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營造和諧氛圍的課堂

營造和諧氛圍的課堂

營造和諧氛圍的課堂

  營造和諧的語文課堂

  【摘 要】作為關注學生情感的語文教學,不僅要把詩情、文情傳送到學生心中,而且要精心地給學生提供表達自我認識,評價情感的條件。教師要積極參與到課堂的情感互動活動中去,建立師生之間的良好情感關係,創設和諧、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以心施教,以情激情,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的多層次互動,使學生的情緒處於活躍振奮的積極發展狀態。

  【關鍵詞】民主和諧 實踐 處理資訊 協作分享

  羅傑斯說過:“創造活動的一般條件是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只有心理安全才能導致心理自由,也才能導致學習的創造性。”語文課堂必須營造寬鬆、自由的學習氛圍,構建和諧課堂,才能更有利於學生創造性的學習。在教學中,我採用以下幾種方法營造和諧課堂,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把微笑帶進課堂——為學生構建一個樂學的環境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把“樂學”作為治學的最高境界。怎樣使學生“樂學”?那就是要為學生構建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從根本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燃起學生求知的渴望之火。正如特級教師李希貴所言,“以什麼樣的精神狀態和情感方式投入學習,比怎樣學習、學習什麼更重要。”如教學《沁園春·雪》一文時,課堂上開展朗讀比賽,學生非常踴躍,他們讀得抑揚頓挫,鏗鏘有力,特別是幾個男生讀出了豪放、磅礴的氣勢,教室裡時時響起熱烈的掌聲。我趁勢而入,放開手讓學生講解,沒想到他們對字、詞、句的理解會如此透徹。以前總怕學生不懂,什麼都講,面面俱到,既耗時又耗力,收效卻甚微。(教學論文 )很多實踐表明,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期待是透過微笑來傳遞的,而學生會在這種愛的感召下,受到鼓舞,從而親其師,信其道。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應儘量地捕捉、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當學生髮現自己的見解被肯定、被鼓舞、被信任時,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自然的就被激發了出來。我們的語文課堂也會因為學生的群體智慧煥發出奪目的光彩。

  二、把實踐帶進課堂——為學生提供表演的舞臺

  《語文課程標準》在闡述“課程的.基本理念”時,其中有一段話很值得品味:“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並不長的一段話裡竟一連三次提到了“實踐”,這證明了,指導思想上有意突出和強調語文實踐。什麼是語文實踐?通俗地說,就是要學生在與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親密接觸中,透過理解、感悟、積累、欣賞、評價等學習活動,真真切切地掌握一些運用語言的本領,使語言文字真正成為自己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成為學習人類文化的門徑。語文課堂上,教師可選擇有代表性的課文,讓學生自編、門導、自演課本劇。例如在教學《孔乙已》《我的叔叔于勒》《愚公移山》等課文之後,我利用一節課讓學生以語文課代表為首舉辦一次課本劇表演賽,並建議他們自行擬定比賽規則。結果人人參加了,還評出了“優秀表演家”,既加深了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表演能力,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感受到了語文的魅力所在。讓文字產生“動感”,要讓學生“動情”,就要讓學生與文字產生共鳴。學生透過參與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讀思——情感產生,交流——情感提升,朗讀——情感昇華,寫作——情感內化。

  讓學生到社會大課堂中去發現語言現象,積累知識。如:調查市場供求雙方的情況,聽取工人對企業發展的意見,瞭解鄰里之問對社群環境的議論,徵集民諺農謠,廣告招牌用語……學生漸漸領悟到社會實踐原來也是語文學習不絕的源泉,是豐富的知識寶藏。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又培養了學生學習語言,做生活有心人的良好習慣。“語文教學與社會和家庭密不可分,言語習得又是多途徑的……語文教學工作比其他學科的教學工作更復雜,決定語文科的教者與學者要承擔多重角色,開展多重活動。”學生在具體的活動中開闊視野,從小樹立服務於社會的觀念,切實提高自己的語文素質和語言能力,讓學習語文的能力在相應的言語活動中積澱養成。這些如果反作用於課堂教學,學生就會學得興致盎然,輕鬆愉快;教師的教學點撥也易明易通,事半功倍,可以大大充實語文課常教學,提高語義教學質量。

  三、把幫助帶進課堂——為學生尋找成功的捷徑

  古人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是學生未來發展,終身學習的需要。

  l.教給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方法。語文課中,教師應鼓勵學生針對課文內容,結合現代社會發展環境,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如:教學《端午節》這一課時,課前我佈置學生收集本地過端午節的習俗,課中讓學生把習俗對比,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瞭解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再讓學生根據收集整理的資訊,談談感悟,從而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民俗文化的情感。

  2.教給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語文課堂中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引導學生自主提出問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問題,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學得靈活。在教學《背影》一文時,我先引導學生根據標題提出問題,學生一聽是讓他們提問,積極性來了,都爭先恐後地舉起手急於表達,紛紛提出以下問題:文中寫的是誰的背影?是什麼樣的背影?為什麼作者非要寫父親的背影?這些問題學生讀課文後迎刃而解。於是學生又有了新的問題:浦口車站送別,父親說好不送的,為何後來又親自送?買橘子回來後,父親撲撲身上的泥土,為何顯得輕鬆?作者為何幾次流淚,每一次流淚都是為什麼?提出的問題中,絕大多數問題學生都能自行解決,只有少數問題需要教師作點撥。這樣一來課堂氣氛活躍了,師生關係和諧了。

  3.對課堂生成的資訊進行重組。當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之後,就會生成大量資訊。而對於這些資訊,我們又要區別對待。只有教師對課堂上這些生成性因素進行巧妙把握,才能提升我們課堂教學的價值,才能使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也才能讓學生的靈性得以真正釋放。

  總之,良好、寬鬆的和諧課堂,是學生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是教師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是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發展的溫床。

【營造和諧氛圍的課堂】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