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認識方程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認識方程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認識方程的教學案例與反思

  【教學片斷】

  1.引入

  師:我們來猜個謎語, “一個瘦高個,肩上挑副擔,如果擔不平,頭偏心不甘”

  生:天平。

  師:對,就是天平,今天我們的學習就從天平開始。

  2.認識等式

  出示第一幅天平圖,在天平的兩邊加上物體。

  師:你看到了什麼?

  生:草莓和西紅柿的重量等於芒果的重量。

  師:怎樣用數學式子來表示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呢?

  生:20 + 30 =50(板書:20 + 30 =50)

  師:像這樣表示兩邊相等的式子叫等式。

  出示第二幅圖。

  師:看到這副圖,你有什麼想法?

  生:天平左邊的物體比右邊的物體輕。

  師:怎樣用式子來表示天平兩邊的數量關係呢?

  生:40 <x+10(板書:40 <x+10)

  追問:x表示什麼?

  生:x表示未知數。

  出示四幅天平圖

  師:你們用式子來表示天平兩邊的數量關係。

  學生觀察圖列出方程。

  (學生口述,教師板書:30+ x=80 2 x=100 x+20=70x>30)

  3.認識方程

  師:我們來看黑板上所寫的著幾個式子,你能把這些式子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分類嗎?

  生1:一類是用等號連線的式子,都是等式,還有一類是用大於號、小於號連線的,都不是等式。

  生2:將式子按照是否含有字母分成兩類。

  師:你能把兩種分類方法綜合起來對這些式子進行分類嗎?

  生:把不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分為一類,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分為一類,含有未知數的不等式分為一類。

  師:正如你們所描述的,像這一類,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反思】:這節課是對方程的認識,但不能脫離等式,所以,一開始,我就利用天平這一工具,引出等式、不等式,從而為後續認識方程,體會方程建立良好的基礎。至於方程的凸顯,這一環節我讓學生透過觀察、分析,再透過分類,比較式子的異同,在討論和交流活動中,由具體到抽象,逐步感受,理解方程的含義。概念的構建過程,並不是由教師機械地傳授甚至告訴學生,而是用數學符號提煉現實生活中特定關係的過程。一開始,學生分類也是憑一種直覺,很多學生是按照等式和不等式這個標準來把這些式子分成兩類,還有些學生是按照看式子中有沒有未知數x來進行分類,在這種情況下,進行點撥,用一句挑戰性很強的話“你能把兩種分類方法綜合起來對這些式子進行分類嗎?”,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結合兩個特徵進行綜合考慮,從而凸顯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這一類,也就是方程,整個過程用的時間和空間比較大,但我覺得是值得的,因為數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數學的運用與創新。它離不開探索,沒有了探索,就失去了數學靈魂。因此,我們要給學生探究的時空,讓他們發現內在的獲得知識的全過程。使其體會到透過自己的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快樂,從而產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慾。

【認識方程的教學案例與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