組活動方案

  2、學生利用DELL筆記本登陸《鳶尾花(IRIR):廣州的交通》MOODLE課程,開展閱讀、交流、資料蒐集、整理等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激發瞭解、探究廣州交通狀況的興趣,獲取開展調查、探究等實踐活動所需的背景知識。

  moodl網路平臺地址:http://moodle.thjy.org/moodle/course/view.php?id=1250

  第三階段(11月6日—11月26日)——學習方法,調查分析

  1、教師對學生進行觀察、探究活動之前的相關指導。

  2、學生在組內合作設計簡單的調查問卷。

  3、學生按照小組活動方案走進與研究主題相對應的社群場所,開展調查、訪談、探究等活動,並及時記錄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

  請接受訪談。

  4、學生在智囊團、教師的指導下初步統計、分析、總結活動資料。在此過程中,鍛鍊自我綜合運用訪談、調查等研究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階段(11月27日——12月3日)——總結匯報,評價反思

  1、各小組在總結匯報課上展示彙報小組主題研究成果。

  2、教師指導學生在彙報過程中學會關注外組研究內容,大膽提問,積極提出意見或建議,讓他們於相互交流中發生思維碰撞,共享智慧,學會反思,學會評價。

  3、學生根據評價表反思自我與他人參與主題實踐活動的總體情況,學習客觀地開展多元評價。

  五、活動的結果與評價

  本次活動圓滿結束後,學生的競爭、協作意識及問題意識提高了,鍛鍊了資料查詢、整理、分析的能力,學習了簡單的調查方法,形成了一定的根據調查資料展開統計、分析、總結的能力。

  部分家長評價:

  美國環保車專家的評價:

  六、學生的收穫

  1、很多學生選題課中能發散思維,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在老師的指導下對問題進行規整、篩選,主題轉換,激發了問題意識,初步鍛鍊了歸納分析能力。

  2、十多個學生參加了“小組長競選活動”活動,產生的六個組長能自主選擇研究小主題,挑選志同道合的夥伴建立較完善的綜合實踐活動小組。在此過程中,激發了競爭、協作意識,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團隊意識及相關品質。

  3、大部分學生明白了主題活動方案的基本格式和內容要素,基本能按照各欄目的設計要求,準確、完整填寫計劃內容。個別小組形式有所創新。

  4、在《鳶尾花(IRIR):廣州的交通》MOODLE課程上開展閱讀、交流、資料蒐集、整理等學習活動。在此過程中,激發學生了解、探究廣州交通狀況的興趣,獲取開展調查、探究等實踐活動所需的背景知識。

  5、學習瞭解調查方法的基本種類,透過模擬、評議等活動,感受了“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的基本要領,設計了簡單的調查問卷。

  6、大部分學生能按照小組活動方案走進與研究主題相對應的社群場所,開展調查、訪談、探究等活動,並及時記錄下自己的觀察和思考,在智囊團的指導下初步統計、分析、總結活動資料。在此過程中,鍛鍊了自我綜合運用訪談、調查等研究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

  7、能對主題活動進行回顧,學習宣傳成果的方法,整理資料、製作成果並進行交流、彙報,初步形成了小組合作完成研究成果、開展展示活動的能力。

  8、藉助天河魔燈平臺《鳶尾花(IRIR):廣州的交通》課程的學習,初步發展了蒐集整理資料、分析調查資料、評價觀點等方面的高階思維能力,提高了熟練運用DELL筆記本的資訊科技水平。

  “千錘百煉”組撰寫的建議書:

  “八仙過海”組收穫驚喜,感受尤深:

  七、指導教師的`認識和體會

  1、建立家長支援系統,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課程

  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我們要時刻牢記:教師、學生、家長等都是寶貴的課程資源。發現身邊的資源並善用它們,是綜合實踐活動指導老師良好專業素養的體現。

  眾所周知,現在的學生基本為獨生子女,他們的安全問題重於泰山。如果沒有安全保障機制,哪位老師敢輕易要求孩子們單獨外出參加實踐活動呢?即便指導老師犧牲週末時間親自領隊,也分身無術,因為一個班的小組太多了。所以,活動伊始,我反覆強調參加小組長競選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家長全力支援你,能夠擔任你們組的指導老師……”。

