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數星星的小孩》課堂實錄

《數星星的小孩》課堂實錄

《數星星的小孩》課堂實錄

  【教材分析】

  課文六段文字包括了兩個區域性:前一區域性寫繁星滿天的夜晚,小孩跟爺爺坐在院子裡數星星;最後一段點明人物的時代、身份、成績和評價。文章開篇設定懸念,引人入勝。

  少年張衡數星星的故事,表示了他對知識認真、執著、一絲不苟的精神,以和他對星空、天象近於痴迷的刻苦實踐和獨特喜好,這些為他日後成為我國漢代偉大科學家奠定了重要基礎。

  【學生分析】

  1、學生對古代科學家有著一種神秘感,有必要引導學生揭開這種神秘,走近張衡,瞭解他勝利的原因;走進科學,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界奧妙。

  2、在資訊時代,不可低估學生獲得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向大人請教、查閱圖書、上網等方式立體學習。

  3、一年級下半學期學生已積累一定的學習方法,包括提出問題,想方法解決問題等,教學時應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教學理念】

  網路環境下資訊時代在呼喚並促進語文學習方式的革新,發生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在教學《數星星的小孩》這篇保守課文時我做了如下的新嘗試:

  課前,指導學生上網閱讀、列印有關張衡的資料,瞭解到張衡傑出的貢獻,由此發生積極探究的心理,學生在極度興奮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教學時,老想牽著學生的鼻子走,就會設計出一大堆擠牙膏式的問題,假如心中有學生這個主體,那麼問題自然會是開放式的。這種開放式的問題,能促進學生與文字對話、生生對話,豐富多采的回答使學生有感動、有領悟、有思索……

  作業選單的設計更使學生利用資訊,進行有選擇性的學習,防止活而亂。透過以上步驟的教學,學生不但拓展了學習時空,啟用創新思維,而且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樂於合作的精神。

  且以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為“中介工具”,引導學生進行籠統的語言文字與聽覺、視覺、動覺等形象語言的相互轉換,在現代資訊科技與語文教育的一體化中,把語文與音樂、美術、動畫、天文、歷史等結合起來,實現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整體的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教學目標】

  1、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2、透過學文,激發學生探索自然界奧妙,培養創新精神。

  【教學過程和設計意圖】

  一、匯入

  1、交流課前查詢的相關資料,瞭解張衡,激發學生積極探究:

  師:同學們,昨天安排大家查詢張衡的資料,大家有收穫嗎?

  生:有!

  師:那麼,就讓我們一起來分享相互的收穫。讓我們在交流中更多的瞭解張衡。

  生:張衡是距今1800多年前漢朝一位著名科學家。他對天文有特殊的喜好和才幹,經過他的觀察研究,他斷定地球是圓的,月亮是借太陽的照射才反射出光來。他還認定天好象雞蛋殼,包在地的外面;地好象雞蛋黃,在天的中間。這種學說雖然不完全精確,但在1800多年前,能說出這種科學的見解來,不能不使後來的天文學家佩服。

  師:介紹的很清楚。假如能說說你是怎麼知道的就更好了。

  生:(出示“渾天儀”的圖片)張衡還用銅製造了一種丈量天文的儀器,叫做“渾天儀”。上面刻著日月星辰等天文現象。他設法利用水利來轉動這種儀器。據說什麼星從東方升起來,什麼星向西方落下去,都能在渾天儀上看得清清楚楚,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天文儀器。

  師:還有這麼清楚的圖片,真好!你怎麼得到的?

  生:我是去圖書館查到的。

  師:你還會去圖書館這一知識的海洋尋找答案,看來你很會學習。

  生:那個時期,經常發生地震。有時候一年一次,也有一年兩次。發生了一次大地震,就影響到好幾個郡,城牆、房屋發生倒塌,還死傷許多人畜。張衡對記錄下來的地震現象經過細心的考察和實驗,發明了一個測報地震的儀器,叫“地動儀”。地動儀是用青銅製造的,形狀有點象一個酒罈,四周刻著八條龍,龍頭向八個方向伸著。每條龍的嘴裡含了一顆小銅球;龍頭下面,蹲了一個銅製的蛤蟆,對準龍嘴張著嘴。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那個方向的龍嘴就會自動張開來,把球吐出。銅球掉在蛤蟆的嘴裡,發出響亮的聲音,就給人發出地震的警報。這些是媽媽幫我從網上查到的'。

  師:是啊,網路走進了千家萬戶,它是個資訊量非常豐富的資料庫。相信以後我們會經常透過這個渠道獲取資訊。

  生:我還從書上看到一個小故事:公元138年2月的一天,張衡的地動儀正對西方的龍嘴突然張開來,吐出了銅球。依照張衡的設計,這就是報告西部發生了地震。可是那一天洛陽一點也沒有地震的跡象,也沒有聽說和近有哪兒發生了地震。因此,大夥議論紛紛,都說張衡的地動儀是騙人的玩意,甚至有人說他有意造謠生事。過了幾天,有人騎著快馬來向朝廷報告,離洛陽一千多里的金城、隴西一帶發生了大地震,連山都有崩塌下來的。大夥這才信服了。

  師:我們透過上網、查書、向大人請教蒐集了許多的資料。現在,我迫不和待的想學習這篇寫張衡的文章了。)

  (設計意圖:首先把學生置於資訊網路的大背景下,學生透過查詢資料,瞭解了時代背景,瞭解到張衡傑出的貢獻,由此發生積極探究的心理,學生在極度興奮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2、書題學字:

  ⑴ 多媒體一筆一筆出示課題,請大家一起書寫。(數星星的小孩)

  ⑵ 齊讀課題,採用引讀方式,引導學生把“數星星”讀出語感。(注意眼神、動作)

  (設計意圖:多媒體一筆一筆醒目的出示,指導寫字要領,學生跟著寫,使寫字訓練落到實處;引讀、齊讀,使字音訓練紮實深入)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學生自讀:

  同學們自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順。(學生讀,教師巡視)

  2、同桌互讀:

  同桌互相當小老師,認真聽對方讀課文,假如他完全讀對又完全通順,就給他打100分,假如他有不對或不通順的地方就協助他。

  3、教師檢查:

  你的同桌可以得“100”分的,請舉手;你的同桌在你的協助下,讀對、讀通順了的請舉手。

  (設計意圖:讀的準確是朗讀的基本要求。放手讓學生自身解決字音問題,讀中學,聽中學,互幫互助中學,學習會變的積極主動,既達到初讀要求,又使學習有滋有味)

  三、質疑解難讀悟道理

  1、教師範讀學生質疑:

【《數星星的小孩》課堂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