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淺議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成資源論文

淺議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成資源論文

淺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成資源論文

  我國教學史上有關“動態生成資源”問題的探究由來已久,而真正提出課堂生成理論的是華東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葉瀾。它指在課堂教學情境中透過積極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共同思考與共同發展中產生的超出教師教案設計的新問題、新情況,即在言語、行為、情緒方式表達中出現的“節外生枝”的情況。它具有動態性,是稍縱即逝的。準確、及時地捕捉到這些“生成資源”並對其加以合理利用,將使課堂不斷湧現精彩、鮮活的畫卷。

  一、精心預設,讓優質資源的生成水到渠成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課堂中的“生成資源”,雖然在一定意義上屬於“預料之外”,但也可以是教師的一種“有意為之”。透過對教案、對課堂場景的精心預設,讓學生們產生的“意外”的思維火花在教師的控制之中,優質資源在自然而然中生成,教師因勢利導加以運用,使得授課過程可控且呈現水到渠成的狀態,自然會是令人意猶未盡的一課。以小學數學中乘法和除法的教學為例,我校某位老師在授課過程中,首先讓同學們遊戲模擬日常生活的場景——買東西。讓同學們自由分組演繹買東西的場景。同學小 A 扮演學校小賣部的老闆,同學小 B 扮演去買文具的學生,同學小 C 扮演去給班級買文具的班長。小 B 買了 3 支筆,每支 5 角錢,他應該給老闆多少錢呢?班長小 C 為班級採購文具,總共買本子 150 本,每本 6 角錢,班裡同學共 30 人,每人分幾本?每人交多少錢?透過讓同學們自由發揮,演繹各種各樣的生活場景,將小學生日常生活中能夠親身感觸的事例和數學教學結合起來,讓小學生逐步感到數學無處不在,數學無時不在,不僅激發了小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也能讓學生感知數學無窮的魅力。

  二、知錯改錯,讓“錯誤”生成更好的“正確”

  心理學家蓋耶認為 :“誰不考慮嘗試錯誤,不允許學生犯錯誤,就將錯過最富有成效的學習時刻。”我國古語有云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錯誤”資源作為小學課堂中最常見的“資源”,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加強重視,並透過“發現錯誤,改正錯誤,生化錯誤”,對學生的“錯誤資源”加以正確的引導和最大限度的`開發,使學生在出錯、發現、探究、進步的良性迴圈中收穫知識,增強信心,增添智慧。例如在執教《分數大小的比較》一課時,老師讓同學們比較一下 3/5 和 2/3 哪個大,有的同學覺得是 3/5,有的同學覺得是2/3。這個時候,老師就讓同學們拿出兩張長方形的紙,透過尺子和剪刀分別把它們分成五份和三分,再分別拼出 3/5 和2/3,透過紙的大小一比較,覺得 3/5 大的同學馬上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在接下來的比較當中,同學們也會靈活地透過尺子和剪刀剪紙來比較大小,更聰明的同學甚至不用剪紙,透過在紙上畫標記也能區分分數的大小。

  三、因勢利導,創造課堂中“美麗的意外”

  在動態生成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時候課堂的走向未必如老師預設的那樣,有可能有各種各樣的意外,這時候就考驗老師們的隨機應變和臨場發揮能力,教師們需要因勢利導,將課堂中出現的小意外、小插曲加以加工,為己所用,變成教學的有利素材。以教授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統計與可能性》一課為例,在課堂教學中,老師向同學們展示了紅藍綠三種球,並將三個紅球兩個綠球放入袋子,請同學 A 上來抽取球,讓大家猜他會抽到什麼球。大部分同學猜測他會抽到紅球,因為紅球的數量比較多,結果 A 同學抽到了綠球。這是為什麼呢?此時學生們心中必然產生疑惑。這時老師因勢利導,讓更多的同學上來抽球。全班 40 人,抽取 40 次。結果是紅球 23 次,綠球 17 次,引導同學們思考這個過程當中的統計與可能性問題。

  四、巧用“考問”,以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相比幼兒,小學生無論是在智力還是體力方面都有較大幅度的成長,但其對待事物和社會的認知力依然不足,由於其生理和心理依然處於發育階段,好動性、好奇性、對待事物理解的片面性等特點使小學低年級學生更容易從感性、生動、形象的實際中去了解事物和問題,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可利用遊戲教學法,積極適應小學生這種活潑、好動的特性,具體而言就是按照一定的教學目的,組織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數學遊戲,透過遊戲增強數學學習對於學生的吸引力,透過學生親身參加遊戲,在遊戲過程中挖掘和發現問題,對問題進行獨立思考。如“找兄弟”,學生拿著數字卡片“7”說 :“我今年 7 歲,弟弟比我小兩歲,弟弟在哪裡?”學生們想出答案舉起數字卡片“5”說:“我今年 5 歲,比你小兩歲的弟弟在這裡”。透過這樣的遊戲,讓遊戲成為數學教學的有效載體,扭轉了小學生學習數學時常感受到枯燥無味的心理,更使學生在體驗數學遊戲的實踐活動中,享受到數學的奇妙樂趣體驗到獨立思考、克服困難、達到目的的快樂。

【淺議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成資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