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歷史案例的課後分析及個人的教學反思

歷史案例的課後分析及個人的教學反思

歷史案例的課後分析及個人的教學反思

  教學成功之處:

  1、教學目標適中,把握有度 。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立足點、出發點和歸宿點。我圍繞既定的教學目標,先有一個歷史上的一個有關數學的故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與興趣,引出課題後又透過一組事件,師生共同分析,梳理知識。例題的設計,由淺入深,層層推進,例2進入高潮。其間,由學生多層次、多角度比較自然的認識機率與頻率,而後又分析到機率與頻率的區別,優秀的學生條理清楚、思維敏傑,一般的學生也有自己的發現。在教師理性梳理學生的成果之後,引導同學自主探索頻率與機率的聯絡。兩道例題選擇恰當,充分體現了機率與頻率之間的區別與聯絡,很好地滲透了數學實驗思想,培養了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成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實現了情感目標。綜上所述,本課教學目標貫徹到位,把握恰到好處。

  2、教學模式恰當,引人入勝

  “探究討論式”是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教學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經歷探究、發現。然而,本課探索“頻率”卻頗有難度,尤其是嚴格機率與頻率之間的區別與聯絡。為了突破這一難點,首先引入事例,預備鋪墊,接著設計簡單的實際中的求值問題。教師在思想方法上的點拔,思維層次上的遞進,讓學生分享自己成果的樂趣,體現了“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領者與合作者。”的教學理念。整個教學設計,思路清楚,層次轉換自然,點撥及時,自然流暢,引人入勝。

  3、體現先進理念,合作探索

  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一種主動的學習,一種知識的重組或重新建入手,讓學生髮現問題,出現迷惑,接著,對事件機率的研究,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深刻性,透過概念的辨析,使學生對機率有了更深的理解,此時推出綜合應用題,過渡自然,符合認知規律。同學探究,思維得到進一步的昇華,攻克難點,培養了合作精神。透過展示研究成果,讓學生感到愛好盎然而佈滿探索求知的願望,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同時深化了教學內容,拓展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練習設計和學具設計富有創意,富有挑戰性地體驗成功的喜悅,分享快樂,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

  4、敢於從學生實際水平出發整合教學內容。

  充分利用教材的同時,也大膽地整合教材,使課堂教學更適合於教學、更適合於學生。

  教學尚需改進之處:

  1. 課堂上對學生答錯的問題給予了及時的糾正,但是當學生回答正確後,對學生們的正面回應有些少,不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不利於學生對數學學習積極性的培養。

  2. 個別地方在互動的時候提出的問題太多,有“滿堂問”的嫌疑。

  3. 在關注每個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方面做得不夠。

  4. 按照新的課改方向: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寬鬆的學習氛圍,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透過合作學習,使每個學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而我在課堂上恰恰有時做的不太好。

  我們熟知,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這句話好說難做。如何落在實處,本課做了有益的嘗試。案例的設計,具有時代氣息,以問題為先導,直接引導學生進入思考的境界。教案的設計說明,體現了教者“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學理念”。該教案雖有可點之處,可以做為一份體現新教學理念的教學案例,但有些地方還需要探究改進。

【歷史案例的課後分析及個人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