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小河與青草教學案例與反思

小河與青草教學案例與反思

小河與青草教學案例與反思

  篇一: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小河與青草》是一則童話故事,意在讓學生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身上的好處。如何讓學生感悟到這較深的寓意呢?新大綱指出: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所以,我覺得,這篇課文重在朗讀領悟。課堂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預習讀,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這個步驟我一直是放在課前就開始進行的,讓學生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就在家進行預習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正確,最好讀流利。上課開始,透過檢查讀,瞭解學生的朗讀嫻熟情況,在認知生字的基礎上,再去指名學生讀課文,然後提問:你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在集體討論、教師指點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瞭解故事潛在的寓意。

  (感受:我覺得預習讀是很重要的,課堂中節省了很多時間,對學生來說,上課輕鬆了許多,增加了很多自信,逐步提高他的學習能力。)

  二、及時讀,感悟故事寓意。

  這個以對話為主的故事,學生是很感興趣朗讀的,為了幫助學生加深記憶,理解課文內容,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過程中,我相機穿插了朗讀。比如,在理解“感謝”時,及時讓學生讀一讀,讀出感受來,又演示了“清”與“渾濁”的圖片對比,讓學生比較形象直觀地理解“感謝”的深沉內涵。朗讀形式多樣,有:分角色朗讀、表演讀、開火車讀等,學生的興致很高,情緒飽脹。透過讀一讀、品一品、背一背,引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學習到積累,從他們熱情洋溢的朗讀中,從他們的語氣中,我感受到了他們對小河與青草話語的理解,感受到了兩者之間的情意。

  (遺憾:還是有遺憾的,我的語言囉嗦了一點,對全體學生關注的還不全面,一些弱勢群體在朗讀方面還有待發展。)

  三、思考讀,昇華學生情感。

  朗讀並不是盲目的,並不是小和尚唸經,每一次朗讀都是應該以思考為前提的,這樣的朗讀才是有效的。比如,當讀到小河的話:這要感謝你呀!我讓同桌之間分角色讀讀兩人之間的對話,並思考一個問題:小河為什麼要感謝青草?在思考的前提下,學生們透過充分的朗讀,在這樣帶著問題進行朗讀的環境下,學生的思維得到活躍,追求的並不僅僅是朗讀的收效,更多的是找問題的源頭,那麼,在找到問題答案的時候,他們的朗讀也會有提高,因為朗讀就代表了他們的思維,代表了他們的理解。特別是學完課文之後,再讓學生想想,小河與青草在自己心中是一種怎樣的形象,再一次讀讀課文,想想、談談時,學生對它們的印象會更加深刻,對它們之間的品質更加明確,自己的情感也得到了昇華。

  (遺憾:我覺得自己每次指導學生進行思考朗讀時,指導的還不夠到位,嚴格地說,還是不夠藝術的,所以總感覺學生並不是很清晰地理解我的意思。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啊!努力!)

  《小河與青草》教後記

  《小河與青草》這篇課文是一則寓言,寓意含蓄。課文以童話的形式,透過小河和青草的對話,描寫出小河水之清、小草色之綠的特點,及小河與青草的相依相存的關係,揭示了自然界中許多事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從而讓學生領悟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

  在上課前,我對這一課做了精心的準備,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我一方面重視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夯實,重視對學生生字,詞的書寫與積累;另一方面,採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法,寓在以讀悟情。我的教案設計,是想要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作用,充分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朗讀,“讀”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學中從讀入手,激發學生的情感。我主要從抓朗讀關鍵詞入手點撥,採用的方法比較多,有根據圖畫找詞朗讀,有老師引導找詞朗讀,也有學生自主找詞朗讀,還有透過設疑找詞朗讀,在這個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完成了由扶到放的學習,並能有感情的進行朗讀。今天這節課,基本能夠按預設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當然也出現了教學遺憾,學生問題表達不夠明確,老師對學生的回答應作出明確的要求,評價語言比較貧乏。我課堂語言顯得有些羅嗦,讓學生回答問題時,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課堂上儘管我努力地鼓勵學生讀,不同形式的讀,從今天課堂上,有些學生讀課文的表現的'也不夠。他們的讀只侷限於形式,沒能達到預期效果一些過渡語、引導語使用不恰當等等。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次授課都是一次歷練,在這過程中使我看到了不足,總結了優勢,一點點進步,一次次蛻變。

  篇二:《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小河與青草》是一則童話故事,課文主要由4段對話組成。教學中要讓學生讀熟4段對話,從對話中理解課文明白小河與青草它們的關係是什麼。讓學生領悟到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依賴、彼此欣賞、共同進步。在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中。我注重了以讀為本,讀為主線,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

  在教學設計中,注重提供學生寬泛的學習空間,給他們絕對的自由,和教師朋友般的相處。如:在教學過程中,我所提出的問題都是以對話的形式或商量的語氣表達,讓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樂於思考。多種激勵手段的運用,教師讚揚,肯定的話語,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圍繞教學要求,透過對比,分角色朗讀等,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學習,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與突破重難點的關係。但我覺得自己在朗讀的指導上還有所欠缺,首先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如聲音要悅耳、儀態呀大方,其次告訴學生要用心讀書,避免出現“小和尚唸經有口無心”的狀況,還要邊讀書邊想象。只有教給方法,才能有所提高。 總之,我要繼續加倍的努力,發揮自己的優勢,調動好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語文,讓每一個孩子都喜歡語文,喜歡上語文課!讓我們共同在課堂上成長!

