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中秋節> 中秋節習俗:燒斗香走月亮

中秋節習俗:燒斗香走月亮

中秋節習俗:燒斗香走月亮

  農曆八月十五被稱為中秋節,在這一天,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團圓。在以前,蘇州過中秋節是非常有講究的。在這一天,都要吃月餅,當然還有一些民俗活動。燒斗香、走月亮、齋月宮等等。本期小編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下蘇州中秋節習俗,漸漸被淡忘的民俗活動。

  “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一度的農曆中秋節又將來到,蘇州城鄉已經顯現出歡度佳節的氣氛。而在舊時,姑蘇過中秋節是很有講究的,不僅十分熱鬧,也有不少民俗活動。不過現在有一些民俗活動已經被人淡忘。

  古時候,我國人民把月亮稱為月亮神,與太陽神並列。最早在唐代就開始過中秋節。老蘇州人在八月十五那天設家宴以示一家團圓,宴畢全家老小吃月餅賞月。

  齋月宮:農曆八月十五晚上,在庭院裡,放上個小桌子,擺上香爐,供奉月餅、各式水果及蘇州特產剛上市的水紅菱等,一家老小侍立桌旁。等月亮升上半空時,點燃香燭,婦女先拜,兒童再拜,男子一般不參加。據說是因為月亮屬陰。拜完,在月光下焚燒月光紙,在市面上,中秋節那天就會有人專門出售這種月光紙,紙上畫有月宮的情景,如傳說中的桂花樹、玉兔等。

  燒斗香:在齋月宮時還有燒斗香的。在中秋節那天,還有出售斗香,即用線香編成鬥形,在中間放上香。家家買後在明亮的月光下,焚化於庭院。這就是燒斗香。完畢後,全家人分吃供品,大人們談古說今,小孩子追逐玩耍,好一幅月下嬉戲圖。

  走月亮:舊時齋月宮後,家家婦女都穿上出客衣服,或母女,或姑嫂,或妯娌,或鄰居,或閨中密友相約到街上走走。有的婦女甚至在月光下散步到雞叫天明,仍然精神抖擻,據說這樣做可以祛病延年。

  明清時期,蘇州人有在中秋節晚上游虎丘,在千人石旁聽歌的習俗,以及石湖串月,寶帶賞月。

  虎丘曲會:蘇州是崑曲之鄉,明末清初城內崑曲流行一時,士大夫階層均以唱崑曲為時髦,漸漸形成中秋節虎丘曲會。一邊賞明月,一邊聽崑曲,雅俗共賞,老少靡集,成為姑蘇中秋特有的雅緻景況。

  石湖串月:清代詩人沈朝初詩云:“蘇州好,石湖看串月。”姑蘇城西南石湖旁楞伽山,俗稱上方山,宋代范成大曾在此居住,有山有水,景色絕佳。石湖有古橋行春橋,此橋有十八橋洞。八月十五晚,至石湖行春橋看月,天上一輪明月,十八個橋洞下均可看見湖中有一個月亮倒影,名為串月。

  寶帶賞月:蘇州澹臺湖有座千年古橋,相傳為地方官捐出身中寶帶,帶頭募捐,百姓響應而建成,所以叫“寶帶橋”。此橋有54個橋孔,為江南名橋,中秋節夜,明月皎潔,明清時期市民就有到寶帶橋賞月之俗。試想:在此橋漫步,可見50多個橋孔下,湖中有50多個月亮倒影,何其壯觀!

  蘇州人在中秋節的食俗很豐富,有吃糖芋的,有吃糖炒栗子的,有吃水紅菱的,自然更免不了吃月餅了。

  蘇式月餅歷史悠久,始於唐代,盛於宋代。形如滿月,色澤油潤,皮層香酥,酥層清晰,餡心味美,工藝獨到。蘇式月餅品種繁多,有葷有素,有甜有鹹。鹹月餅有鮮肉、火腿、豬油、蝦仁等,甜月餅有白果、豆沙、玫瑰、椒鹽四種,還有薄荷、棗泥、乾菜、金腿、芝麻等等。各人可根據自己的口味,隨意選購。

  月餅貼片:蘇式月餅上面都有一張小小的紙片。這背後有個傳說。元朝末年,朝廷黑暗,張士誠舉義旗,老百姓紛紛響應,一路所向披靡,攻下常州、無錫等地,並向蘇州城進發。時值農曆八月中旬,一位聰明的讀書人想出了一個辦法,把贈送給親友的每隻月餅上都放一張小紙片,用毛筆書寫“迎張”兩字,其意思是相約迎接張士誠義軍。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蘇州不少家都照這個辦法做,相約響應張士誠起義軍。就這樣,相沿成俗,流傳至今。

  拓展內容

  中秋節簡介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北宋京師。八月十五夜,滿城人家,不論貧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說出心願,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間以月餅相贈,取團圓之義。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明清以來,中秋節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習俗,已遠沒有舊時盛行。但設宴賞月仍很盛行,人們把酒問月,慶賀美好的生活,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和家人“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的習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無限的熱愛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關於中秋節的習俗

