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在閱讀教學中朗讀的作用

在閱讀教學中朗讀的作用

在閱讀教學中朗讀的作用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最經常的訓練內容,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手段。古人曰:“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現代教學實踐也表明,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使學生從語言文字的閱讀中受到感染,從而培養學生的語感,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自己在寫作時,也會得心應手,運用自如。因此,語文教學中一定要以讀為本,使學生在讀中感悟。

  一、分任務朗讀去理解課文。

  如:教學《詹天佑》一文,這篇課文以人物名字為題,記敘詹天佑主持修築京張鐵路的過程中,不怕帝國主義者要挾嘲笑,克服工程中的千難萬險,提前完成修築任務的事蹟,高度讚揚了詹天佑的愛國情懷和聰明才智。教學這篇課文,第一次讀的任務是:讓學生透過查字典,聯絡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如:“要挾”“輕蔑”“阻撓”等。第二次讀的任務:要求學生讀要迅速、正確、流利。特別是文中的長句,難句。同桌、前後、小組應以交流討論的方式去琢磨。把透過交流之後能讀得流利的句子讀給同學們聽。其他同學認真聽。對全班存在的問題,師可以透過範讀來指導。第三次讀的任務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默讀。如:“詹天佑在主持修築這條鐵路的過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難。把最使你感動的地方畫下來,把自己的感想簡單地在旁邊寫一寫。”透過學生對問題的相互交流與學習,無形中使學生了解了課文的內容,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做好準備。第四次讀的任務是,透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讓學生畫出“兩端鑿進法”“中部鑿進法”和“人字形線路”的示意圖。第五次讀的任務:“為什麼說詹天佑是我國傑出的愛國的工程師?這一句與哪一自然段相呼應。”最後再叫全班同學用自豪的語氣和有感情地朗讀最後一個自然段。這樣,學生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地理解了文章的主題思想。

  二、熟讀精講、突破難點。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講是為學生的讀服務的,離開指導學生讀書這個目標,講得再動聽,也不能說是成功的。在講與讀的關係上,應該是以讀為主,以講為輔。學生對詞句的理解,當然離不開教師的點撥和必要的講解,但要讓學生真正理解詞句所在段、篇的含義,真正體會到詞語運用的準確,句式的優美,篇章的嚴謹,不讀或不反覆多次地讀,是不可能領會到的。(1)抓關鍵性詞語,讀出重音。在教《詹天佑》一文:我授完這篇課文後,問學生一個問題:“詹天佑是一位怎樣的人?”學生:“傑出”“愛國”的工程師。教師:“傑出”“愛國”這兩個詞我們要讀得重些、堅定些。這樣才能突出“詹天佑”傑出的才幹和愛國精神。再如《鞋匠的兒子》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尷尬”“名門望族”“卑微”“羞辱”這幾個關鍵詞在學生理解後應強調重讀。(2)指點句子,理解內容。在教《鞋匠的兒子》一文中,林肯說這麼一段話:“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那麼好。”透過我的指點,使學生明白林肯總統具有的`坦誠、大度、謙遜的性格。繼而我再指導學生用堅定、讚美的語氣來讀這一段話。以講導讀,使學生感知其感情,進而對文章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能發出內心的讚歎:“寬廣是一種精神力量!”。

  三、熟讀成誦,增強語感。

  朗讀既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是積累語言,培養情感的有效手段。讀得琅琅上口,熟讀成誦,運用時就能脫口而出。背誦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的最有效的方法。小學是記憶力最好的時候,在學習語文時,儘量發揮這些優勢。

  四、邊讀邊標記,提高閱讀效率。

  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睜大眼睛發現好的詞語,好的修辭,好的句子,好的描寫,讀中做上標記。每一個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穫。特別是對語文基礎不大好的學生,更多關注些,尊重他們,儘量捕捉其“閃光點”,給予激勵表揚,使之振作精神,樹立信心。這樣,師生在教學中就會產生和諧的共鳴,就會達到“以讀促悟”的效果。

  五、閱讀要做到點面結合

  讀的方式考慮不同的課文型別。在學生全面感知課文後,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抓重點來領悟課文。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指導方法。如《安塞腰鼓》這篇激情昂揚的散文,對於六年級(農村)學生來說,理解上較難。課前,我應認識到這點,為了進行“以讀促悟”。我首先關注學生的預習,課上,注意閱讀的選擇性。對於一些較難理解的問題,則採取步步深入的方法,設計相聯絡的問題讓學生思考,在讀中感悟,學生感悟的過程就是內化為能力的過程。

  六、多種形式,因材施教;選擇最佳讀法,讀出最佳效果。

  讀書過程,正是咀嚼、消化、吸收、儲備語言營養的過程。讀的形式多樣,讀的效果各異,不僅能給學生新鮮感,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而且能巧妙地把學生帶到現實的語言環境中去。使學生在讀中悟意、入境、動心,真正使課文中的語言“其言皆若出於吾口,其意皆若出於我心”。

【在閱讀教學中朗讀的作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