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心理學>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職業學校道德教育研究與實踐的論文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職業學校道德教育研究與實踐的論文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職業學校道德教育研究與實踐的論文

  摘要:結合當下職業學校學生實際,基於積極心理學審視傳統道德教育,構建“積極認知、積極養成、積極實踐、積極感悟”四層遞進的“積極德育”育人模式。實踐證明,“四層遞進”的積極取向道德教育策略和途徑育人效果顯著,能有效地培養受教育者的美德,塑造健全的人格和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

  關鍵詞:職業學校;積極心理學;道德教育;積極德育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誌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7)10C—0003—04

  道德教育是對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以道德影響的活動,內容包括髮展學生的道德認識、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行等三個密切相關的方面。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要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2014年教育部最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大綱》規定了國家對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和學生德育的基本要求,為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明確了目標。目前職業學校德育工作中,傳統消極取向的道德教育方式仍是主流,受教育者的問題、缺點、不良品行和習慣成為學校和教師的關注重點。如何改變傳統消極取向的德育思維,樹立積極道德教育理念,結合職業學校學生實際情況,研究和探索積極取向道德教育的策略和途徑來培養職業學校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行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職業學校道德教育現狀分析

  教育有三大目標:第一是糾正人的缺點,幫助有問題的人消除問題並得到發展;第二是使人成為一個具有一定的知識、能力和社會道德的人;第三是在對人進行鑑別的基礎上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1]

  當前國內教育,特別是道德教育,很多學校和教師往往將重心放在第一項任務上。職業學校甚至過度關注學生的問題、缺點和不足,而對他們的優點、長處和潛能關注不夠,從而導致職業學校道德教育的取向出現了偏差,教育效果弱化。部分學生畢業時存在一定社會道德和職業道德風險,在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很可能發生偏離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家庭美德的現象,給社會、企業和家庭帶來潛在的隱患,造成各種有形和無形的損失。

  沒有考上普通高中的初中生是當前職校生的主要來源,很多學生長期處在學業不良狀態,多次的挫折與失敗,形成了不正確的歸因,認為自己再努力也不能成功,因而主動地放棄了努力。還有部分學生因為本人或家庭等原因,在學習、生活、社會交往等方面存在著相應的缺點和不足,很少得到班主任老師的表揚,長期被忽視,便逐漸喪失了自尊心,變得焦慮、消沉和信心不足。

  因此,大多數職業學校的教師和家長就更加容易形成消極道德教育傾向,以自我為中心,忽略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關注重點和主要工作變成了糾正問題、修補缺點和治病救人。同時,在當前職業學校道德教育實踐領域中,大量充斥著灌輸、規訓、懲戒和管制等措施和手段,嚴重壓制了學生積極認知、積極體驗、積極感悟的自我完善和發展能力。正是這種普遍消極的德育教育取向,使得現行職業學校道德教育效果並不理想,導致了“職業學校道德教育弱化,學習不快樂,教育實效不高;學生煩,教師累”的客觀現狀。

  二、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道德教育

  “積極”來源於拉丁語positism,英文是positive,有“確實的、肯定的、潛在的”和“正面的、正向的”意思,也就是說既包括外在積極取向的品德行為,也涵蓋內在的積極潛能和意願。

  (一)積極心理學與道德教育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創始人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塞裡格曼,他意識到二戰以來心理學主要致力於人類心理問題和疾病的解決和補救,而忽略了人本的優勢和潛能。因此,積極心理學不僅要關注人的問題和不足,更加要關注人的優點和建設性力量;既要治療痛苦和疾病,更要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幫助眾人實現幸福人生的價值。[2]經過很多學者、專家的努力,目前積極心理學在研究人類美德、積極力量方面已經有比較完善的實驗方法和有效的測量手段,並且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和應用。

  在積極心理學的影響下,積極取向已成為國內外道德教育研究的新方向、新趨勢,國內一些基礎教育和職業教育院校,都開展了體現積極取向理念的、形式多樣的道德教育創新與實踐活動。學者們也逐漸開始接受突出學生主體、中心地位,強化他們自身的潛能和力量,構建積極的氛圍和教育關係,透過積極認知、積極實踐和積極體驗感悟等積極、正向的策略和途徑來培養他們積極的道德品行和人生態度。

  (二)積極道德教育內涵特徵和根本目標

  道德教育的核心是“重視人、滿足人、發展人、成就人”,要努力探索促進人“成為人”的各種積極取向措施、途徑與方法。[3]

