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中國歷史文獻學的教學思考論文

中國歷史文獻學的教學思考論文

中國歷史文獻學的教學思考論文

  一、教學內容的設計

  “中國歷史文獻學”作為歷史學的基礎課程,我校在課程設計時,定為36學時,因此要想在這有限的學時內把文獻學的定義、範圍,文獻的載體,文獻的形成與流佈,文獻的收藏與散佚,文獻的版本、校勘、目錄、輯佚、辨偽、類書、叢書、方誌、家譜、出土文獻等一一詳細介紹,顯然是不可能的。有的《文獻學》教材把“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也作為文獻學的教學內容,雖然這些內容作為文獻學的基本組成部分,是不能迴避的,但是由於《文獻學概要》這本書沒有列入,且這三門學科對於學生們來講又確實太難了,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只能割捨掉了。雖然不再把“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作為單獨的講解內容,但我會在講解其它內容時,凡是涉及到相關的內容,均予以簡單的講解(我校中文系開設了“文字”、“音韻”、“訓詁”學等課程,建議學生們去中文系選修相應課程)。即便如此安排,也不可能詳細地介紹上述內容的每一個章節。因此要根據本課程的內容和難易程度來合理安排課程的講授:相對容易的章節,除了必講的內容外,安排學生課後自學,而相對難的章節,則進行重點講述。如在講述“文獻的載體”的時候,講解“甲骨”、“金”、“石”、“竹木”、“帛”、“草紙”、“羊皮紙”、“貝葉”、“紙”的時候,可以利用相關圖片,簡單講解。而在講到“文獻的輯佚與辨偽”的時候,則會重點講解文獻輯佚的方法、作偽的主要手段和辨偽的方法等內容。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必須對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有一個總體把握,同時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不僅可以節省課堂教學時間,同時可以鍛鍊學生的自學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二、教學方法的選擇

  不同課程,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而歷史文獻學又是一門講求運用,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應當充分重視歷史文獻學的學科特性。筆者在長期的歷史文獻學的教學過程中,認為“中國歷史文獻學”除了傳統的課堂講授的方式,更應當注重以下一些教學方式的使用:

  1.改變傳統的滿堂灌的課堂講授方式,進行啟發式教學。

  有關啟發式教學,專家學者們都進行了較為精闢的闡述,筆者在此不予贅述。學習中國歷史文獻學知識,要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而如何才能讓學生們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呢?如在講“出土文獻”裡敦煌、黑水城文獻的時候,我會拿出一篇黑水城文獻,讓大家去釋讀、斷句、文獻斷代。如“俄藏敦煌Дх00293號文書”[5](P201),在釋讀文書的時候,我會提醒同學們注意“證聖元年”、“則天大聖皇帝”等一些關鍵詞。然後提示他們根據“證聖元年”這個年號,在《中國曆代紀元表》中,查詢這是誰的年號。經過查詢,發現這是武則天的年號,這正好和“則天大聖皇帝”相吻合。然後我又提示同學們再根據“則天大聖皇帝”這個封號,在《新唐書》、《舊唐書》、《唐會要》、《全唐文》等唐代史料查詢武則天什麼時候得到“則天大聖皇帝”封號的,如果這個時間能確定,那麼基本上就能斷定這件文書的寫作時間。經過不斷的啟發提示,同學們不僅完成了對文書的釋讀,同時也完成了對文書的研究,最重要的是鍛鍊了學生閱讀文獻和利用文獻的能力。透過這種實踐教學的方式,啟發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思考如何解決問題,並不斷地解決問題,增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使他們感覺到所閱讀的再也不是枯燥無味的古文,而是有血有肉的歷史記載。同時也有利於增強他們學習“中國歷史文獻學”的興趣。

  2.要注意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但不能過多地依靠多媒體。

  由於我校以前特別重視和鼓勵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因此大多數教師都採用多媒體教學。毋庸置疑,多媒體教學有多媒體教學的優點,這一點在中國歷史文獻學的教學過程中也是較為突出的,特別是在講述文獻載體、版式等問題的時候更是需要藉助多媒體課件。如在講文獻的載體的時候,很多教具我們是沒有辦法準備的。這時候多媒體教學就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可以把文獻的各種載體,用圖片的形式予以顯示,並對每種載體的形式進行講解,這樣同學們不僅見到了類似於實物的圖片,同時對文獻的載體也有了進一步深入的瞭解,而不再僅僅侷限於教材所寫的那些枯燥的名詞了。但是多媒體教學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大多數教師,課件做的都非常精緻,內容也非常翔實,安排也較為合理。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完全是依靠課件進行教學,缺少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比如我在教學過程中,引用的古文,我會直接就把加上標點符號的古文打到螢幕上去。其實這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師生互動環節。我可以把白文打到螢幕上,然後讓學生來加標點;或者是把白文寫到黑板上,讓學生到黑板前來加標點,這既增強了師生之間的學習互動,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正是因為沒有師生之間的互動,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教師在課堂上慷慨激昂地講課,學生在下面昏昏欲睡地聽課,基本上達不到多媒體教學的效果。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但不要過多地依靠多媒體課件。

  3.教具的使用。

  由於中國歷史文獻學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注意教具的使用。比如在講述文獻裝幀形式,如“卷軸裝”、“經摺裝”、“蝴蝶裝”、“梵夾裝”、“包背裝”、“線裝”等形式的時候,這些圖書裝幀形式,學生基本沒有接觸過,也沒有見過,有的同學甚至都沒有聽說過。所以在講解的時候,可以利用自制的教學道具來演示講解。在自制教學道具的同時,我還充分利用圖書館的資源和我自己蒐集的一些資料。如我在講述地方誌的時候,就把圖書館裡的《天一閣地方誌》借出來,讓學生傳覽。在講出土文書“璽印”、“磚瓦”的時候,把自己的“印章”和收藏的一些有關古印的圖片、以及瓦當等的拓片拿出來,讓大家觀看。透過這些教學道具的使用,也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入地瞭解文獻。

  4.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中國歷史文獻學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以前我在講課的時候,往往忽視這一個重要的環節。由於學生們不斷地反饋課程內容較為抽象、難懂,因此我不得不改變以前的那種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開始注意學生們的實踐教學。在講“版本”的時候,我把同學們帶到了圖書館的古籍書庫。雖然我校圖書館古籍書庫藏書數量無法同重點高校相比,但是亦藏有一定數量的古籍。然後依據古籍,講解古籍的版式等相關問題。在講到版本的鑑定的時候,讓學生自己找書的牌記、字型、版式、收藏章、序跋、刻工、裝幀等內容。同時在講解古籍裝幀形式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動手製作卷軸裝、旋風裝、蝴蝶裝等模型。而這種實踐教學的嘗試,竟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紛紛反映,他們喜歡這種教學方式,既增長見識,又對古籍版式有了較深的瞭解。總之,歷史文獻學作為歷史學的基礎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不要死搬硬套。在教學方法上,要採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採用啟發式教學,實踐教學,讓學生充分地加入到教學過程中來,激發學生們學習歷史文獻學的興趣。


【中國歷史文獻學的教學思考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