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技> 廣西科技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專業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

廣西科技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專業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

廣西科技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專業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

  儘管近年來各師範院校都在進行實踐類課程的教學改革,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隨著新形勢的發展,師範生的教育實習問題依然是一個教改難題。本文結合廣西科技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專業教育實習現狀,分析師範專業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探尋應對策略。

  一、師範專業教育實習中存在問題

  1.教育實習理念陳舊、內涵狹窄,重“技能”輕“內源”。師範專業學生為何要去實習?實習內容有哪些?目前,很多師範院校對這兩個問題的回答依舊定位在透過教育教學實踐訓練,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提高學生的教學技能上。這種認識過於強調教育實習的檢驗功能,僅僅把實習當作對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的實踐檢驗,這是典型的“專業技能本位”的教育實習理念。這種理念過於關注實習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訓練,過於強調提高實習生“解決問題”的技能和方法。技能和方法的確很重要,但它們只是外在的手段和工具,如果實習只是掌握了教育教學外在的手段和工具,其最好的實習效果也只是培養了一群合格的“匠人”而已。實際上,實習生除了要掌握教育教學技能和方法外,更需要在自身的精神品位和內在智慧上向教師跨越。因為其內在的心理、氣質、精神才是促使其成長為一名真正的教師以及在今後的從教道路上形成教育教學的自我風格並不斷進步的最根本動力。因此,教育實習的“專業技能本位”理念必須要轉變,要從生命實踐主體的高度認識教育實習的內在本質和整體意義,應關注並影響實習生的內在世界,從加強實習生的“內源性動力”著手,幫助其建立健全教師職業精神,在實踐中培養其專業反思能力和創新意識。在這樣的理念之下,進一步擴大教育實習的內涵,把教育教學各項內容融入實習任務中進行綜合考察,只有這樣,實習生才會從根本上成為充滿專業成長活力、具有自主發展潛在動力的教師。

  2.教育實習過程斷裂化、形式簡單化。教育實習應遵循系統論原理,把教師教育的本體知識、條件性知識和實踐性知識融匯貫通,透過系統、持續、形式多樣的教育實踐訓練把這些知識內化為實習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因此,教育實習應是貫穿於師範生整個學習過程的形式多樣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但實際上很多師範專業的教育實習並非是全程化、多樣性的,而是斷裂式的,甚至是一次性的、簡單化的。以廣西科技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專業2013級(高職高專)為例,其實習安排在第五學期進行,實習形式以集中實習為主、分散實習為輔。集中實習由指導教師帶隊到基地小學進行為期一個半月的實習,分散實習也配備本校指導教師,但由學生自己找實習學校並自行到實習學校實習。實習內容主要為語文教學和班主任工作。實習生先在高校完成專業知識和技能的理論學習,再利用一個半月的時間進行教育教學知識和技能的實踐檢驗。這是一種典型的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斷裂式、簡單化的教育實習。這種實習設計先預設理論的正確性再進行實踐檢驗,是一種對既定教學程式的簡單依從和修補,忽視了實習過程中的建構意義。師範生的知識結構既然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就需要在其接受專業教育的每一個學期都要循序漸進地科學安排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的相關課程,要把理論與實踐進行互融,以理論指導實踐,用實踐將理論內化為能力,而不是將理論知識先打包學習後再進行實踐訓練。

  3.基地建設缺乏保障,發展後勁不足,實習監管與指導形式化。實習基地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教育實習的效果,為此,各師範院校都十分重視實習基地的建設。但基地的合作與建設僅依靠院校之間的友好關係或學校領導的個人感情來維持,並未獲得具有保障性的支援環境,如教育行政部門的參與、教育實習專項經費等,這就會嚴重影響基地建設的穩定性。一些實習基地儘管已經建立起來,但因雙方之間的合作領域和制度沒有建設好,發展後勁不足。以廣西科技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專業為例,僅僅把基地小學當作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實踐訓練的場所。當基地小學接收實習生後,該專業除了指派帶隊教師隨學生進入基地指導外,基本處於“放任不管”的狀態。基地小學接收實習生也僅僅只是礙於情面或由於師資緊張,利用實習生來“代課”“置換”或批改作業。對於雙方的合作發展問題,均未從戰略發展的高度探索長效機制。如此一來,師範院校只關心實習生是否被接收、有無充足、優秀的指導老師對實習生進行教學和班級管理的指導,導致本校指導教師與基地學校及指導教師的職責並未得到具體落實。基地學校未能認識到師範院校給予他們在校園文化建設、課程資源開發、校本研究等方面的實質性幫助,基地小學教師也無法從指導實習生的“額外工作”中獲得績效考核、職稱評定等方面的益處。因此,基地學校對接收實習生積極性不高,實習指導敷衍了事,形成基地建設發展後勁不足,實習監管與指導形式化的`情況。

