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折線統計圖(第1課時)》教學設計

《折線統計圖(第1課時)》教學設計

《折線統計圖(第1課時)》教學設計範文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能根據統計表正確繪製單式折線統計圖。

  2.能根據折線統計圖對資料進行分析,對資料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並能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二)過程與方法

  1.透過已有的統計經驗遷移學習單式折線統計圖。

  2.透過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比較,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資料和合理推測能力。

  2.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單式折現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優勢。會看、會繪製折線統計圖,並能夠根據折線統計圖提出和解決數學問題。

  教學難點:感悟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能對資料的變化做出合理的推測。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新課匯入

  談話:同學們喜歡機器人嗎?參加過機器人大賽嗎?沒有也沒關係,以後會有機會的。

  在中國,自2001年起,每年都會舉辦一次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記得在第一屆大賽時,全國的參賽人數僅為200。不過後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髮展,青少年中敢於進行科技創新的人才越來越多,參加機器人大賽的人也越來越多。在2006年時,已有約1100名選手,參賽隊伍是426支;到2011年,參賽隊伍達到了499支。老師還查詢了其他幾個年份的參賽隊伍數量,大家請看。(教師邊說,邊透過課件出示統計表)

  (二)複習舊知──條形統計圖

  1.教師:請同學們思考,從統計表裡你得到了什麼資訊?(學生回答)

  教師:剛才說的資訊,大家能用我們學過的統計圖表示出來嗎?

  教師引導學生思考:橫軸表示什麼,縱軸表示什麼?根據資料的情況,第一個起始格應該表示多少?接下來一格代表多少合適呢?

  2.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條形統計圖。(課件演示)

  3.教師:觀察完成的條形統計圖,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這些問題都一目瞭然了。如此看來,條形統計圖比統計表更加清楚、直觀。

  【設計意圖】透過複習條形統計圖的知識,為學習折線統計圖做好準備。

  (三)探索新知

  1.認識折線統計圖

  (1)課件出示折線統計圖。

  教師:有一種比條形統計圖更加“強大”的統計圖,同學們想不想認識一下?請看大螢幕。

  課件出示: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參賽隊伍統計圖(2006-2011年)。

  教師:統計圖還可以這樣畫。這種統計圖叫做折線統計圖,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折線統計圖的知識。(教師板書課題:折線統計圖)

  (2)初步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繪製過程。

  教師:我們首先來觀察一下折線統計圖的橫軸與縱軸,與條形統計圖相比,它們相同嗎?(學生回答相同)

  教師:想知道其中的折線是怎樣畫出來的嗎?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教師邊介紹邊描點,最後把這些點用線段順次連線起來。(課件演示)

  【設計意圖】一方面使學生初步感知折線統計圖的形成過程,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另一方面,學生透過觀察、比較、交流,逐步得到繪製折線統計圖的步驟和方法,為後面獨立繪製折線統計圖做好準備。

  2.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瞭解折線統計圖中的點。

  教師:折線統計圖完成了,同學們思考一下,從圖中你能看出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多、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最少嗎?你是怎麼知道的?(要求學生上臺指一指)

  教師:那圖中其他的點又分別表示什麼意思呢?(指名回答)

  教師:根據同學們的'回答,我們在折線統計圖中也能看出每年參賽的隊伍數量,這一點與條形統計圖一樣。

  (2)瞭解折線統計圖中的線段。

  教師:在圖中除了點還有什麼?(線段)這些線段看起來有什麼不同呢?(長度不同,傾斜角度不同)請思考一下,為什麼這些線段的長短、傾斜角度會不同呢?

  教師追問:從2006年到2011年,哪一年參賽的隊伍數量變化最大?(2008年)你怎麼知道的?

  學生回答、互相補充後教師小結:從2007年到2008年的線段長度最長且坡度最“陡”,所以2008年參賽隊伍的數量變化最大。

  教師:觀察一下剩餘的4條線段的長度和傾斜角度,哪一年參賽隊伍的數量變化最小?(2011年)為什麼?(學生思考回答)

  (3)總結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教師:現在我們比較一下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點?(學生回答,相互補充)

  教師:折線統計圖不僅可以像條形統計圖一樣直觀表示出各種數量的多少,而且,我們只需看每條線段的長度與坡度,就能知道數量增減的變化情況。這就是折線統計圖比條形統計圖更妙的地方。因此,我們說“折線統計圖既能表示數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板書: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既能表示數量的多少,也能清晰地反映數量增減變化的情況。

  【設計意圖】學生在指一指、說一說的過程中進一步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結構,各部分所表示的意義,然後透過交流、觀察、比較,自主學習、探索發現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3.分析、繪製折線統計圖

  (1)預測數量變化情況。

  教師:請繼續觀察折線,根據折線的變化情況,你能說說這幾年參賽隊伍的數量發生著怎麼樣的變化嗎?

  學生:2007年數量減少,2008年數量增多,2009年數量稍微減少,2009年至2011年逐年增加。

  教師:你有什麼感想?

  教師追問:總體情況怎麼樣呢?

  學生:這幾年參賽隊伍數量呈上升趨勢。

  教師:根據總體情況來看,你預測2012年參賽隊伍數量會有多少支呢?你是怎麼想的?(指名回答)

  (2)繪製折線統計圖。

  教師:剛才同學說得都有道理,老師得知2012年中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的參賽隊伍有519支,剛才預測比較接近的同學舉手。

  教師:你能把2012年的數量在折線統計圖上表示出來嗎?誰來說說?你能來指指嗎?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結合課件展示結果。

  教師:剛才我們補充了2012年的參賽隊伍數量,你預測2013年的參賽隊伍會是幾支?

  學生預測,並說明理由。

  教師:2013年參賽隊伍是528,請同學們自己動手在作業紙上把2013年的數量表示在折線統計圖上。

  學生動手繪製,教師巡視指導。

  展示學生作品,全班交流。

  (3)提出並解決問題。

  教師:根據現在的統計圖,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學生提問,由其他學生解決,教師適時引導。

  【設計意圖】在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的基礎上,讓學生繪製折線統計圖,既是對新知識的鞏固,又是新知識的提升,並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預測參賽隊伍數量的變化情況,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資料和合理推測能力。

  (四)鞏固新知

  課件出示教材第105頁“做一做”。

  媽媽記錄了陳東0~10歲的身高,根據下表中的資料繪製折線統計圖。

  (1)陳東哪一年長得最快?長了多少釐米?

  (2)根據統計圖,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解決問題:

  (1)全班讀題,請學生說說該題統計的是什麼。

  (2)學生獨立完成題目。

  (3)全班交流,展示學生繪製的折線統計圖。

  (4)回答第一個小問題,追問:你是怎樣判斷出來的?

  (5)解決第二個問題,指名回答。

  【設計意圖】應用新知、鞏固新知,讓學生在回答第一個小問題時再次體會折線統計圖的特點。該題取材於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五)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

  教師:同學們,平時生活中,你在哪裡還看到過折線統計圖?

  舉例:股市行情圖、心電圖、氣溫變化圖、路程行駛圖、某地每年人均收入等。(教師課件展示)

  【設計意圖】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及其意義。

  (六)全課總結

  教師:同學們,今天你學習了什麼?折線統計圖有什麼特徵?

【《折線統計圖(第1課時)》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