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科技> 最佳化初中科技教育的措施探討的論文

最佳化初中科技教育的措施探討的論文

最佳化初中科技教育的措施探討的論文

  摘 要:目前在我國在科技教育上的教育存在這缺陷和不足,為了進一步提高初中科技教育的教學質量,本文主要是從加強教師的科技教育的培訓,提升教師的授課能力;營造課堂上的氣氛,提高學生對科技教育的興趣;讓學生參與競賽來提高和突出學生的競技水平;,三個方面來對最佳化初中科技教育的措施進行以下探討。

  關鍵詞:初中教育論文

  初中的科學課堂是不少學生對科學世界進行初步系統瞭解、培養濃厚興趣的地方,所以,教師如何引導,如何培養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興趣,如何使他們學習到真正有用的資訊,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首先,優於教學方法的是每一名教師應有的師德。任何一名教師都必須要明白自身所處位置的重要性,必須肩負起教師的責任和使命。無論什麼學科,尤其對於科學這樣幾乎零基礎又稍有難度的學科,對這門學科擁有自信感會是學生繼續學習下去的動力。教師要想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應該幫助學生建立對學科的自信心。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學會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從傳統的師道中解放出來,與學生和諧相處。對學生的疑惑應積極回應、積極引導,耐心與鼓勵是不可或缺的兩樣法寶。平時的相處中應學會聽取學生的意見,假如學生認為教師在教學中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應及時反思、及時改進,完善教學方法。

  同時,對不同特質的學生應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有的學生不愛聽課,教師不應當眾呵斥、奚落,應該找個適當的時機聽聽他們的心聲,學會和學生相處。教師想要讓學生喜歡這一學科,可以換一種方式和學生交流,最真誠的讚揚和傾聽往往比什麼都有用。教師應秉持的原則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對於所謂自暴自棄的學生,應給予關心,耐心交流,肯定他們身上值得肯定之處,給予他們自信心,關鍵是讓他們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從而自我覺醒。

  對學科擁有自信感,有利於引起或加深學生對這一學科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想要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質量,就得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第一,從學生最容易感興趣的科學問題入手,精心進行課堂教學設計,找準學生的興趣點,調動大多數學生的參與性,最終實現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初中生正處於好奇心旺盛的年紀,對一切新鮮的事物都保持著好奇心,此時適當加以引導就可以使他們接納並喜歡上全新的知識。生物、化學等課若條件允許,可以攜帶實物方便學生觀察。第二,對於課本的定義不能照本宣科,應該轉換成親切易懂的方式讓學生理解接受。例如,類比、實物展示等將抽象概念轉化為具象的表達。第三,課本中一些可以具體實踐的題型,教師一定要鼓勵學生動手實踐。實踐出真知,問題的答案往往在實踐中就得以解決。實驗也是科學學科學習中最重要的一環,應當引起教師的重視。

  眾所周知,初中科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性學科,融合了物理、化學、生物包括部分地理知識。觀察、實驗是將學生引入科學世界並極大程度誘發其興趣的最好方法,實驗教學是不可或缺的利器。現在早已不是硬體條件落後、缺乏裝置的年代,所以實驗教學效果的最終呈現與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法息息相關。

  關於實驗教學,有幾點建議不可不說。

  作為教師,保證科學實驗的真實性是科學教學的基本要求,也是實驗教學的真正意義所在。在一些實驗中,由於實驗裝置比較複雜,實驗需要時間比較長,或實驗難度較大,有的教師認為很難成功,未等實驗結束就直接告訴學生實驗結果;有些教師乾脆略去親自做實驗的過程,改用多媒體課件動畫模擬實驗或播放相關實驗影像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省時省力,結果也顯而易見,似乎是兩全其美的方法,殊不知這一過程已讓學生失去了親身體驗理解和提出質疑的機會。如此,教學中呈現的是已固定過程的結果,學生只管全盤接受,前者流於形式,後者更甚。而現場實驗學生可全程參與思考,明確步驟。此外,真實的實驗往往會有錯誤或意外的結果出現,此時學生便會提出疑惑且可重新用實驗解決,使其對實驗結果有更深的理解。

