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及評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及評析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及評析

  [教學過程和方法]

  師:(板書“三人成虎”)同學們都知道“三人成虎”的成語嗎?

  生:不知道。

  師:戰國時代,各國相互攻伐,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約,國家與國家之間通常將太子交給對方作為人質。《戰國策·魏策》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魏國大臣龐蔥,將要陪太子到趙國去做人質,臨行前對魏王說:“現在有個人來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不信。”

  龐蔥說:“如果第二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嗎?”

  魏王道:“我有些將信將疑了。”

  龐蔥又說:“如果有第三個人說街上出現了老虎,大王相信嗎?”

  魏王道:“我當然會相信。”

  龐蔥就說:“街市上不會有老虎,這是很明顯的事,可是經過三個人說,好象真的有了老虎了。現在趙國國都邯鄲離魏國國都大梁,比這裡的街市遠了許多,議論我的人又不止三個。希望大王明察才好。”

  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

  龐蔥陪太子回國,魏王果然再召見他了。

  市是人口集中地方,當然不會有老虎。說市上老虎,顯然是造謠、欺騙,但許多人這樣說了,如果不是從事物真相上看問題,也往往會信以為真的。

  這個故事本來是諷刺魏王無知的,但後世人引申這故事成為“三人成虎”這句成語,乃是借來比喻有時謠言也可以掩蓋真相的意思。例如:判斷一件事情的真偽,必須經過細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聽途說。否則“三人成虎”,有時會誤把謠言當成真實的。

  在春秋戰國時期,君王多有謀士,像龐蔥、百里奚等,他們主要是為君王出謀劃策,但君王是否聽勸,得看勸術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今天我們來學習《鄒忌諷齊王納諫》,看鄒忌是如何勸說齊王的,而齊王是否聽了他的建議。

  師:請閱讀註釋1,回答《戰國策》又稱什麼?

  生:(看後回答)“策”通“冊”,意思是《戰國策》原為戰國末期秦漢間人所輯,後經西漢末年編訂成書。反映了戰國時期各國的政治、軍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動情況和社會面貌。

  師:是的。全書共十二策,本文選自《戰國策》,《戰國策》記載的是策士謀臣的策略和言論。《戰國策》既有重要的史學價值,又有很高的'文學價值。

  [教學過程]

  師:請大家快速地把課文瀏覽一遍,各個組把不懂的字詞劃出來。(過了兩分鐘)

  生:(部分)老師,我們讀好了。

  師:有不懂的字詞嗎?

  生:沒有。

  師:我們先來分析題目,“諷”是什麼意思?

  生:鄒忌諷齊王。

  師:“納”呢?

  生:齊王納諫。

  師:很好,但是還要請大家注意,“納”一般是指長輩或上級接納別人的意見。如果是給別人提意見應該稱“進諫”。

  師:下面我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板書)A、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麼?

  B、鄒忌是怎麼樣諷齊王的?

  C、鄒忌諷齊王的結果怎麼樣?

  D、齊王怎麼樣進諫?

  E、納諫後的效果如何?

  (指定學生讀,五分鐘後)

  生:老師,我們組有疑問:為什麼鄒忌的妻子“私我”,而他的妾卻是“畏我”?

  師:其他組的同學能幫助他們解決嗎?

  生:(討論後)我們不知道。

  師:這就涉及到古代婚姻中的女子地位的問題。妻是明媒正娶的,妻的孃家權勢與丈夫相當,因此在家庭中頗有地位;而妾是買來的或別人贈與的,孃家的地位一般比較低,也就影響了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說來,小妾不但畏懼丈夫,還畏懼妻子。

  師:現在就請同學們搶答鄒忌諷齊王的起因是什麼?

  生:早晨照鏡子,然後想到與徐公誰美?,並詢問妻、妾、客。他們都誇鄒忌美。由此,鄒忌想到齊王身邊的人可能都會讚美齊王。

  師:太好了,回答的非常好,同學們有不同意見嗎?

  生:沒有。

  師:其實,這樣一來,我們也明白了第二個問題。鄒忌就是拿妻、妾、客比王身邊的人。那麼這裡運用了什麼手法呢?

  生:(討論)對比

  生:反襯。……

  師:運用的是譬喻說理。那麼齊王有沒有納諫啊?

  生:有。

  師:你怎麼看出來的?

  生:他定了三種可以受賞的方法。

  師:是的,他接受了。

  面刺------------上賞--------------門庭若市

  書諫------------中賞--------------無可進者

  謗譏------------下賞--------------戰勝於朝廷

  請你們把那幾句話讀出來好嗎?

  (生讀)

  師:齊王納諫後的效果如何?

  生:四海之內皆朝於齊。

  師:很好,效果是:門庭若市,無可進者,戰勝於朝廷。接下來,請大家看一下綜合練習中的《召公諫厲王弭謗》,思考:

  厲王納諫了沒有,他的下場如何?

  生:他沒有納諫,下場是被流放。

  師:是的。儘管召公也進諫了,但卻沒有納諫的人。因此君王是否納諫不僅取決於進諫者是否會勸,還在於納諫者是否英明。

  師:下面的時間就請同學們做練習。

  評析:

  要想讓課堂活起來,要想讓學生想學,首先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的學生今年的平均年齡是十六歲,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還是孩子。因此我在教學的時候,相當注重調動孩子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慾的強大的內在動力,興趣往往是創造的先導。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就注意到調動學生的興趣的重要性。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首先讓它產生吸引力,語文也不例外。因此,第一步的課文匯入就顯得十分重要,它關係到學生對這堂課、這篇課文乃至這個學科的學習興趣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這點已經是共識。在講本文時,一進班級我就在黑板上寫了“三人成虎”幾個字,學生都覺得奇怪,甚至有的學生按捺不住性子問我今天講什麼。當我給他們講故事的時候,教室裡安靜極了。而等到故事結束匯入課文時,學生已經猜測到課文的內容了。對於分角色朗讀,學生也非常感興趣。有的人想表現自己,有的人想看別人出醜。但不管怎麼說,學生已經想學了,他們渴望獲得成功,享受到成功的樂趣!而且,在興趣的支撐下,學生的朗讀很到位。在教學過程中,我適當地穿插課外知識,這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因為有的知識是學生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因此也有興趣學習。

  另外,這次課上,我還整合了《召公諫厲王弭謗》,讓學生當堂對比閱讀,有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而且,也起到了調節的作用,避免了讓學生產生“古文沒有意思”的心理。

  這次課的成功之處在與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但不足之處是沒有很好的定位好老師的角色。應該更充分地把課堂還給學生,我應該少講。另外,在這次課堂上,沒有讓學生形成討論的氛圍。雖然課堂氣氛很活、學生聽的很認真,但學生沒有小組合作,更沒有好好的討論。

【《鄒忌諷齊王納諫》教學實錄及評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