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我多想去看看優秀教學實錄及點評

我多想去看看優秀教學實錄及點評

我多想去看看優秀教學實錄及點評

  【導讀】

  1、內容分析

  本課是一首詩歌,全詩由三句話組成,以一個山村孩子的口吻,透過“我”和媽媽的對話,講自己非常想到遙遠的北京城去看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的美好願望,內容生動感人。

  本課是一篇閱讀課文,教學中要緊緊圍繞低年級閱讀教學任務:“識字、學詞、讀通、讀順、讀好課文”開展教學,創設情境,聯絡實際,讀中感悟。

  2、設計思路

  本課是一首詩歌,全詩由三句話組成,押an韻。教學前,藉助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到課文描述的情境中;教學中,抓住詩歌利於朗讀的優勢,在讀中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小學生對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會有些瞭解。結合這一特點,教學時準備升旗儀式錄影片,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升旗儀式的壯觀,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做好鋪墊。

  教學準備:課件或掛圖、生字卡片、天安門升旗的錄影片

  【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十三個生字,會寫四個字,認識“心、方”兩個偏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熱愛北京、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設計

  1、教學伊始,創設情境。課件依次演示:美麗的小山村,莊嚴的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母子對話、孩子的願望。藉助多媒體課件,把學生帶入到課文內容情境中,學生在感受著山村的美,天安門廣場的美,感受著升旗前的隆重和山山美好的心願,為投入地讀文做好鋪墊。 當學生與本文的願望融到一起時,教師範讀課文;學生藉助拼音自由讀詩歌;指名讀,引導學生相互評價。

  為了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針對教材對識字教學的要求,教學中,採取帶拼音識字、去拼音識字、在具體的語境中鞏固識字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在積極的狀態下學習生字,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識字為了更好地促進閱讀。為了檢查識字效果,同時為了在把課文讀通的基礎上讀順,組織組內同學互讀、評議,教師以指名讀課文的方式檢查朗讀效果。

  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因此,無論是初讀感知,還是學習漢字,變換形式學習,組內同學互讀課文,都充分發揮了學生主體作用,使課文讀通、讀順成為可能。

  3、品讀感悟,熟讀成誦。詩歌共三句話。品讀感悟第一句時,教師範讀,引導學生傾聽,接著模仿讀第一句。品讀感悟第二句時,組織學生觀看北京升旗儀式實況錄影,學生在體會中練讀第二句。品讀感悟第三句時,讓學生比較:

  ⑴ 我多想去看看。

  ⑵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在比較中讀第三句,最後熟讀成湧,積累語言。

  3、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品讀感悟三句話時,學生的模仿讀、體會讀、比較讀,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主動積極的狀態下,從而加深對文字的理解與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

  4、文中出現的四個生字,根據字形特點,“廣、升”一起指導、書寫。“走、足”一起指導、書寫。同時關注學生寫字的姿勢與習慣,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實際教學要為達成這一目標做長期的努力。

  5、當教師、學生和文字之間產生強烈共鳴時,去北京觀看天安門廣場升旗儀式就成了許多孩子的心願,此時,佈置學生課後蒐集有關北京風光的圖片,如天安門、人民大會堂等,小組合作出一期《美麗的首都北京》小報。從而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群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教學實錄】

  1、引入:

  師:創設情境,去北京看升旗儀式。演示(山村、升旗儀式,母子對話,孩子的願望)

  生:齊讀課題,認識“想”字。

  2、感知:

  師:範讀,生藉助拼音自由讀,指讀。

  師:整體出示生字。

  生:開火車認讀,自主發現要注意字音,交流。

  師:出示句子。

  ⑴ 媽媽告訴我,沿著彎彎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來到美麗的北京城。

  ⑵ 我多想去北京的天安門廣場看升旗呀!

  生:自由讀。

  師:引導再讀,要求流利。

  生:組內互讀評議。

  3、感悟:

  師:啟發讀第一句話。教師範讀。

  生:再讀,師及時評價。

  師:媽媽告訴我,沿著彎彎的小路,就能走出大山,去幹什麼呢?現在,小組合作,練讀第二句話,一個小朋友讀時,另一個小朋友要注意聽,然後相互評議。

  生:小組練讀,指名讀。

  師:放升旗錄影。啟發:假設此時你就站在升旗的`人群中,那麼該怎麼去讀第二句話呢?

  生:練讀。

  師:示範。

  生再讀,師生點評。

  師:看到這壯觀的場面,山山會想些什麼呢?

  學生自讀第三句,交流感受。

  出示

  ⑴ 我多想去看看。

  ⑵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學生比較練讀、師扮演角色讀。

  生:試讀互評。

  師:啟發背誦。

  生自由讀試背,同桌互檢。

  4、書寫

  師:你認為哪個字不好寫?

  生:我覺得“升”字不好寫。

  師:看“升”字的每一筆都在田字格什麼位置?

  生:觀察後回答。

  老師範寫,學生評議後臨寫。

  師:點評。

  5、拓展

  師:啟發學生課後瞭解北京。蒐集有關北京風光的圖片,小組合作出一期《美麗的首都北京》小報。

  【教學反思】

  1、這首詩歌雖然只有三句話,但是因為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所以學生讀得很投入。

  2、教學中,堅持以讀為本,在模仿中、在觀看錄影的體會中、在比較中朗讀感悟,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主動積極的狀態下。

  3、學生的朗讀因感悟而有聲有色,感悟後的朗讀聲情並茂。

  體會: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但同時,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教師適時的示範和引導是絕不可少的。

  不足:教師評價語言不夠豐富,評價形式過於單一。

  教材內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一年級上冊《我多想去看看》。

  設 計:遼寧省葫蘆島市實驗小學 王志麗

  【點評】

  新課標在閱讀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我多想去看看〉一課作為一篇閱讀課文,如何落實課標要求,讓學生“讀通、讀順、讀好課文”本節課在以下方面作了有益的嘗試:

  首先,教師堅持組織、引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前創設情境,幫助學生拉近與文字的情感體驗;課中引導學生模仿、體會、比較;課尾,鼓勵學生蒐集圖片,合作辦報,為學生拓寬了學習空間。教真正是為了學服務。

  其次,教師根據詩歌三句話內容的不同,靈活選擇不同的教學策略。如“廣場上升旗儀式非常壯觀”,考慮學生對壯觀一詞理解有難度,及時播放天安門實況錄影──很好地說明了問題。

【我多想去看看優秀教學實錄及點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