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國小語文《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實錄與評析

國小語文《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實錄與評析

小學語文《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實錄與評析

  片段一:

  師;在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誕生了許許多多的愛國主義詩人,你知道那些?

  生:屈原、王昌齡、陸游……

  師:關於陸游你知道多少?

  生:他是南宋最為著名的愛國詩人。

  生:本學期學過他的一首詩叫做《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師:新理念上你還背過哪些陸游的詩句?

  生:(略沉默)我知道,“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師:很好,你知道陸游想透過這兩句詩告訴我們什麼嗎?何以見之?

  生:從“工夫”二字,說明學詩做學問要有刻苦精神,“在詩外”說明還要聯絡現實生活實踐。

  師:記得太清楚了,說得太好了。(板書:刻苦 聯絡生活實踐)我們今天學的這首詩也表達了相近的詩旨,這首詩叫〈〈冬夜讀書示子聿〉〉題目中有個生字,指“聿”,是哪些字的一部分?

  生:“津,律”……

  師:秀才讀字讀半邊,那“聿”還讀“津”、“律”嗎?

  生:不讀,讀yü

  師:很好,齊讀題目。

  [評析]

  古人文學作品的內容及藝術思想風格往往是其為人治學的真實反映,故欲欣賞其作品,必先知其人,倘不能知其人,則較難深刻全面理解其作品。該教師選擇由其人引入其詩的方法是符合文學欣賞規律的,同時,藉此過程,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建立起關於陸游的資訊資料庫,一個矢志中興,老驥伏櫪的愛國赤子形象便形成於學生心目中,作者人物形象的清晰界定,就便於學生研讀其他作品了。古人為詩大多以組詩形式出現,因此,一些詩作旨意大低是相近的。教者藉助對舊知的解析、理解,觸類旁通,在新知與舊知間建立聯絡,很好地為學習新詩掃清障礙,這首詩蘊含的旨意,難點便迎刃而解,掌握詩旨後,學習文字便會輕而易舉,為後面的拓展欣賞贏得時間,做好準備。

  片斷二:

  師:陸游冬夜讀書領悟到哪些道理要來訓示了聿呢?

  (出示詩句意,指名誦讀)

  古人做學問不遺餘力,少年時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

  從紙本上得到的知識始終覺得膚淺不完善,要深刻理解這些知識要親身踐行。

  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將各句中的一些字詞刪去,這樣將各句壓縮成七個字,成一首七絕詩,如何?

  生:(第一句)古人學問不遺力,古人為學不遺力……

  (第二句)少年用功老才成,少年工夫老才成……

  (第三句)紙上知識終覺淺,紙上得來終不全……

  (第四句)深刻理解要踐行,理解知識要親行……

  師:同學們說得都挺好,現在請你將你的詩和陸游的詩比較一下,有哪些不一樣?

  生:(作比較)有些字不一樣,如第一句中的“無”,第二句中的“始”,第四句中的“絕”、“知”、“躬”。

  師:根據你的理解,這些字在詩中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生:“無”:沒有;“始”:才;“絕”:深刻,徹底;“知”:理解;“躬”:親身。

  師:好,再將這些字換到你的詩裡看看和陸游的詩一樣嗎?讀讀你的詩。

  ……

  [評析]

  教學古詩,大多教師都會按呈現詩句→解釋字→理解句意的順序,學生對這種模式也已習慣,興趣不大,然該教師另闢蹊徑,反其道行之,效果很好。首先,先出示句意,再鼓勵引導學生刪減字詞成七絕詩,這一舉措顯然與古人“情意在胸,然後雕琢成句”的成詩過程相符,簡言之,是按照寫詩的過程來教學詩歌,這樣更容易使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有效形成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式,帶領學生融入到詩裡。再者,這樣“由博返約”,學生感到自己也能寫詩,也能做小詩人,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你一言,我一句,各抒已見,不亦樂乎。學生說的句子與原句差距不大,估且算做詩,因為是自己寫的,便更容易理解識記,學習難點一下子便被突破了。

  片段三:

  師:學了這首詩,你懂得一個什麼道理?

  生:做學問不僅要有刻苦精神,而且要掌握學習方法,即要聯絡生活實踐。

  師:對了,其實作者的這一思想還體現在他另一些詩作中。如,《題廬陵蕭彥毓秀才詩集後》(師出示詩作)

  題目中有個生字怎麼讀呢?

  生:與本課的`“聿”讀音相同。

  師;對了,“君”指蕭彥毓 ,“君詩妙處”指什麼呢?

  生:“正在山程水驛中”

  師:想想“山程水驛”就是指本課學到的哪個知識點?

  生:聯絡現實生活實踐。

  師:很好啊!其實陸游懂得為詩做學問要聯絡現實生活實踐這個道理,還要得益於他的一段從軍經歷,作者晚年是如何形容這段經歷的呢?出示:《書憤》(並請學生自讀,師適當解析)想想詩中哪兩句話概括了他這段從軍經歷?

  生: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師:讀了這首詩,你還體會到了什麼?

  生:陸游哪種誓要收復失地的滿腔愛國熱忱。

  師:何以見之?

  生:作者以諸葛亮自比,而諸葛亮始終忠於劉備。

  生:作者到晚年都在想克服中原的北伐大計。

  生:作者頭髮都已經白了,但仍然要為國效力。

  師:對了,作者的這種思想還在哪些詩中流露出?

  生:《示兒》、《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師:是的,陸游就是這樣一位滿懷赤誠的愛國詩人。在文學史上,人們稱陸游為“古今律詩第一”,請同學們課後廣泛蒐集閱讀陸游的律詩、七絕等,體會他那深沉而熾熱的愛國情感。

  ……

  [評析]

  在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後,教者並沒有滿足,在鞏固階段,加大了閱讀的量,引入了陸游的兩首詩,這兩首詩顯然是教者精心選擇的,與教學內容有著密切的聯絡。《題廬陵蕭彥毓秀才詩集後》恰好既複習了生字,又鞏固了詩旨,學生聯絡前後三首詩整體理解,顯然會印象深刻,理解透徹。《書憤》則尤能突出學生心目中陸游那愛國志士的形象,把握這一精神要旨,學生讀陸游其他愛國詩作便會輕車熟路。兩首詩的引入不僅豐富了這節課的教學內容,而且為學生以後學習閱讀陸游其他詩作提供了可借鑑的學習方法,可謂一舉數得。

  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回憶自己的學習經驗時,曾精闢地說道:“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的佔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於課外閱讀。”學到這裡,學生的學習興趣依然濃厚,他們渴望在更多的知識中去體會陸游的愛國思想情感和學習理論,該教師就趁熱打鐵,適時地引入到課外閱讀上來,佈置課外閱讀任務,使得課堂教學效果得以延伸。學生運用本節課掌握到的知識去涉獵課外內容,也不會顯得多困難了,學得輕鬆,學習興趣也就更濃,所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此就能很好地培養課外閱讀的興趣了。

【國小語文《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實錄與評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