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涉江採芙蓉課堂實錄

涉江採芙蓉課堂實錄

涉江採芙蓉課堂實錄

  《涉江採芙蓉》藉助他鄉遊子和家鄉思婦採集芙蓉來表達相互之間的思念之情,深刻地反映了遊子思婦的現實生活與精神生活的痛苦。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涉江採芙蓉課堂實錄,希望大家喜歡。

  請三位同學到黑板上默寫.

  師巡查班級其他同學的默寫情況,並指出發現的錯誤。

  師生共同檢查黑板上的默寫情況。

  “還顧望舊鄉”,“顧”誤寫成“故”;望”誤寫成“忘”。“還顧望舊鄉”的“舊”誤寫成“故”。

  師:這兩個同學跟“故”較上勁了。這兩例錯誤,前個是因為沒有沒有掌握文意,錯寫成了同音字。後一個同學是背書的時候沒有準確背誦所致。

  師:大家齊讀一遍吧。

  生齊讀

  師:這首詩很短,看起來也很簡單。文意大家都疏通了吧?

  生:是的!

  師:那咱們看一看這首詩中最能表達詩人情感的詞語是……

  生:憂傷!

  師:詩人因為什麼而憂傷呢?生:同心而離居

  師:解釋一下。

  生:不能和自己感情深厚的人生活在一起。

  師:還有嗎?

  生:所思在遠道。思念的人在遠方。

  師:“同心而離居”恰好照應了這句“所思在遠道”,還有嗎?

  生: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回望故鄉,長路漫漫,看不到盡頭。

  (假如加上這麼一部分是不是好點?

  師:能用自己的語言全面概括一下嗎?

  生:遊子遠在他鄉,思念心上人,無法相見。

  師:不僅無法相見,而且好像幾乎沒有一絲再次相見的可能,所以只能憂傷地度過一生。這種哀愁一生都揮之不去。)

  師:好的,看樣子大家對這首詩的內容已經有了比較全面的瞭解。咱們再一起讀一遍。這次讀的時候,要在腦海中體會體會這種憂傷的情感。

  師:老師本也很喜歡這首詩。讀了很多遍,但是有一點小小的疑問。你看,比如去掉一句,變成“涉江採芙蓉,採之慾遺誰?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似乎也不影響文意。

  生:好像是的。

  師:那這句話寫在這兒不是多餘了嗎?加上這句話有什麼作用嗎?

  生沉默

  師:請同學們認真思考,先把這句話的意思寫下來,再把你自己的想法寫下來,寫在課本上就行。

  生思考,在課本上寫下自己的想法。

  師:誰先來說?

  生沉默

  (這時我看見張同學的看了我一眼,她的眼神告訴我她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

  師:好,請張同學來回答。上節課閱讀《孔雀東南飛》你提出焦母兩次要給焦仲卿娶鄰家的女兒,說明劉蘭芝再好,但不是焦母心中的“那一個”。很有見地。我們來看一看這節課你又有什麼思想和我們分享。

  張同學:作者寫沼澤地生滿蘭草,卻獨愛芙蓉,說明詩人的專一。以蘭草襯托芙蓉,說明芙蓉在詩人心中的地位之高。

  師:你是從蘭草、芙蓉的象徵意義考慮的。這個視角獨特,層次很高,談到了表達技巧的問題。還有誰願意分享?

  生沉默

  師:大家不要怕分享自己的成果嘛。也別怕自己的想法和別人不同,這沒有什麼答案的錯與對,只要是你自己的思考,有你個性的烙印就行。二十一世紀什麼最重要?(學者電影裡的聲調)創新型的人才!

  生笑,隨後沉默。

  師:這節課這個問題不解決,你們不怕耽誤進度,我也不怕。就這麼耗著了!(笑)

  兩生同時站起來。

  師:咱們一個個來。

  生:採芙蓉要涉江,還要到沼澤中去,但是無論路途多麼艱險,詩人還是堅定的採摘芙蓉,要送給自己的心上人,說明自己的堅定。

  師:你的重點落在涉江和蘭澤上。其中也有象徵的味道。那麼“芳草”呢?你對其中個別詞句的理解和分析還是很有價值的,說明你關注細節,但是不能把它孤立地看。

  生:老師,我說不清楚這句話的作用,但是我想這樣解釋一下。詩人涉江採芙蓉,蘭澤芳草芬芳,景色怡人,詩人多麼開心,可是,採之慾遺誰呢?情感一下低沉下來了。這就顯得憂傷的情感更加憂傷。

  師:孩子,你太有才了。你這麼一說我也恍然大悟。一首看似平淡的小詩,居然這麼跌宕,蘭澤的芬芳,蓬勃的生機,如此美景,詩人手捻芙蓉,忽然心中悲意襲來,採之慾遺誰呀?我心中的你,在遠方我無法觸及的地方。長路漫漫,你我彼此思念卻無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種憂傷終生揮之不去。

  生:對,就是這個意思。

  師:詩人寫景的`目的原來是為了……

  生:襯情!

  師:襯什麼樣的情呢?

  生:哀情!

  師:這樣充滿生機的,象徵高潔、美好的景,可以稱之為“樂景”。咱們好像剛學過不久吧?

  生:以樂景寫哀情,“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師:同學們,大家的表現讓我感到自豪。你們讀書能從手法、細節、文意以及全篇的結構出發,緊扣文字,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認真思考,帶著鮮明的個性,這才是讀書呀!

  師:好了,快下課了,咱們解決那些簡單的遺留問題吧。這首詩的作者是?

  生:蕭統!

  生:不對,無名氏。蕭統是編者。南朝梁太子,又稱昭明太子,他編撰的《文選》又叫《昭明太子文選》。

  師:那寫作的時代是?

  生:東漢末年。

  師:這個時代誰瞭解?

  生:戰亂,社會動盪,三國對峙。

  師:戰亂,社會動盪和這首詩有什麼關係嗎?生:我們讀一篇文章還要關注他的社會背景。

  師:作者遠離家鄉不想回家嗎?路再遠總有回到家的那一天。可是因為……

  生:因為社會動盪,戰亂也許作者根本沒有機會再回到自己的家鄉,甚至自己心中的那個人生死都未可知。

  師:你分析地太好了。沒想到一首短詩能讀出這麼多豐富的意蘊來。詩的作者我們已經無從考查,但是這寥寥的幾行字卻穿越了近兩千年的時光,傳遞了古今相同的共鳴。莫言在他的小說中說“地球太小,文化太大”。何止是是空間的小呢?時間在這種情感的面前也似乎蕩然無存了。我們要感謝文字,感謝蕭統,也感謝這不知名的詩人。我們自由地讀一遍吧,感受一下透過這節課的閱讀我們又能讀出什麼感受來。

【涉江採芙蓉課堂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