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林/牧/漁> 農村初中生自我調節對人際關係及學習成績的影響論文

農村初中生自我調節對人際關係及學習成績的影響論文

農村初中生自我調節對人際關係及學習成績的影響論文

  一問題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教育發展主要目標中明確提出九年義務教育在校生鞏固率要從20xx年的90.8%提高到20xx年的93.0%,到20xx年在校生鞏固率要達到95.0%。研究發現,農村初中生厭學、流失現象依然存在,成為實現中長期發展規劃的一大障礙,已成為家長、學校、社會重點關注的問題。

  農村初中生在校學習情況是衡量他們是否優異的重要標準。隨著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已由過去僅看學業成績轉變為多方位多角度衡量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業成績、心理健康狀況、師生關係、生生關係等成為考察學生健康成長的指標。學生的健康成長尤其是在校的學習狀態除受到教師、同學、校園文化、學校硬體建設、學校的品牌和質量等客觀條件影響外,最關鍵的因素是心態、性格、氣質、自我調節自我控制能力等,即自我因素。自我在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屬於內因,是自我最終發展高度的決定性因素。自我調節是個體健康成長的關鍵,是目前農村中小學教育關注的重要課題,正確引導學生自我調節成為提高教育質量的關鍵所在。

  二研究意義

  自我是人成長過程中最容易引起注意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過去教育學一直在研究學生的學習問題,但大部分都是從自我以外的因素入手,比如教師的教學方法、教育資源的配置、課堂教學情境的合理安排等。本文基於對自我的研究,從自我調節的視角探討農村初中生的學習狀態,旨在探尋一條從學生自我出發,自我控制、自我調節,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可控性,增強學生學習幸福感,促進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人際關係的可行之路。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利用SPSS統計軟體統計自我調節對人際關係與學習成績的影響,從而探討教育教學的啟示。主要研究自我調節對性格形成時期的初中生人際關係的影響,以及與學習成績的相關性,在教育實踐中如何利用這種規律實現教育的目的,高效地達到教育的目的。從心理學角度分析並解決教育中存在的農村初中生厭學、學習倦怠等不良現象,從根源上提高教育的效率,增強教育的目標性和針對性。

  (二)研究方法

  採用問卷調查法、文獻綜述法、訪談法探查農村初中生自我調節對人際關係的影響以及對學習成績的作用,調查資料採用SPSS17.0統計軟體對自我調節與學習並針對問題探討現象背後的教育啟示並提出相應的教育對策。

  1.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的內容主要為農村初中生的自我調節狀況及在校學習成績。被試的真實姓名用學號代替,保證了資料的客觀性。

  2.訪談法。針對農村中學生、部分教師與家長進行面對面訪談。(教育論文 )透過訪談了解農村初中生在家庭、學校、社會的基本表現,歸納總結農村初中生所處家庭、學校、社會環境的特點,保證了研究的真實性、可靠性。

  四自我調節概述

  自我調節指的是自我意識對心理與行為的控制和調節作用。自我調節系統是以自我意識為核心,對各種心理現象和行為的調節。主要表現為:始動或阻止行為;心理活動的轉移;心理過程的加速或減速;積極性的加強或減弱;動機的協調;根據擬訂的計劃進行監督檢查行動;動作的協調一致等。自我意識是意識發展的最高階段,在個體發展過程中出現較晚,並以系統的形式存在著。自我調節系統對個性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自我調節的表現

  自我調節在認知、情感及意志活動方面均有所體現。其中在認知方面主要表現為自我觀察既包括觀察自身,也包括觀察他人,也就是主體和客體;自我分析即個體把從自身思想和行為所觀察到的情況加以分析,在這基礎上加以綜合、歸類、分析,並找出哪個是個性品質中最本質的特點,哪些是非本質的特點;自我評價,個體對自身能力、道德品質、行為及其他的社會價值的評估。正確的、合理的自我評價使主體對自己採取分析的態度,將自己的力量匹配進入不同難度的任務或者環境的要求;不正確、不合理的自我評價對工作、學習、人際交往等活動產生不利結果。在情感方面表現為自信感和自尊感。在意志和活動方面主要表現為自我檢查即個體在自我意識中將自我活動的目的與活動結果相互比較、對照的過程,它起到了計劃與目的同步實現的作用;自我控制即一個人對自己的心理和行為主動加以控制的過程。透過自我意識達到控制自身的目的。自我控制水平與一個人的個性心理品質密切相關。

  (二)自我調節學習模型

  1.Zimmerman關於自我調節學習的迴圈模式

  自我調節學習的理論眾多,其中社會認知心理學家Zimmerman的觀點最具影響力。Zimmerman提出的“自我調節學習的迴圈模式”,包括四個互相關聯的部分:自我評價與監控;目標設定與策略計劃;策略執行與控制和策略結果的監控。首先,自我評價與監控指的是學生是透過對前期學習結果和學習表現的觀察和記錄,來判斷自身的學習。學生可以在自身的學習觀察和記錄中發現問題從而不斷解決問題,實現進步。其次,目標設定與策略計劃指的是學生分析自身學習任務,設定具體學習目標和學習規劃,或改善現存應用的策略。再次,策略執行與控制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使用某種適宜的策略,並保證使用的準確性和精確性。學生的學習策略具有一定的遷移性,可以在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學習任務中使用。最後,策略結果的監控指的是學生透過把學習策略與學習結果聯絡起來,來判斷學習策略的有效性。只有瞭解了學習策略與學習效果之間的相關關係,他們才會更加重視學習策略,從而可以提高自己運用自我調節學習策略的能力。