  二、師範專業教育實習的對策

  1.以培養具備綜合發展能力的“樂教+善教+思教”型“準教師”為目標。師範專業教育實習的目標定位只有與時代需求和中小學實際要求相一致,才能體現其理論與實踐意義。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不能僅靠專業知識和技術來支撐。一名教師需要“看得見的手”即硬體教學技能和“看不見的手”即軟體教育情感和教學反思能力同時發力,軟硬兼施,才堪稱合格。實際上,這一教育思想古已有之。遠在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批駁詭辯家時提出的觀點是:除非專業技術知識能夠牢固地建立在清晰的道德觀念上,否則,再多的專業技術知識也不足以建立起人類事物的正確順序”。一名合格的教師不僅要“善教”,更重要的是要有“樂教”之心和“思教”能力。因此,教育實習要改變過去那種僅僅強調教學能力訓練的“專業技能本位”思想,要把教育實習目標定位在培養具備綜合發展能力的“樂教+善教+思教”型的“準教師”上。教育實習首要的是點燃師範生對教師職業的“熱情之火”,激發其“內源性動力”,養成“樂教”之心。情由心生,這就要讓學生在教育實踐中透過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管理、教學研究的接觸和了解,逐漸養成教師職業認同、職業理想、職業情懷。在校內的見習實踐中,學校可透過組織學生觀看優秀教師、師德楷模紀錄片,聘請名師到校做專題講座、任兼職教師等形式,讓他們在優秀教師引領下增強職業認同感、培養職業理想、職業情懷。在校外的教育見習與實習中,透過教學觀摩、試講、上課、班級管理、參與教育教學研究等形式,深入瞭解教育教學過程,不斷增強職業熟悉感,提高教育教學技能,增強職業信心。當學生有了“樂教”之心與“善教”能力後,“思教”便成為教育實習的應有之義。加拿大學者馬克斯·範梅南指出:“事實上,優秀的教師會表現出源於仔細反思並長期形成的良好習慣。”在實習中,學校與實習指導教師應在學生髮展、班主任工作、課堂教學、專業成長、人際關係等方面進行反思性問題設計並指導實習生進行多方面、多層次反思授之以漁,指導實習生如何掌握和利用反思工具,從而開展有效教育教學反思。透過參與真實情境的教育實習培養學生真正的反思能力,從“準教師”開始就脫離“匠人”思想,開啟“師者·思者”的教師專業成長之路。

  2.建立“夾心餅”式的全程、多元化立體實習模式。

  首先,在理論教學中融入實踐教學,使理論與實踐“夾心”而行。具體的操作策略很多,如實施兼職教師制度。師範院校聘請一些教學實踐經驗豐富的優秀班主任、科任教師到高校任教,承擔部分課程或某課程的部分教學任務。這種中小學教師走進高校課堂的形式可讓高校的理論教學呈現更真實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動的教學情境中更迅速地實現知識與能力的轉化。另外,還可以實行雙導師制。師範生自入校起,學校就為其安排一名高校指導教師與一名基地學校指導教師。兩位導師根據該生的學習特徵,相互協商,理論與實踐雙管齊下,全程指導他的學習。

  其次,將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融入大學課程。師範院校可將教學法課程全部或部分置放到中小學完成,利用中小學的人文地理環境和教學實踐優勢,將這門課程上得更生動有效,使教與學實現完美結合。另外,有效運用網路多媒體教學,也是融合理論與實踐的可行方式。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迅猛發展,遠端觀摩互動教學、教師網路教學工作坊等多媒體教學形式正在受到越來越多的師範院校青睞。師範生可足不出戶、隨時隨地觀摩中小學教學實踐,並與中小學教師進行溝通、教學研討。總之,這種“夾心餅”式的全程、多元化立體實習模式改變了過去那種分裂式、一次性的實習模式,是一種更有效的培養方式。

  3.以教師專業發展為中心,建立師範院校與基地學校共生髮展模式。要保障師範生教育實習效果,師範院校就要與實習基地學校建立穩固的共生關係,結為平等的夥伴。

  一是以頂崗置換的形式,創新師範生實習與中小學教師培訓方式。近年來,國家為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開展了大規模的針對中小學教師的區培、國培計劃。各中小學每年都要選派各類教師參加培訓,學校崗位空缺現象十分嚴重。針對這一情況,師範院校可從畢業班級中遴選一批優秀學生,經過系統培訓後安排到基地學校頂崗,置換出參加培訓的教師。既解決了師範生的實習問題,也解決了中小學教師崗位暫時性空缺的問題,雙方均受益。

  二是建立平等互學的合作研究關係。師範院校與基地學校要建立長效的共生髮展合作機制,從雙方的需求出發,在科研合作中告別過去那種“指導與被指導”的不平等關係,建立平等互學的合作研究關係,使雙方發揮各自的優勢,實現共同發展。合作雙方以中小學教育教學實踐為基礎平臺,透過解決各種教育教學實踐中的難題,開拓新的教育教學局面或形成新的教育理論。師範院校教師不要以“專家”身份自居,要充分尊重中小學教師的實踐經驗,培養其研究意識,發展其研究能力,共同探尋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踐應用價值的研究課題。如此,雙方的合作才能長效發展。

  第三,建立健全管理機制,為雙方共生髮展提供製度保障。教育行政部門應積極參與到高校與基地學校的合作建設中,建立高校、教育行政部門、基地學校三級聯動機制,以政策、法規的形式明確三方的責任、義務,共同負責職前教育實習、職後教師培訓的組織、考核、評估,確保每一項工作都落到實處。從福利待遇、職稱晉升等方面向參與到這一工作中的教師傾斜,確保師範院校與基地學校的合作能長期、穩定發展。

【廣西科技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專業教育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