  1。積極道德教育的內涵特徵

  積極道德教育是傳統道德教育與積極心理學理論的有機結合,把成功的快樂和積極的體驗作為道德教育的內在機制和關鍵環節,透過受教育者的積極認知、積極實踐和積極感悟來培養和固化積極道德品行。同時,當受教育者經歷了大量的積極體驗和感悟後,也會進一步促進對積極道德教育的認知能力和實踐興趣,以更加積極的取向來評判自我、他人和社會。

  積極道德教育以肯定受教育者的優點和長處、激發受教育者的積極動機和潛能實現為主要途徑,消除不良道德品行為輔助手段,重點體現“以人為本”的道德教育創新思維與實踐路徑。積極道德教育從受教育者已有的優良道德品質出發,透過肯定、鼓勵、欣賞、強化等積極、正向為主的道德教育策略和方法,營造充滿尊重、真誠、理解、關愛、信任的道德教育關係,以受教育者的積極認知、養成、拓展和感悟為閉環的發展策略和途徑,激發他們美德培養的主觀願望和內在動機,加快積極道德品行的發展,並在美德培養的過程中消除問題和缺點,遏制不良品行的萌芽與出現。[4]endprint

  2。積極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標

  積極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標是培養美德,促進受教育者的良好品行的增長與發展,而不僅僅是消除或減少問題和不良品行。積極道德教育首先關注受教育者的優點和長處,重點是培養美德、挖掘潛能,同時輔之以不良品行的矯治和修正,透過挖掘和發揮受教育者潛在的善良和美德,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激勵和自我發展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行和積極的人生態度,獲得把握幸福人生的能力。因此,完整意義上的道德教育,應該將培養美德與消除不良品行二者有機結合起來。

  三、“四層遞進”的積極道德教育實踐

  積極心理學中的“習得性無助”是指在面臨不可控的情境時,無論動物還是人類,如果意識到無論怎樣努力,都不能改變不可避免的悲觀結果後,就會產生放棄努力的消極認知和行為,形成喪失信心、絕望無助和心理抑鬱等不良情緒,導致相應的心理和行為偏差等問題。很多中職學生一直遭受學習、考試等挫折,反覆的失敗使他們失去了信心,產生厭學情緒,部分學生甚至產生嚴重的心理障礙,這便是“習得性無助”的體現。既然“習得性無助”是後天“習得”的,那麼就可以透過積極的措施和訓練來逐步形成“習得性樂觀”,養成積極、穩定的人格特質。

  為此,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學校近年來一直在探索和嘗試積極取向的道德教育,在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的支援下,逐步將積極心理學相關理論和研究成果引入學校道德教育,構建了“積極認知、積極養成、積極實踐、積極感悟”四層遞進的閉環式積極德育育人體系。如圖1所示。

  (一)積極認知:積極品德培養的基礎

  透過營造積極的校園文化氛圍,依託“青愛小屋”開展青春期教育、實施“美德課程”,使學生逐步形成積極的自我認知與判斷,在意識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時,更要看到自己的優點、長處和潛能等積極力量,並逐步形成對社會和他人進行積極感知和評判的能力。

  1。課程引領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團輔課程,在每學期開學初按班級開設,與學生進行交流和心理輔導,讓學生開啟心扉,掌握交流技巧,健全心理素質。學校與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公益專案小組共同開發的積極道德教育“幸福課程”,連續三年六個學期分別開設“積極自我、積極情緒、積極投入、積極關係、積極意義、積極成就”6大模組和24種積極品質的“幸福課程”,使學生掌握提升自我幸福感和樹立積極人生態度的方法。

  2。心理疏導

  心理疏導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透過心理測量、建立檔案、開展心理疏導等途徑,築牢了心理危機的防火牆。學校利用心海軟體症狀自評量表SCL—90對所有新入校學生進行心理測量和分析,建立班級學生心理檔案。同時,學校還依託“青愛小屋”,透過網上預約,定期接受學生的心理諮詢,並透過沙盤模擬、宣洩放鬆等多種形式為學生釋放壓力,舒緩情緒,調節心態。[6]