  追求真實性的同時也要尊重科學性。如果科學實驗失去真實性,就失去了實驗的意義,無異於捨本逐末;實驗若失去了科學性,就減少了科學的說服力。一個實驗的實驗結果可能會與既定的實驗結果不盡相同,這時,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找出解決辦法,證實為何最後的結果是具有科學性的。如此一來,有利於學生加深對這一部分的印象,而不是僅憑死記硬背記住實驗。例如,在關於“鹼的個性實驗”教學時,按照教材的實驗設計,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3 mL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鐵溶液,然後滴加氫氧化鈣溶液,觀察實驗現象。預想的實驗結果是出現白色沉澱和紅褐色絮狀沉澱。然而實驗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此時,如果調整實驗步驟,就將出現明顯的現象:(1)先在兩支試管中各加入5 mL的氫氧化鈣溶液;(2)分別往兩支試管中滴入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鐵溶液。氫氧化鈣在常溫下是微溶的,即使是飽和的氫氧化鈣溶液,僅取數滴,裡面的溶質當然微乎其微。在相同的條件下,氫氧化鈣溶液的密度小於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鐵溶液的密度,氫氧化鈣會漂浮在碳酸鈉溶液和氯化鐵溶液的上面,不能充分地接觸。如果先在試管中加入過飽和氫氧化鈣溶液,隨著反應的進行,底部未溶解的氫氧化鈣又溶解了,反應繼續進行,實驗現象更明顯。這一過程使學生對溶解度、反應順序有了進一步瞭解,反應過程更加清晰化。

  都說科學來源於生活。麥克斯韋說過:“一項演示實驗使用的材料越簡單,學生就越熟悉,就越想徹底地獲得所驗證的結果,這種實驗的教育價值往往與儀器複雜程度成反比。”的確,往往可以用生活中最尋常的現象講述最深奧的科學原理。教材中的一些實驗是古代科學家的經典實驗,容易給學生造成一種“科學離生活很遙遠”“科學脫離生活”的錯覺。因此,實驗時應儘量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明白科學離我們其實並不遙遠。例如,在“估測大氣壓有多大”時,對於馬德堡半球實驗我們可以進行這樣的簡化:取兩個生活中常見的塑膠吸盤掛鉤,將這兩個吸盤扣住,擠出裡面的氣體,然後讓一個學生用雙手拉兩邊的掛鉤,感受手的用力情況。

  最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教師應培養自我反思意識。在每一節課後,快速記錄幾點簡短的反思,在結束每一天的教學任務之後,針對當天的教學實踐、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的教學感受等進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和學生掌握情況,針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思考相應的解決方法,並及時做好反思資訊的整理和記錄。在收集捕捉資訊時,既要注意保證資訊的真實度,也要學會對資訊的甄別、篩選、整理與歸類。例如,課上學生的反饋情況與實際預想的出入具體體現在哪裡。是基礎概念掌握不到位,概念之間發生混淆,還是應用時有容易出錯的點。這些都能給教師一個反思資訊的積累―――學生在哪些問題上的抽象思維、理解應用還存在偏差。原因可能是在這些內容的新授課教學時,教師沒有站在學生的角度設計教學,導致學生沒有很好地理解掌握。教師如果不及時把這些資訊整理記錄,那麼,假以時日,就會淡忘,因為同樣內容的教學實踐,教師至少要在一年之後再會接觸,僅憑記憶是無法保證反思資訊的真實性與完整性。

  教育是一段漫長的征途,初中是人生中關鍵的一站,如何將一個教師的能力發揮到最大,教育工作者不僅需要不斷總結方法、反思提升,更需要端正心態,成為學生優秀的引領者和堅實的護航者。

【最佳化初中科技教育的措施探討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