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冬至節>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優美散文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優美散文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優美散文

  在我的家鄉,“冬至大如年”,冬至和清明的主題一樣,都是祭祖。

  早在唐朝時期,冬至祭祖已經是皇家的例行盛典。冬至這一天,皇帝要到郊外親自主持隆重的“敬先”儀式。老百姓則在家中設案備品,點燭化紙,懷念已故的親人和列祖列宗。冬至這一天,更確切地說,是陽界的人在對陰間的親人和祖先表達一種懷念和牽掛,是陰陽兩界的“對話”。

  在家鄉皖南,冬至那天,循例是吃麵的。老人們常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因為,冬至這一天,太陽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從這天起,北半球的白天逐漸變長,日出日落的方向也逐漸北移。

  冬至吃麵的風俗與我國的節氣、氣候、農事相關。冬至過後即“進九”了,每隔九天數作“一九”。我媽前幾天還打來電話關照我每進一個“九”,要買來一隻土雞燉湯吃,來年全家身體好,少感冒。但是在過去物資匱乏的年代,滴水成冰的嚴冬,不用去菜園子裡在雪堆裡扒出青菜,不必用洗衣服的棒槌搗碎河裡的冰塊來洗菜,足不出戶,就有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麵,對於辛勞一年的農戶人家來說,已是至高無上的待遇了啊。還有,以前想吃麵,要麼自己手擀,要麼去稱掛麵。客人上門,最常見的招待便是打荷包蛋,下掛麵。因為那個年代,人多糧少,吃菜吃飯在農村其實不易。老公說,他們村裡有位老師,家訪時最不喜歡吃雞蛋掛麵,卻常常要到他家來家訪,因為老師一來,他媽媽就會把家裡所有的'鹹魚臘肉都拿出來,煮香噴噴的米飯招待他,害得他們自己沒的吃。我聽了亦覺得有趣,看來這位老師是沒嘗過我婆婆下的雞蛋掛麵啊,他要是吃過,打嘴也不放。我每年冬至要去婆婆家參加祭祖儀式,都會吃到婆婆下的雞蛋麵,那味道比我在百年老店,創建於一八七八年光緒年間的德興麵館裡吃到的還要好吃。

  據說南宋淳熙五年,當時的宋孝宗品嚐到懷寧籍官員供奉的“長流居”掛麵,讚歎不已,將此面列入宮廷御膳,封為“貢面”。如果你有心到超市去找,也許還可以找得到,味道堪稱面中極品。

  冬至這天,除了吃麵,還有更多的飲食文化活動。北方人冬至吃餃子,相傳南陽醫聖張仲景從長沙太守位置上告老返鄉時,適是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的冬至,有不少人生了凍瘡,心裡非常難過,便在路邊搭棚為百姓治凍瘡,用麵皮包了藥物讓鄉親們吃,後來人們紛紛傳說吃了冬至的餃子不凍人。

  不論冬至吃什麼,我們知道,冬至前腳到,年後腳就到了。

  流年似水。

【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優美散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