  2.Pintrich 自我調節學習模型

  Pintrich在社會認知觀點基礎上提出了一個自我調節學習模型理論框架,他主要探討了分類和分析在自我調節學習中發揮不同作用的過程,並有一系列學術著作。在Pintrich的模型中,自我調節過程是按照以下四個階段來進行的:計劃,自我監控,控制,評估。在四個階段中自我調節活動被逐漸建構到以下四個領域:認知的、動機或情感的、行為和情境的。在這一模型下,四個階段代表學生在完成任務時所要經歷的`一個整體,但它們並不是按等級建構的。這些階段可以並行發生,併產生較強的相互作用。另外,Pintrich還指出並不是所有的學習任務都明確地涉及到自我調節。有時,有些任務的表現並不要求學生們像他們打算的那樣有計劃的進行控制和評估;執行過程也可以實現自動化,成為學生習得經驗的功能。

  五結果與分析

  本文調查物件為湖南3所中學的初中學生,年級為1~3年級,每年級各60名。問卷回收174份,男生95人,女生79人,其中有12份問卷為無效問卷。人際關係所得分數越高人際關係越不好,也就是個體與同學和教師的關係比較緊張。自我調節分數越高個體的調節能力越強。

  透過表1可以得知,本文所調查的農村初中生只有49%的被試人際關係指數超過3.0,也就是存在人際障礙。

  透過表2可以得知,本文所調查農村初中生自我調節能力基本呈正太化,自我調節能力很強和很弱的被試均佔少數。

  透過表3可以得出,本文所調查的農村初中生有30%左右的被試成績不理想,70%的被試成績良好。

  利用SPSS17.0統計軟體對統計資料進行皮爾遜相關分析得出以下結論:自我調節與人際關係存在顯著性相關,相關係數為0.868,p值為0.000,雙尾統計結果為顯著性相關。人際關係與學習成績的相關係數為0.009,p值為0.913,顯示二者之間不存在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相關。自我調節與學習成績的相關係數為0.680,p值為0.002,顯示二者之間存在顯著性相關。

  六教育對策

  以上研究表明,自我調節直接影響農村初中生的學習成績,因此可以就自我調節能力的提升來幫助農村初中生提高學習成績,加強學生的全面發展。強調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學習能力,強調學生如何才能學會學習,無非就是要使學生進行自我調節學習。學生自我調節學習的促進可以從建立學習目標、掌握學習策略以及增強自我效能感等方面入手。

  第一,促進農村初中生掌握學習目標,使其明確學習能夠掌握新的知識、發展農村初中生掌握學習技能、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能夠影響學生形成掌握學習目標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教師評價。有很多老師慣於用相對評價的方式去評價農村初中學生,即在評價一個學生時,將這個學生放在群體中與其他人進行比較,如學習的排名,思想品質優良與否,這就影響學生形成表現目標。如果我們在評價時更注重每個學生自身點點滴滴的進步和成長,使學生更關注自身的發展與提高,這樣就會更利於促進農村初中學生進行自我調節學習。

  第二,培養農村初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影響農村初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是學生本身的成敗經驗和對成敗原因的自我認知。另外,相對評價對自我效能感帶來的影響也是消極的。因為把個體放到群體中去比較,會使很大一部分人感到自己的失敗。即使成績較好的個體也會因其保持在群體中靠前的位置而處於較高的焦慮狀態之中,這對個體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及自我的提高是不利的。人在失敗時會對原因進行原因分析,心理學將其稱之為歸因,這是一種主觀認識。如果學生將失敗歸因為能力這一穩定內部因素,自我效能感就會降低;如果歸結為努力程度、學習策略這種可自我調節的內部因素,自我效能感就不會降低。因此,在教育工作中教師也應該注意讓農村初中學生將行為的結果與努力的程度聯絡在一起,這樣就能保證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學生堅持不懈地努力學習,並注意掌握學習策略。

  第三,有意識地讓學生掌握並使用學習策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些學習策略,但不全面,甚至不恰當。例如,原詞原句記憶對有些內容是適當的,但對所有內容的記憶都採取這種方法則是不適當的。因此,教師必須結合學科內容有意識地使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認知策略和認知調節策略,同時還要給學生提供使用策略的條件。例如,學生學會了歸納和組織學過的知識,教師就應該讓學生練習做歸納,而且允許他們自己有不同的歸納和組織。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只要我們明確培養學生自我調節學習的重要性,把握好影響學生自我調節學習的因素,並採取適當的教育措施,就能使學生成為參與並控制學習過程的自我調節主體,從而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

【農村初中生自我調節對人際關係及學習成績的影響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