  (一):賞月

  中秋節賞月中秋賞月是中秋節的傳統專案之一,《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至唐宋時期,賞月之風更加盛行,關於中秋的詩詞也層出不窮,包括辛棄疾的《木蘭花慢中秋》,蘇軾的《水調歌頭》。《東京夢華錄》更有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

  (二):賞月吃月餅

  賞月和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了,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電信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三):賞月賞桂花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四):賞月燒塔

  中秋夜燒塔中國南方的福建、江西、廣東、廣西等地農村很流行。塔身有碎磚和瓦片以及樹枝幹草等搭建而成。圓窯形,下寬上尖,內為空心,中秋晚上點燒,常常會有燒塔比賽,塔燒得越通紅越好,燒得越旺越有彩氣。

  (五):賞月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國內中秋送禮習俗

  秋收之際的中秋節,正是加強親族聯絡、增進感情的好時機,是一年當中僅次於年節的饋贈大節。中秋節日饋贈,稱為“賀節”、“送節”、“追節”,也稱“送節禮”,陝西醴泉稱“送秋節”。往往在節前數日甚至月初就開始趕辦節禮,相互饋送,路上行人往來如梭。直到今天,中秋節前送節禮的習俗依然盛行,幾乎等同於年前送禮賀節。一般送禮要趕在節前,但也有在節後送的,如在甘肅洮州,中秋節後第二天以餅果饋送親戚。

  作為團圓象徵的月餅和時鮮的瓜果都是饋贈佳品。其他節物各地多有不同,如在廣東東安要送糖飴;在湖南藍山,親友間多饋贈鴨;在江蘇六合,家家以菱藕、蹲鴟、糖餅相饋贈;在四川江津,中秋前一日互相饋贈餈餅,取意其圓;福建同安分節前一二日,親友間互送月餅、番薯、芋魁,中秋時以此祀先和祭神;在臺灣嘉義,節前人們互送月餅、文旦、麻餈,等等。

  中秋送禮習俗頗多,如在江蘇地區,必要送禮的有學徒向師父送禮,分家的'兒子給父母送禮,女婿要給岳家送禮,書塾學生要給教書先生送過節錢。其中,最重要的還是親戚之間互贈節禮。

  母家給女兒家送禮,較為普遍的中秋送禮習俗。在河南新安,母家攜棗糕(用面疊作數層,下大上小,內夾棗)、月餅、梨、柿、石榴等看視女兒,稱為“送糕”。在山東泰安也有八月十五看閨女的習俗,節前家家戶戶買上月餅、鯉魚之類的禮物,挑擔、騎驢、坐車,去看望自家已出嫁的閨女。

  對於新嫁女,母家送禮更為隆重。在浙江烏青,有新嫁女的人家要以盤或箱盛月餅,送至女兒家,叫做“致秋節”。浙江雙林的新婦之母家必備果品、粉圓(意為團圓)相送。在江蘇高郵,孃家給新出嫁的女兒送節禮,但不留餐。在福建福鼎,父母給已出嫁的女兒送中秋節禮,第一次送節稱“送頭年”,禮品要豐厚,以中秋粿、月餅為主,再加酒、雞、鴨。其中,中秋粿又有白粿(米漿加鹽蒸熟)、糖粿(米漿加紅糖蒸成)、肉粿(米漿加鹽、肥豬肉、蔥頭油、蔥葉等蒸熟)、芋蛋粿(也稱檳榔芋粿)等各種,粿圓味美,象徵團圓。女兒收下中秋粿和月餅,其它禮品一般退回,再添上幾種禮品為壓禮。收下的中秋粿,切成一塊塊,分給鄰居和親戚、朋友,叫做“分頭年粿”。

  有些地方會有要給外孫、外甥送禮的中秋送禮習俗。在福建藤山,凡為外祖父母者,必以中秋餅,附以鯉魚餅送給外甥孫。在江蘇高郵,外婆要在中秋這天送給外孫扎制“寶塔”,直到外孫十歲為止。在福建福鼎,當舅舅的每年中秋節都要送給外甥中秋餅和柚子,有幾個外甥就要送幾份,直送到外甥16歲為止。

  當然,也有女婿要給丈人家送禮的中秋送禮習俗。如在浙江溫州,女婿送丈人的禮品,一般是一對鴨子加魚、肉、豆糕。回盤用三錦、粉幹、雪梨。有外孫的,必須加大月餅和“賞月食”。在浙江樂清,中秋這天女婿、外甥、乾兒需向岳父母、舅父母、幹父母饋贈禮物,俗稱“望八月十五”或“望中秋節”,禮物有粉幹、魚、肉等。女婿望第一個中秋要有鴨、魚、肉等六樣禮物,其餘禮物則以月餅為主,其次是芋艿和茶食包等。送時還帶著絲竹伴奏,饒有情趣。

  其他饋贈禮節,如在福建福鼎,當年有父母或長輩過世的人家,過中秋節時不能蒸中秋粿,要由出嫁的女兒或親戚給家中送來中秋粿和月餅,稱為“送孝”。在江蘇高郵,此日求婚者多帶著雄雞、鵝、藕、月餅去女家“追節”。這些都是一些很有風情的中秋送禮習俗。

【中秋節習俗:燒斗香走月亮】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