  篇三:《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小河與青草》一課是一則寓言故事,講的小河與青草的一段對話,從中可以感知自然界萬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時領悟到做人要謙虛謹慎,要多看到別人的長處。在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中,我們覺得自己在執教時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注重以讀為本,讀為主線,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複習時設計了認讀詞語到短語,為理解課文掃清了障礙。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們採用了教多讀的方式,有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方式,讓學生讀得輕鬆,讀得有趣。逐段教學注重反覆誦讀,深入感知文章的內在美。如:小草對小河說:“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指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強調“看到底”說明水清澈見底,強調“一眼”說明一下子能看到底,水真夠清的。讓學生愛怎麼讀就怎麼讀,尊重學生的個體體驗。在教學小草和小河的對話時,採用分角色朗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大大激發了學生朗讀的興趣,掀起了一個個朗讀的高潮。最後,學生分角色表演,讓情感體驗得到昇華,表演讀給家長看,為學生展示自己的才華搭建了一個合適的平臺。正因為採取了這麼多層次清晰、目標明確的讀,學生才可能在讀中一步步感悟課文要表達的情感和寓意,在讀中積累。其次,注重了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的融合。情感目標和認知目標是統一的,因此,在認識過程和情感過程是一致的。在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理解“小河為什麼要感謝小草?”、“小草為什麼要感謝小河?”我採用觀察實物,讓學生親眼觀察“小草怎麼就能抱住泥土”,“渾濁的泥水是什麼樣子的”,“乾枯的小草是什麼樣子的”,瞭解知識的同時,體會小河與小草相互依存的關係,將思想品德教育滲透到讀中,學生透過讀書,瞭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幫助。課中游戲的設計,讓全體學生“動”了起來,快樂起來了,在愉悅中真正把自己當成了“小草”,真心感謝起小河來,達到了實現情感目標並與認知目標相結合。在教學設計中,注重提供學生寬泛的學習空間,給他們絕對想象的空間和自由,多種激勵手段的運用,教師讚揚,肯定的話語,以及“小草”和“小河”頭飾的發放,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

  第三,注重活用教材,對教材進行重組。

  本課教學中,我們將課文進行了重組,首先學習小河與小草互相誇獎的話,在讀好這兩句話之後,再學習“小河與小草為什麼要互相讚美對方呢?”學生對這樣的學習比較容易接受,而且重組後流程設計更適合學生學習的心理,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 在最後拓展部分,緊密結合課文的思想內涵,設計“樹”和“小鳥”的對話,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大樹碧綠碧綠的”是因為小鳥為他捉去害蟲,“小鳥的歌聲這麼動聽”是因為大樹給了它一個溫暖的家。在試著讓學生續編對話的同時,再一次地體會自然界有許多事物是相互依存的。總之,在本課教學中,圍繞教學要求,以及新課程標準,我們進行了愉快教學,透過對比,分角色朗讀等,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學習,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正確處理知識的重難點,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

  

  篇四: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

  《小河與青草》是一則童話故事,課文意在讓學生領悟到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依賴、彼此欣賞、共同進步。課文的寓意很深,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深奧,難以理解,為了上好這堂課,我上網查閱了很多相關資料、並利用網路資源備課,對教案進行了多次修改,然而課堂上還是出現了不足的地方,反映出了我自身教學的問題。課是上完了,反思還是要有的,讓自己在每一節課中成長吧。 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我一方面重視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夯實,重視對學生生字,詞的書寫與積累;另一方面,採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法,寓在以讀悟情,同時嘗試在低年段學生中對有價值的問題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力圖增強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實效性。我的教案設計,是想要發揮教師的組織、引導、點撥作用,充分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朗讀,“讀”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學中從讀入手,激發學生的情感。如學習本課文第一自然段,透過看一看、讀一讀、品一品、背一背四個環節,引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學習到積累,綜合運用了多媒體、繪畫、朗讀、品評等多種手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可是,課上起來就出現了很多的問題:學生因為教學過於多樣化而分散了學習的精力;讀的時間多了,識字的時間就相應的少了,影響了識字教學;一些過渡語、引導語使用不恰當等等。

  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次授課都是一次歷練,在這過程中看到了不足,總結了優勢,一點點進步。

  篇五:《小河與青草》教學反思二

  小河與青草》是一則童話故事,課文的寓意很深,意在讓學生領悟到朋友之間應該互相幫助、互相依賴、彼此欣賞、共同進步。這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深奧,難以理解,因此在本節教學中,圍繞教學要求以及新課程標準,我進行了愉快教學,透過對比、分角色朗讀等,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學習,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然而課堂上還是出現了不足的地方,反映出了我自身教學的問題。在教學方法選擇上,我採用以讀代講的教學法,“讀”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師適時組織、引導、點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從讀入手,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激發學生的情感。初讀時,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並在小組討論中讀一讀,講一講自己最想讀的句子。然後,透過學生看圖,逐段反覆誦讀,深入感知文章的內在美。最後,學生分角色表演,讓情感體驗得到昇華。如:學習本課第一自然段時,透過看一看、讀一讀、品一品、背一背四個環節,引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學習到積累,綜合運用了繪畫、朗讀、品評等多種手段,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

  教學中,我採用了較多讀的方式。比如,小組互相交流讀,自由讀,個別讀,齊讀,分角色朗讀,表演讀等方式,讓學生讀的輕鬆,讀得有趣。

  可是,課堂中也出現了很多的問題:

  1、因為教學過於多樣化而分散了學生學習的精力。

  2、在每一次朗讀的過程中,都應該以對話形式給學生提出明確的目標,讓學生讀有所依。如:我在初讀時,向學生提出了:把你們最想讀的句子讀一讀,並向小組的同學講一講。讓學生在讀中有一個情感體驗過程,找到自己喜歡的句子,並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

  3、一些過渡語、引導語使用不恰當等等。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次授課都是一次歷練,在這過程中使我看到了不足,總結了優勢,一點點進步,一次次蛻變。

【小河與青草教學案例與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