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月光曲》的課堂實錄及評析

《月光曲》的課堂實錄及評析

《月光曲》的課堂實錄及評析

  【課堂實錄】

  師:來讀一讀課文的題目。讀得響亮,他是我們的課文題目,也是貝多芬的一首夜曲,你再把他當作樂曲讀一讀。

  生:讀。

  師:你猜一猜這是一首怎樣的曲子。你最想幹什麼?

  師:語文課不是音樂課,音樂的旋律要到課文中去聽,輕快速瀏覽,找一找月光曲的旋律。

  生:快速瀏覽,第九節。

  師:讀一讀,你聽出了月光曲是怎樣的旋律?

  生:自學。

  師:月光曲是怎樣的旋律?

  生:平和的旋律。

  師:讀出來。

  生:“他好象面對……”

  師:你聽出了怎樣的變化?

  生:越來越高。

  師:再後來你聽出了怎樣的月光曲。

  生:激越的……高亢的月光曲,……

  師板書:

  旋律 舒緩 起伏 激越

  師:你來讀出高亢的月光曲。一起讀,讀出這種高昂的旋律。這是我們從文字中聽出的旋律的變化。再來讀讀這段文字。

  生:個別讀。

  師:讓我們靜靜地聽一聽月光曲(師介紹第一第二第三樂章)問:為什麼笑,猜對了嗎?看來我們都有一雙發現音樂的眼睛。讓我們走進貝多芬創作的過程,讀讀課文,體會貝多芬怎樣的心情?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會有什麼感覺?

  生1:很輕鬆。

  生2:很平靜。

  師:再讀讀,注意抓關鍵詞。

  生3:我覺得貝多芬欣慰,聽到在這幽靜的小路上聽到有人彈他的曲子。

  師:帶著愉快的心情,他走進了小屋,有人說,彈琴知音,談話知心,讀讀他們的對話,體會他們的心情。

  生1:姑娘很想彈好這首曲子。

  師:讀讀相關句子。指導讀。

  生2:小女孩很想聽貝多芬彈這首曲子。

  生3:姑娘很無奈,只聽過幾遍。

  生4:哥哥很難過,不能滿足妹妹的願望。

  師指導讀出哥哥難過的心情。

  生5:姑娘很沮喪。

  生6:姑娘的心情很矛盾。

  師:他體會到矛盾的心情,你體會到了嗎?從哪裡體會到的'?

  生:“……隨便說說”。

  師:為什麼這麼說?屋外的音樂大師是怎樣的心情?

  生1:貝多芬同情他們,想立刻進去為他們彈。

  師:板書:同情。貝多芬走進屋子又是怎樣的心情?他看到了什麼?讀一讀。

  生:讀“……窗前……”

  師:太輕鬆了,再讀一遍。你聽出了貝多芬當時是怎樣的心情。

  生:十分感動。

  師板書:

  感動

  問:貝多芬怎麼彈完一首又彈一首,讀讀這三段,想想為什麼?

  生:輕聲讀,師巡視指點。

  生1:因為姑娘聽出是貝多芬。

  生2:姑娘是他的知音。

  師:從哪裡感受到姑娘是自己的知音?

  生:姑娘從音樂中能悟出貝多芬的情感。

  師:讀讀盲姑娘激動的句子。

  生:齊讀。

  師:知音難求。查了資料,有人知道貝多芬的性格嗎?

  生:性子直的人,很耿直,性格狂燥。

  師:貝多芬一生很孤獨。就在茅屋,貝多芬遇到了一個懂自己音樂的人,激動的又何嘗是盲姑娘,貝多芬也非常激動。

  生:齊讀盲姑娘激動的句子。

  師:出示圖片,師深情過渡……面對這如水的月光,面對這盲姑娘,此情此景,靈感彙集指間,讓我們再來聽一聽這首曲子。

  生:欣賞。

  師:讀讀第九段。

  生:配樂深情朗讀。

  師:美中不足:“似的”沒有讀準。

  在英國有句諺語:音樂是耳朵的眼睛,讀了月光曲,就理解了,貝多芬也給了盲姑娘一雙眼睛。

  生:讀讀下面的句子。

  生:齊讀最後一段。

  師:從“飛奔”感受到貝多芬怎樣的心情?

  生1:著急。

  生2:十分欣喜。

  師:一種欣喜,一種激動。

  總結:

  這被音樂界譽為美麗的傳說,這傳說最打動人的是什麼?

  出示:

  情感是一切藝術的靈魂。

  板書:

  月光曲

  情感 旋律

  愉快 舒服

  同情 起伏

  激越 感動

  【專家點評】

  1、課堂教學主線清晰,圍繞月光曲進行教學:

  從曲子的旋律到曲子的情感,再到誕生的過程,一直延伸到折射出的人物的情感。這樣的思路讓我想到了竇桂梅老師。

  2、貝多芬的性格,然後他遇到了一個喜歡他、理解他的姑娘,貝多芬是多門的感動?可見這樣的情感撞擊了貝多芬的心靈,因此它急性創作了這樣的曲子。不知這樣的傳說想象是否真實,把這種普通人的情感傳遞給了學生。我們很多語文課往往把普通人的情感漠視了,一個曾經說過,一個人力普通情感有多遠,就離文化有多遠。我覺得這樣的設計更利於學生走進文字,走進人物內心。

  3、沒有分析,而是引導學生逐層感悟。要引導學生到課文中走一個來回,環節不多,但步步深入。

  4、評價語言力度大而不失中肯。

  一點商榷:

  在精緻的同時是否老師佔據課堂教學的時間太多了一點?許多地方是點到為止,學生自我解讀的時間和程度還不夠,如果在讓學生走進去一點,我想可能學生的感受會更深刻一點。公開課殘缺一點怎麼辦?如果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的話,那殘缺一點就一點吧。

【《月光曲》的課堂實錄及評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