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圓的周長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圓的周長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圓的周長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一、《圓的周長》教學案例

  課堂教學中開發人的創造力,培養新一代人的創新素質,是當今社會對教育提出的新需求。結合我個人的教學實踐,在教學中我進行了合作式學習方式的實踐與探索,初步嘗試了這種學習方式給課堂帶來的異常效果。

  案例簡介:

  《圓的周長》是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數學的一節內容。它作為學生剛剛認識圓的第一個研究圓的有關知識,是學生在學習了正方形、長方形的周長之後進行教學的。在學習本節內容之前,學生對圓的特點有了認識。基於此,我以實物為探究素材,從創設聯絡整節課的一個活動為主線,小組分工合作為主體,及時、適時質疑為主點來組織教學。

  二、案例片段描述

  實踐活動:小組分工合作推導圓的周長公式。

  師:你知道什麼是圓的周長嗎?你有什麼好辦法測量它?

  生1:我用繩子纏繞圓一週後量繩子的長度。

  生2:我將圓形物體放在尺子上作好標記滾動圓一週測其周長。

  ...... 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測實物的周長,並讓學生猜想圓的周長與什麼有關係?

  生:相互交流出圓的周長與直徑(或半徑)有關。

  師:引導學生測量四種不同圓形物體的周長與直徑,看一看有什麼關係(比值)?(給學生一定的活動時間,讓學生測完周長,再測直徑,再記錄。)

  師:觀察到學生這樣做有困難,提出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

  生:我們幾個合作會又快又好。

  師:指導學生分工合作測周長、直徑。

  生:討論交流出:同一圓中:圓的直徑越長,它的周長越長。

  師:及時質疑:小的物體可用你們的方法測出來,開頭(情境匯入)小灰兔和小白兔比賽跑的跑道還能用你們的方法測嗎?怎麼辦?

  生:根據老師的引導,用計算器算出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比值,談論交流出算得的結果,發現圓的周長與直徑的規律,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

  教學反思:

  1."合作"會使學生產生一種團隊精神,會使問題的解決淺而簡易。針對於此,在教學時,我故意設計先讓學生單獨完成測量周長、直徑並記錄的任務,讓學生自然地感受到

  獨自完成的困難,不如和同桌、夥伴來共同完成效果好。創設出學生們對"合作"的'渴望,由學生自己提出"合作"要比老師讓學生"合作"效果好得多。在這個活動實施過程中,我注意了三個方面:(1)講清楚合作時的要求、規則;(2)合作時間要充足,讓學生充分體會、感受到合作的快樂;(3)教師作為活動的"參與者"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生的活動中,給予學生適當的幫助、指導。

  2.從活動的效果看還不錯,完成了合作的任務。如在測直徑、周長及計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時,有的組採用每人測一個物體,再相互交流;有的組是由兩個人測,一個人準備物體,一個人記載......儘管方法不同,但都是在相互幫助、合作中進行的,深刻體現了"合作"的必要性,意義性。可能是測量的誤差的原因,在測量中我發現有的孩子測得圓的周長與直徑的比值有的是2點多,有的是4點多,對於這樣的結果,我指導學生採用了兩種方法處理:一種是重新再測再算,一種是遵從大多數物體測出的規律。因此,合作的時間有些過長,在合作時間的把握上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提高。

  3.透過運用合作式的學習方式對圓的周長進行教學,讓我真實的感受到合作學習的力量。它不僅僅是讓學生合在一起用短時間來完成學習知識的任務,更重要的是透過"合作"更好地培養了學生查漏補缺,從多角度開發自身的創造思維能力。因此,"合作式學習方式"是現代數學課堂中最具有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

  4.在教學本節課時,我一直遵循著"學生渴望合作,而不是老師讓學生合作"的理念,設計、指導學生們推導圓的周長公式,雖較成功地完成了這一活動過程,但也存在教師指導不到位,學生合作基礎不太穩固;師生配合生疏,不夠默契;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方面欠缺等不足。尤其是我在讓學生單獨測圓的周長、直徑並記錄時,有一位學生已經想到,這麼多工一個人完成很困難,需要幾個人合作完成,我卻沒能及時地利用這一學生的建議,還是先讓學生單獨測,再讓學生一起說出需要"合作",很大程度上表明教師教育機智的不靈活。

  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多加註意以上幾方面的問題,並努力使"合作式學習方式"成為我的教學課堂上的一個法寶,讓"合作"成為我和學生共同學習的一種習慣。

【圓的周長的教學案例與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