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的問題與案例

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的問題與案例

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的問題與案例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在關於選修課程的設計與教學部分明確指出:高中語文選修課程是在必修課程基礎上的拓展與提高有的側重於實際應用;有的著眼於鑑賞陶冶;有的旨在引導探索研究。我們在選修課的開設和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選修課的特點。現在我們來了解一下江蘇省錫山高階中學在新課程實驗中的做法和體會。

  高中語文新課程選修課的建設對廣大高中語文老師是一個極大的挑戰。許多老師都反映最突出的是學養的問題,原先的知識儲備不足,面對這樣的挑戰我們怎麼辦?

  有的學校試上高中語文選修課,採用的方式和大學中文系的選修課差不多的路子。有的老師不管選修課還是必修課,所用的教學方法完全一個樣。我們該如何來認識高中語文選修課和大學中文系選修課的差別?如何把握選修課和必修課在教學上的差別?下面我們來觀摩幾節課的教學錄影片段。

  課例片段:

  為了更深入地領會這個故事,我們需要對裡面的字詞做一些研究。我們先來看開首的兩個“而”。對於廉頗說到“我為趙將,有攻城野戰之大功。而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位居我上”,兩個“而”加上點兒,同學們請體會一下,“而”這個虛詞,它有表示各種關係的功能,在這裡,這兩個“而”分別表示什麼關係?XXX來說一下。

  (生)我認為第一個“而”是表示並列,第二個“而”是表示轉折

  你認為第一個“而”表示並列,第二個“而”表示轉折。好的,有不同的看法嗎?XXX

  (生)我覺得第一個“而”也是表示轉折關係。

  為什麼?

  (生)因為它就在這句話中,他所要表現的是廉頗征戰沙場功勞很大,但是藺相如他的功勞就很小,對藺相如有貶低的意思。所以根據語境我覺得應該是轉折關係。

  它翻譯成轉折關係更能表現出當時廉頗對藺相如的一種輕視。請坐。其實我們能夠透過比較的方式得到詞語一些積累,但是我們最終要理解的是文意,要理解文意必須要知道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我們面臨的一個工作要去做翻譯。我們選擇幾句話,重要的語句來翻譯一下。第一句“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 這裡出現了一個“所以”我們以前也曾經學過,是在哪篇文章裡邊?《出師表》裡邊“漢之所以興隆”,表示什麼的?

  (生)表原因

  可見這句話他是表原因的一個“什麼什麼什麼也”,這是表原因的一個判定句型。然後我們想請同學來翻譯一下。XXX

  (生)我覺得這句話應該翻譯成“我離開親人朋友來侍奉您的原因,是仰慕您高尚的品德。”

  “我離開親人朋友來侍奉你的原因,是仰慕你高尚的品德”,表示原因的'判斷句翻譯得是正確的。什麼什麼的原因是什麼什麼。另外這個“事”翻譯成“侍奉”也是準確的,注意你要寫的時候,“侍奉”不要寫錯。但是你剛才的這樣一個翻譯中間還是出現了一些問題,出現了哪些問題?請坐。XX

  (生)她把“親戚”翻譯成了“親人和朋友”,我感覺這是不對的,應該翻譯成“親人”。

  應該翻譯成“親人”。為什麼?

  (生)因為他這是“親戚”,我只是這種感覺。

  因為“親戚”它本身就沒有什麼意思?沒有朋友的意思,這個詞我們以前應該學過,應該區分出來古義是什麼,今義是什麼呢?

  (生)他今義應該是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

  就是親屬就行了,範圍比較寬泛。

  (生)古義應該是更加要狹隘一點吧。

  請坐。XX同學對這個詞的認識還不是很清楚。我來解釋一下:所謂“親戚”在古義中,它是包括父母兄弟在內的親人,在現代漢語中間這個“親戚”它就是指親屬,這個親屬裡邊就不包括父母兄弟了。我們同學對這個意思是不是已經非常清楚了?星期六你們父親給你們送菜來,別人就問你:這個是你誰?你能不能說這是我親戚?不對!父親在現代漢語中都不會用親戚,這是它的區別。這裡“親戚”翻譯成親人也就行了。注意,這句話“親戚”這個詞要落實好。剛才的翻譯如果你仔細地聽的話,其實那個裡邊還有一個問題。我們如果細心一點就會發現什麼?

  (生)我認為在這個裡面“其”應該翻譯成“我們”

  為什麼“其”翻譯成“我們”而不是“我”

  (生)因為在前文裡有“於是舍人相與諫曰”這一句,而其中的“相與”是一起的共同的意思,所以我認為應該把“其”翻譯成“我們”。

  “相與”是一起,既然是一起,那肯定是我們認為,對不對?非常關注細節!我們藉助這句話作為例子,它告訴我們一個原則,翻譯的一個原則:首先你翻譯句子必須保持通順,在通順的基礎上(我們同學容易犯的一個錯誤是:想到哪裡就翻到哪裡,以意譯為主,這是我們的通病),我們一定要有這麼一個原則,在通順的基礎上做到字字落實。

  教學反思:

  我先想談的是,我所面對的高一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它是怎樣一個狀況呢?在初中的時候學過一定數量的文言文,但是量是比較少的,他們的積累很少。像文言實詞、虛詞、句式,這個積累應該說是很不夠的,這個導致閱讀能力比較薄弱。有些比較淺易的文言文,大意上能夠懂,但實際上再提個問題他們就很難回答了,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讀懂。還有翻譯也是個很嚴重的問題。對剛剛入學的高一學生做一次翻譯的檢測的話,你會發現他們在直譯這一點上做得非常不夠,很多都是想到哪裡就寫到哪裡,憑著自己的想像在進行翻譯。也就是說他是以意譯為主的,究其原因也是因為他掌握的實詞跟虛詞以及句式實在太少了。還有一個狀況就是他們的興趣並不大,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總是認為文言文字詞障礙這麼多,學上去太困難了,也就是說他們沒有找到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文言文是能夠學好的,而且是可以掌握得非常紮實的,他們還沒有能夠做到這一點。我接著再談一談我們新課標的要求。新課標對文言文做了兩方面的要求:一方面是人文方面的,一方面是工具方面的。我是這樣來理解的:人文方面也就是說要傳承我們中國傳統文化和增強中國古典文化的一種底蘊、積澱,我覺得這方面是一個終極目標。但是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尋覓文言津樑。就像我們必修三一個模組裡邊所說的,我們需要尋覓文言津樑,那就是它的工具性;也就是我們需要尋找到一個途徑、一個橋樑,能夠讀懂淺易的文言文,這樣你才有可能從中汲取精神方面的東西。所以我覺得像這篇文章,它處在必修三這樣一個教材位置,對高一同學而言,它最主要的目的應該落在工具性上面,而不是落在人文性上面。

【高中語文選修課教學中的問題與案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