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規劃及測評> 團體輔導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應用的論文

團體輔導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應用的論文

團體輔導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應用的論文

  當今的社會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已經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所重視。但透過筆者近兩年從事招生就業工作的實踐觀察,當前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存在授課形式單一、惠及面不廣等弊端,滿足不了廣大學生的輔導需求。主要是因為目前高校的畢業生人數日益增加,一對一的面談方式滿足不了大學生對自身職業問題的認識。而課堂上又很少提供這方面的資訊,講座大部分提供的又是就業、面試技巧等方面的內容。不過近幾年流行起來的團體輔導則能部分彌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的這些缺陷,利用有限的力量,滿足眾多學生的需要。這一方法在高校的實踐中也在逐漸普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於此,本文將對這一方法進行初步的研究,力圖從理論和實踐上揭示其特點與意義。

  一、團體輔導的定義及目標

  團體心理輔導英文翻譯為Group Guidance,目前其概念雖未完全統一,但可參考一些學者的總結進一步理解團體輔導的定義:團體心理輔導的物件為具有相同問題或在某些方面有共同成長意願的人組成的有共同目標和凝聚力的有序的組織;透過活動的方式給予指導;團體心理輔導以人的成長、發展為中心,強調主體發展的功能,相信被輔導者的潛能,相信人有能力幫助自己,輔導者所起的作用為助人自助;團體心理輔導強調團體動力,團體活動中人際交往與互動對人的影響。換言之,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情境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它透過團體內人際互動作用,促使個體在交往中透過觀察、學習、體驗,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改善與他人的關係,學習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以發展良好的適應行為的助人過程。團體輔導最基本的特徵,即它是團體成員學習、成長以及相互作用的過程,而非輔導員控制的、一對一的輔導;它在輔導目標上更強調預防性、發展性功能。

  團體心理輔導是一種有計劃的心理輔導活動,為了取得預期的,必須有明確的輔導目標:透過自我探索幫助學生認識自己,接納自己,自我概念更為客觀;透過與同學溝通交流,學習社交技巧和發展人際關係的能力,學會信任他人;幫助每位學生培養責任感,關心他人,理解他人,提高對他人感受覺察的敏銳性;增強每位學生的歸屬感、安全感,使其更有信心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增加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和決策的'能力;幫助學生澄清自己的價值觀,協助他們做出評估,並加以修正和改進。

  二、團體輔導的優勢

  團體輔導與個別輔導相比,其優越性在於,團體輔導是多向溝通的過程,學生之間由於共同探討,相互影響,因而感染力強,影響範圍廣,團體輔導的預防性、發展性功能更易發揮,團體輔導在過程中常出現模擬的生活場景,學生此時獲得的經驗容易在回到實際生活時得到重視,團體輔導對於人際關係不良、人際溝通比較困難的學生尤其具有矯正與改善的作用。

  第一,團體輔導能更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需要。當前在校大學生與日俱增,而且大部分人都面臨著就業的壓力,因此對就業指導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如果還是按照傳統一對一的諮詢方式,每次諮詢都需要近一個小時,指導教師根本無力應對,學生的需求也就得不到滿足。但是職業規劃的團體輔導是要直接面向學生大眾,因此,團體輔導的形式可以使更多的大學生從中受益。而且指導者也會有寬鬆的環境,有充裕的時間認真準備,在其帶領下,能夠使每一個大學生系統地掌握相關知識,全面提高職業生涯規劃能力。

  第二,團體輔導能有效改善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並提供一定程度的情感支援。一般言之,團體輔導的特點是主題突出、內容豐富、交流廣泛等,可以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促進親密關係的形成,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情感支援。在日益緊迫的就業壓力之下,大學生常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和抑鬱情緒,如果沒有合適的方法進行調適和宣洩,可能會形成心理問題。透過團體輔導提供的社交平臺,帶給學生大家庭般的溫暖。學生獲得了他人的支援和鼓勵,提高了人際交往的能力,相應地就會改善就業壓力帶來的焦慮和抑鬱的狀況,而且可以堅定信念,建立自信。

  第三,團體輔導為職業生涯規劃提供了實踐社會技能的機會。職業生涯規劃需要在開放的、安全的環境中去探索個人的職業需求,去了解自己如何做決定,學習做決定的技巧和方法,同時討論與分享職業生涯規劃的基本技術和步驟,這是職業生涯規劃團體的主要內容。團體輔導以情境式和體驗式的輔導形式,透過角色扮演、頭腦風暴、情境體驗、經驗分享、行為訓練等形式營造了一種良好的社會活動場所,學生們可以在開放接納互助的氣氛中探索團體成員的內在衝突、態度、人格和價值觀,以他人為鏡,認識自己、反省自己、分析自己,並將其與個人生涯目標聯絡起來。

