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探討衛生職業教育論文

探討衛生職業教育論文

探討衛生職業教育論文

  摘 要:針對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發展現狀,從體制、辦學思路、認識、供求等方面進行分析,以期對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改革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一、中等衛生職業教育面臨的新形勢

  1、基礎素質偏低但仍具有可塑性

  雖然國家大力提倡發展中等職業教育,對於中職畢業的學生也建立了良好的上升發展通道,但是隨著高校的擴招,專科層次招生為了有足夠生源,降低錄取標準,初中畢業生上高中讀大學意願加強,導致中等職業學校一般為學習成績較差,且沒有達到高中錄取分數線的學生。這些學生年齡一般在15~18歲,存在年齡小、自制力差、沒有系統的學習方法和習慣等特點。但是,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存在較強的可塑性,如果能有良好的發展平臺和嚴格的管理措施,符合教育理念,仍然可以有較好的發展。

  2、教育目標明確清晰,上升通道暢通

  隨著國家醫療服務的改革,城鎮醫療社群化、基層化,社會人口老齡化,人們的保健意識加強,為廣闊的醫療市場帶來契機,也給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帶來了發展的機遇。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應做到培養目標清晰,培養目的明確,為社群醫療、鄉鎮醫院、養老服務機構等培養具有紮實的護理專業知識、較強的臨床能力、強烈的服務意識的複合型護理工作者。在此基礎上,對於有信心、有願望想到更高層次的學府深造學習的畢業生,可以透過對口升學等方式考入心儀的高校,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成為更高層次的護理人才。

  3、社會對護理人才技能要求更高

  一名優秀的護士不僅需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護理技能,還要具備愛心、耐心、細心、責任心等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與品質,學會接人待物、處理醫患矛盾,學會尊重患者、與患者進行良好溝通。職業操守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服務性的特點,這就對護士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衛生職業教育在實際培養學生的過程中,應從各個角度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地培養學生的基本素養與專業技能,才能夠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護理人才。

  二、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等衛生職業教學主要是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講授為主、以考試成績為評價標準的傳統教學模式,由於其教學目標不明確,基礎知識與“三維目標”的結合不到位,學生教學教案當做任務機械地完成甚至抄寫,教學過程多憑經驗完成教材內容的講解而忽視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對教學效果和學習結果的檢測只通過簡單的試卷檢測,教學效果與期待值相差甚遠,而逐漸被淘汰。

  1、基礎知識內容複雜,技術知識不完善

  目前,護理教育課程設定存在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實踐教育的現狀,學生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術含量不高 ,學習內容要麼難度過大、不易理解,要麼過於基礎化、知識閉塞,這種參差不齊的教學內容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同時,教學內容滯後或理論與實踐脫節,也影響了學校的發展和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導致學生從學校畢業之後,無法較快地適應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護理教育的專業課程設定應將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做到“兩手抓”,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根本,為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創造學習的平臺。

  2、教師以及使用的教材知識更新慢,滯後於時代的發展

  在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模式還不完善的條件下,學生對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仍然依靠教師和教材。目前,臨床護理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產品的發展變化日新月異,而實際教學過程中使用的教材的更新週期較長,有時甚至會出現實驗教材與實際技術操作發生脫節的現象,擔負培養學生任務的教師因為長期從事教學工作,疏於臨床治療,又沒有進修深造,導致護理臨床知識和技術的更新慢,這就會導致學生畢業走向崗位之後難以適應護理工作的進度和要求。

  3、臨床技能和基礎知識仍有較大脫節

  學校教育不應該與實際工作發生脫離,教育的落腳點就是幫助學生對職業做出恰當的'選擇,利用課程或專案提高學生的實際經驗,這是國家目前倡導的現代學徒制的教育理念。熟練的實際操作經驗和來自一線導師的指導,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理論聯絡實際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更加豐富的知識,提高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技術水平和特定情況下需要的情感態度的洞察力。然而,中等衛生職業教育仍以基礎知識的學習為重點,而臨床經驗和技術的學習等職業訓練較為貧乏,理論與實踐仍然存在較大的脫節,導致學生畢業之後,即使擁有較優異的基礎知識,但因臨床實際經驗的嚴重缺乏而很難實現從學校向護理工作崗位的過渡與轉換。

  4、教學模式中學生仍然未充分發揮學習主動性

  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學生將來走向工作崗位做準備,尤其是護理工作崗位,要求學生不僅全面接受知識和技能,還應具有終身學習、與時俱進的思想,這樣才能順應社會的發展而不被淘汰。目前的職業教育大多是基於績效的教育,依據要求學生必須完成的學業任務進行預期評估,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加之教學模式固化傳統,不注重技術和態度的培養,淡化學生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和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在完成學業任務的過程中,常以被動地接受知識和經驗為主,難以充分發揮思考能力和創新能力。在這種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下,成績較差的學生無法及時消化知識,考試成績不如意直接導致學生厭學,成為一個“讀死書,死讀書”的缺乏獨立思考和實踐能力的人,進入社會也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近年來,由於社會需求和科技進步對護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培養模式也提倡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觀,但學生的整體能力培養仍然停留在被動的學習狀態,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5、缺乏對學生在護理工作中的服務意識的培養

  護理基礎知識的學習以及專業技術的掌握都是為了能夠更好地走向護理工作崗位,但護理專業自身的特點決定了只有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並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護士。在護理工作中如果沒有服務意識,面對服務物件,知識和技能都不能得到較好的發揮和運用。這種服務意識並非是到了工作崗位才需要擁有和學習的,而是在學習護理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由教育者潛移默化地教授給學生的一種精神。然而,就目前的護理教育而言,教師教學仍然偏向以傳統的知識傳授為重,對學生整體的健康護理體系的服務意識並沒有進行有意識的培養和薰陶。

  總之,護理工作要求日漸提高,這就要求中等衛生職業教育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既能掌握紮實的理論功底,又具有嫻熟的護理操作技能和職業修養、品德。學校可以採用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提高教學的實用性,為學生建立既可以從容就業,也可以對口升學,繼續深造的培養模式。只有這樣,中等衛生職業教育才能更好地發展,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護理人才。

【探討衛生職業教育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