  本來,因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都需要指導——與之相匹配的最好是“導師制”(或稱“教師團隊指導”):由若干個教師組成小組來共同指導一個班級的學生活動。但事實上,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中,如此理想的“新型師生關係”可謂鳳毛麟角。經過多年的摸索,我發現了龍口西小學的家長資源比較豐厚,於是就設法取得了部分家長的大力支援,讓各小組聘請有熱情、有精力、有能力的家長為實踐活動指導老師。

  此次《廣州的交通》活動中,“八仙過海”小組組長俊樺的母親百忙之中抽空帶領該組成員前往麥當勞開展調查活動,巧遇美國環保車專家羅傑,精通英語的她順便為孩子們當起了翻譯!這又讓我聯想到,不少一線老師認為綜合實踐活動這門課程的開設不現實,畏懼其實施乃至不顧其國家課程的權威地位而放棄,很大程度其實就是無法解決學生需集體外出實踐而帶來的指導、帶隊和安全等問題。我很欣慰,憑著經驗,自己很快能由得力學生挖掘出他們身後豐厚的家長資源,從而突破活動實施瓶頸。所以,善於發現活躍組員和家長,取得家長的熱心支援對減輕指導老師負擔、推進活動深度開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毫不誇張地說,家長支援系統的建立,可以一定程度上緩解“導師制”缺失帶來的課程實施難度。

  2、方法指導循序漸進,螺旋上升

  記得我三年級接班時,學生第一次接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完全不知道“活動方案”為何物,我給他們瀏覽了“支架”——“秋天的葉子”、“地震”小組活動方案之後,他們仍然是一知半解,模仿製定出的方案,簡單得堪用“隻言片語”來形容(它們的最後“出爐”,皆靠家長和我的大力幫扶)。這次指導制定“廣州的交通”各小組活動方案,我儘量簡化內容要素,並不厭其煩地把例表畫到黑板上,強化認知。結果,幾個小組把“根基”打得像模像樣,家長和我最多隻起到“美工”的作用,不用背上“捉刀”的嫌疑了。因此想到,小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任何一種方法的領會運用,都有一個漸進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倘若誰宣稱孩子們一次就完全掌握了某種方法,那就頗值得懷疑了。

  檢視六個小組的方案,“調查”出現的頻率最高,成了關鍵詞。這讓我思慮,該傳授點調查方法給學生了,讓他們較為規範、紮實地運用方法走向生活中的調查實踐活動。說實話,上個學期,考慮到三年級孩子年幼,心理和認知能力尚淺,實踐方法的指導方面我是有所模糊處理的。而今,所需即為最佳情境,是教學生調查法的時候了。同樣的,訪談、調查問卷設計情境的創設及練兵,我也是由淺漸深,不對學生作過高、過嚴的要求。不管是組員“照葫蘆畫瓢”制定出的調查問卷,還是組長的“高參家長”潤色過的,我都允許“出街”:綜合實踐活動,重在過程,重在體驗。

  3、努力提煉劣構問題,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

  一般來說,劣構問題存在或產生於特定的情境之中。這類問題情境的某一方面或數方面沒有特別的界定,問題的描述含混不清/模稜兩可,或者問題的陳述中缺少解決問題的關鍵性資訊。由於劣構問題是日常實踐中的常見問題,因而常令我們陷入兩難境地。又由於這類問題不受課堂學習內容領域的限制,因而對其解決方法難以預料,很難有同一的答案。(《基於良構和劣構問題求解的教學設計模式》 David H.Jonassen 鍾志賢譯)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老師要努力設計與開發劣構問題求解的教學,從問題的邏輯指向出發,引導學生質疑,再對問題進行分類和界定,提煉出最具探究空間和價值的劣構問題讓學生展開實踐活動,以提高課程實施的效益。

  而高階思維,一般為新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表中認知過程維度的“分析、評價、創造”三個維度。

【《廣州的交通》綜合實踐主題活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