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淺析國小閱讀教學中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論文

淺析國小閱讀教學中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論文

淺析小學閱讀教學中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論文

  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位置。閱讀教學的質量直接關係著小學生的語文水平。目前,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間題較多、效果較差。主要原因是閱讀教學因循守舊,沿襲的還是以前“講讀法”的老思路,即以課文的段落為序,從通讀全篇到劃分段落,然後逐段講讀,跟著一連串的問答,最後歸納中心思想。在這一過程中,主要是老師講讀為主導,幾個尖子學生回答問題,大多數學生都是被閱讀和被學習的狀態,成了“坐客”和“旁觀者”。因此,閱讀教學迫切需要新的教學思路。

  首先,要克服閱讀教學的模式化傾向。第一,要根據課文的屬類確定教學方法。現行統編小學語文教材把課文分成三類:講讀課文、閱讀課文和獨立閱讀課文。三類課文的性質不同,要求不同,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也應有所區別。第二,要根據文章體裁確定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材中文章的體裁豐富多樣,記敘文、科普文、說明文、應用文等體裁各具特點,教學方法要因文而異。第三,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確定教學方法。學生掌握知識是由易到難、由淺人深、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逐步提高的積極思維過程,是教學必須遵循的客觀規律。教師只有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著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指導學生去讀、去想、去練,才能培養他們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打好初步的讀寫基礎。

  這就是我們要探討的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自主是因為每個孩子個性不同,發展程度不同,思維方式不同。比如在課堂上,有的學生喜歡大聲朗讀,有的學生喜歡默讀,還有的喜歡邊讀邊畫邊作注。這些閱讀方法不分對錯,只是習慣不同而已,教師不應該厚此薄彼。所以,教師也不必常常下這樣司空見慣的指令:下面請大家齊讀課文第三段,請大家一起朗讀這首詩等。這樣朗朗的讀書聲貌似達到一定的課堂閱讀效果,但實際上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沒有多大意義。另外,由於每個孩子的年齡或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長環境不同,對於同一篇課文也必然有不同的理解。當然,孩子們的理解和老師預設的答案也可能有很大不同。這個時候,老師的引導意義在於,千萬不要遏制孩子們五彩繽紛的`思想果實,只要他們的理解是積極健康的,就要給予充分肯定,這樣才能鼓勵每個孩子的個性和創造力。“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文字的多角度理解,本來就是正常的。教師千萬不要一刀切。

  《語文課程標準》中還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核心思想“是以全體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中心,以學生的主動參與為途徑,以學生的個性發展為目標,讓學生在參與中生動活潑地發展,在發展中積極主動地參與,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擁有同等的參與和發展的機會”。合作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也包括學生與老師之間的合作。以一篇課文而言,因為每個學生的理解不同,可以在課堂上倡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建立小組式學習模式,先是在小組內部互相學習,交流心得。幾個學生的思想火花經過碰撞後,說不定能得出更為精彩的觀點。因為課文字身都是經過教材編選者精心選擇的,一般都是文質兼美的,能夠為學生語言的積累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量。而合作學習更強調學生的交際能力、語用能力,更強調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勞動、共同學習與創造,在互動的對話與交際中更能突出語言的表達,更能理解語言的內涵。

  以杜甫的古詩《春望》為例,我先讓學生提前預習,瞭解一下這首詩的寫作背景。學生們有的到網上查詢,有的去圖書館蒐集資料,(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因此,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介紹蒐集來的資料,雖然費時較長,但這樣一方面加深了學生對所搜資料的認識,同時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兩得。同學們都瞭解了詩歌的寫作背景:公元755年,唐朝歷史上發生了“安史之亂”。安祿山和史思明的叛軍攻人長安,長安幾乎成了一片廢墟。“安史之亂”導致很多人家破人亡。杜甫在投奔唐肅宗的途中也被叛軍抓到長安。757年三月,春回大地,但物是人非,長安城滿目荒涼,杜甫觸景生情,揮筆寫下這首感時恨別、憂國思親的五言律詩。

  瞭解背景後,讓學生初讀古詩文,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朗讀或齊讀。讀時只要做到讀準字音,不隨意丟字或添字,把詩讀正確即可。而對詩中重點字詞和整首詩的理解,完全放手讓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比如對於首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無奈和淒涼。“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這句中,花為什麼會流淚?鳥為什麼會心驚?這些都可以交給學生自己先去體會。關於首句中的“破”字,有的學生說是“繁華的長安城被叛軍燒殺搶掠之後破敗不堪”,有的說是“長安城雖然被攻破、佔領,但山河依舊壯美”……理解了重點字詞,整句詩的理解就水到渠成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幫助學生總結理解重點字詞的幾種方法;查字典、看課後註釋、聯絡前後詩句、和同學交流等等。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接下來,我讓學生把感受到的這首詩的情景畫成一幅畫或寫成一首現代詩。這樣就要求學生在深刻理解原詩的基礎上,把這首詩的意境表達出來,是對詩歌更深一層的理解。

  在這首古詩的學習中,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步步深人。而無論是重點字詞還是每句詩或整首詩的理解,都是學生自主、合作完成的,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快樂中,能夠領會到古詩學習的基本方法,這對於他們自己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大有裨益。 就合作學習本身而言,它的目標、價值追求和教育理念在不同學科之間都是一致的。因此這種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同樣適合英語、歷史等其他科目。

  無論如何,閱讀教學的根本在於“讀”,只有有了適合學生閱讀的文字,有教師的恰當引導,學生才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接近文字閱讀的本質,這樣,閱讀教學才會收到應有的效果。

【淺析國小閱讀教學中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