  大學生們透過團體輔導社會實踐的機會,充分利用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更有利於學習和吸收職業生涯規劃的技巧和方法。

  三、團體輔導的實踐過程及建議

  職業生涯團體輔導的實踐過程大致可以分為開始、工作過程、結束三個階段,包含七個步驟,每週1-2次,每次3個小時。其中第一步驟為開始階段,第二至六個步驟為工作過程階段,第七個步驟為結束階段。方案以Peterson等人的認知資訊加工理論為理論基礎(CIP),以CASVE為技術框架,綜合各種職業理論的理念及團體輔導的原則而制定。每個步驟的理論依據、目標、主要內容如下:

  步驟一為“相識”。依據羅傑斯的人本主義理念,成立團體,成員相識,初步營建平等、坦誠、溫暖的團體氛圍。主要內容及流程:主持人介紹,說明此團體的主要內容、目標;做“找家”活動,分組以及活躍團體氣氛;分組做“名片接龍”活動以促進大家相互認識;制定團體目標、團體規則,為團體起名。

  步驟二為“我的內部特徵”。目的:讓成員瞭解職業生涯決策過程的知識;瞭解自己的職業特質(興趣、能力等)。主要內容及流程:講解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生涯決策過程模型;分小組寫“20個我”、填寫分析單並分享;大組分享。作業:填寫“他人眼中的我”(側重性格、興趣、能力和特長);對照《職業性格型別表》瞭解自己的職業性格型別;寫出對本次活動和做作業過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步驟三為“我的外部資源”。目的:明晰自己擁有什麼,感受社會支援的重要性。主要內容及流程:“疾風勁草”活動;小組寫出自己本身的資源及人際資源並分享。作業:做霍蘭德職業性向測驗;向相關人士瞭解就業資訊,參考測驗,綜合自己的興趣和理想,選出3-5個初選職業;寫活動中和做作業過程中的感受和想法。

  步驟四為“我的初選職業”。依據金字塔知識層面的職業知識部分,瞭解職業選項,為生涯決定層面的A技術做好準備。主要內容及流程:進行“價值觀排列”活動,重新調整自己的初選職業;在大組中用“腦力激盪法”拓展瞭解職業資訊的途徑。

  步驟五為“我的職業選擇”。依據生涯決定層面的S(綜合)技術和V(評價)技術,縮小職業選擇,學習科學的職業決策方法。主要內容及流程:舉辦“職業調查報告會”;學習“職業平衡單技術”。

  步驟六為“計劃可行嗎”。依據生涯決定層面的E(執行)技術,探討計劃可行性,瞭解怎樣制定可行性計劃。主要內容及流程:舉辦“執行策略演講及討論會”。

  步驟七為“真情告白”。目的:總結團體內容,鞏固生涯決策能力,在良好的氛圍中結束整個團體活動。主要內容及流程:重溫團體所學及所做內容;“互道衷腸”活動,即成員之間以匿名形式相互激勵與正面評價;大組分享整個團體活動。根據對以往教學實踐的經驗總結,在團體輔導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有如下幾條需要注意:

  第一,改善環境,營造氛圍。團體輔導場地安排方面以舒適及寬敞的環境來提高成員參與團體的動機。現場桌椅、教具的擺放方法以及室內環境的佈置、氛圍的營造都會對培訓效果有很大的影響。

  第二,輔導時間和人數有適當的規定。每次團體輔導時間間隔不要太久,以安排每週1-2次,一個團體以40人左右為宜,每段落輔導時間以90-120分鐘為宜。在大學生中開展類似輔導要以不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為原則,所以通常應選擇週六日時間進行,既能保證各學習模組的連貫性,也能使學員在時間上保證參加所有模組的培訓,以達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指導教師勤練“內功”,全面提高專業水平與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由於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是近年來才廣為認識與接受,大部分指導教師未能掌握該領域專業及前沿的知識體系與輔導技巧,再加上本身從事就業指導的老師大都負擔不少行政及事務性工作,在時間與精力上也大打折扣。我們應儘可能在不斷開展課堂教學與工作的同時注意保證職業諮詢的知識積累和實踐經驗積累,做好關乎學生個人成長髮展的職業生涯規劃。

  第四,整合資源,加強校內、校際合作。加強學校輔導資源的整合與運用,如可結合個體諮詢、班級團體主題活動、課程教學和實踐體驗等方式來合理搭配,達到協助學生生涯探索的目標;在合適的情況下,校內的各單位以及各高校之間應該多開展交流,資源共享,分享經驗,共同促進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發展。

【團體輔導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應用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