  (二)積極養成:積極品德培養的根本

  養成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一輩子受用的好習慣。學校構建了“文化潤德,行為鑄德,孝善養德,勞動礪德”為內容的積極養成方案和實施途徑,建立“學校、系部、班級”為架構的三級實踐網路,透過“每日一掃、每週一孝、每月一善;勵志晨跑、激情出操、整潔宿舍;瘋狂早讀、專心課堂、安靜自修”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行,透過在系部、班級之間進行相關活動的考核、比賽和展示,激發師生參與的積極性。[7]同時樹立先進典型,透過各種途徑和形式表揚在各個方面做得優異的學生代表,以榜樣的力量引領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斷提高學生美德養成和踐行的自覺性、主動性,實現知行合一,努力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透過多年來的堅持與發展,積極養成效果顯著,實現了“人人禮貌待人,儀表樸實大方,宿舍整潔有序,用膳文明友好,晨練天天勵志,做操振奮有力,早晨書聲朗朗,上課認真專注,自修緊張安靜,考試誠信真實”的良好局面。

  (三)積極實踐:積極品德培養的重點

  “學生的事學生管,大家的事分頭幹”。大大小小的學生活動如校園衛生管理、宿舍管理、用餐、早鍛鍊、晚自修、出操、班會等活動,以及各級各類的學生文體社團、俱樂部、創新創業團隊的社會實踐等,都由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自主安排和實施,鍛鍊事務協調、團隊協作和問題處理能力。

  透過形式多樣的`社團組織、志願者群體、體育俱樂部、虛擬公司和創客空間,打破專業、年級和班級的界限,志向和興趣相同的學生組合在一起,發揮特長、挖掘潛能,透過各種各樣的團隊活動,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豐富社會實踐經歷,培養協作精神,提升綜合素質。很多學生透過這些實踐活動的洗禮和歷練後,自信心明顯提升,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個人的溝通和表達能力得到加強,團隊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則更加強烈。

  (四)積極感悟:積極品德培養的目標

  積極感悟能促進學生對道德理論知識達到更深層次的理解,更好地對社會、他人和自身道德行為進行評價和判斷,提高道德倫理的辨別能力,逐步實現道德動機的內化和道德言行的自律,有利於個體良好習慣養成和道德情操的昇華,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的道德和價值取向。積極認知是積極養成和積極實踐的基礎,而積極感悟是積極養成和積極實踐的目標,透過積極感悟,激發和形成學生主動的、自覺的道德意識和覺悟,反過來進一步促進積極的認知、養成和實踐的深化和發展,繼續固化個體積極的道德品質,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為,提升學生對社會、他人和自己道德品行的評價和判斷力,是優秀品德形成的標誌和道德教育成效評價的依據。

  實施“積極認知、積極養成、積極實踐、積極感悟”四層遞進的閉環式積極道德教育以來,學生的道德品行和職業素養明顯提高,大大提升了用人單位對學生品德行為和職業素養的認可度和滿意度。

  四、結語

  消極取向的道德教育無論在傳統社會還是當今時代都普遍存在,當前職業學校的實際情況和社會背景決定了積極取向的道德教育,即積極道德教育在職業學校推進的必要性。江陰中等專業學校提出的“四層遞進”積極道德教育模式是在積極心理學理念、成果的啟發和影響下,反思傳統消極道德教育,對過去、現在存在的傳統消極取向的道德教育的革命性和顛覆性改變,並對這種積極取向道德教育的理論思想和實踐策略進行行動研究和實證探索。研究成果於2014年獲得了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得到了大家的認可。近年來,省市德育現場會相繼在江陰召開,起到了很好的示範輻射作用。

  雖然在過去幾年的研究和實踐過程中,學校積極道德教育取得了較為豐富的成果和成效,但有些方面還需繼續深化:一是在學生幸福感資料的監測方面,目前只是對2016級入選的新生進行了測試,今後要持續對所有學生和教師進行監測,然後統計、分析和對比,進一步指導今後的研究和實踐;二是“四層遞進”的積極道德教育育人模式目前在學校層面的探索和實踐比較多,今後要增加家庭教育和社會實踐在積極道德教育中的比重,並開展相應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

  參考文獻

  [1]任俊。西方積極教育思想探析[J]。外國教育研究,2006(5)。

  [2]克里斯托弗·彼得森。積極心理學[M]。北京:群言出版社,2010。

  [3]魯潔。做成一個人——道德教育的根本指向[J]。教育研究,2007(11)。

  [4]周圍。積極道德教育[D]。南京:南京師範大學,2011。

【積極心理學視域下的職業學校道德教育研究與實踐的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