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數學教師教育教學成果

數學教師教育教學成果

數學教師教育教學成果

  現代資訊科技給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變革,為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了創新的媒介。數學教師教育教學成果是什麼?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吧?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數學教師教育教學成果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數學教師教育教學成果

  隨著社會資訊程序的日益加快,人類面臨一個新的教育命題:掌握和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數學課程標準》前瞻性地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把現代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著《數學新課程標準》的進一步實施,教師再也不是過去的那種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用具也不僅僅是一支粉筆、一本教案、另加一塊小黑板。現代資訊科技給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變革,為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了創新的媒介。作為一個初中數學教師,如何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推進現代資訊科技在數學中的輔助教學,改進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並努力使教法和學法實現和諧的統一,達到最佳化數學教學的作用。在這一年的數學教學中,我做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一、運用現代資訊科技,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也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於興趣。”可見興趣在教學中所起的作用。學習是一項艱苦的勞動,時間長了,很容易使人感到疲憊、煩躁,因而懈怠下來。有了興趣,學習便成了一件愉快的事情,就會讓人感到精力充沛,樂此不疲。傳統的教學手段和設施由於其侷限性,往往不能滿足學生的需要,影響了教學的效果。而多媒體聲像兼備,特別是影象、動畫、影像、聲音使教材變得更為生動形象;使凝固在教材中的靜態美昇華為動態美,將教材中蘊含的意境美、音樂美、藝術美、充分表現出來,同時刺激學生的生理感觀,激發學生的各種積極心理因素,調動審美主體的心理功能活動,從而產生強烈的美感效應,運用多媒體技術創造賞心悅目的情境,給學生多種感官刺激,達到“課伊始,趣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真正使學生愛學、樂學。

  因此,在教學中,我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透過多媒體對課本、圖形、影象、動態和聲音等進行綜合處理與控制,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調動了學

  生的眼、耳、腦等器官,讓他們興奮起來,創造了一個使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學軟體製作過程中我們注重利用圖形、音樂和動畫等多種資訊來補充刺激學生的多種器官,使教學內容真實化、趣味化和多樣化,有力地喚起學生的注意,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法國教育家盧梭說得好:“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初中生已經不象小學兒童那樣偏重於情感上的依賴,而是開始有了較高的獨立評價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除了採取經常對學生進行前途理想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養成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組織課外興趣小組等手段,更重要的是要善於運用電教手段,合理安排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著力提高學生探究數學問題的能力。

  世界著名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學生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的方法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要學的東西由學生自己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再創造,而不是把現成的結論灌輸給學生。”因此,專家建議,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一條途徑是設定新的課程,強化探究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目標,倡導新的課程形式,給學生提供一個開放性的、面向實際的、主動探究的學習環境;另一條途徑就是在學科教學中實施探究性學習。 數學是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新課標中明確規定:應使學生"初步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然而常規教學由於受時間、空間等限制,無法有效地創設較多的實際問題情境,限制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展,用電教媒體就能恰如其分的解決這個問題。如在學習《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透過觀察圖片上給出的探究情景,發現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神州行和全球通兩種電話卡各有各的優點,但當自己要為父母選擇適合的電話卡時,應該如何選擇呢?這樣用多媒體設定場景,幫助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生身臨其境,感受真切,情趣盎然。他們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到提高。

  三、巧借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外部刺激的多樣性,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獲取與保持。

  資訊科技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它既能看得見(視覺),

  聽得著(聽覺),還能用手操作(觸覺),這種多樣性的刺激,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解強得多。同時資訊科技的豐富性、互動性、形象性、生動性、可控性、參入性大大強化這種感官刺激,非常有利於知識的獲取和保持。

  1、化無形為有形。初中數學理性知識成分太重,傳統的教學只片面強調邏輯思維訓練,缺乏充分的圖形支援,缺乏供學生探索的環境,於是只能*學生的死記和教師的說教了。比如,初三幾何“點的軌跡”,學生最終會知識“軌跡”是一些直線或射線,但學生對“軌跡”是毫無想象力的。《幾何畫板》能有效地解決這一問題,它顯示的“點”一步步地動態有形地組成直線或射線,旁邊還能顯示軌跡中“點”的條件,這種動態的有形的圖形是十分完整的,清晰的,它遠遠超出老師“把軌跡比喻成流星的尾巴”。

  2、化抽象為直觀。初中數學的概念教學是教學中的`難點,學生幾乎被動地從教師那裡接受數學概念,只有*強化記憶知道概念的共性和本質特徵。初三代數“函式”,就是一個典型的概念教學,關鍵是讓學生對“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有一個明晰直觀的印象。運用多媒體的直觀特性,分別顯示解析式y=x+1,<<數學用表>>中的平方表,天氣晝夜變化圖象,用聲音、動畫等形式直觀地顯示“對於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值與它對應”,最後播放三峽大壩一期蓄水時的錄相,引導學生把水位設為y,時間設為x,就形成了y與x的函式關係。不僅引起學生的自豪感,而且對函式概念理解非常透徹。

  3、化靜止為運動。運動的幾何圖形更加有效地刺激大腦視覺神經元,產生強烈的印象。初中幾何《圓》這一章,各知識點都是動態連結的,許多圖形的位置發生變化,圖形間蘊藏的規律和結論是不變的。熟悉《幾何畫板》的教師,無一例外會用《幾何畫板》來演示“圓冪定理”,即相交弦定理→割線定理→切割線定理→切線長定理,滑鼠一動,結論立現,效果相當好。其實象“垂經定理”、“圓心角、弧、弦、弦的弦心距關係定理”等等,需要用“翻折”“旋轉”“平移”等知識證明的定理,都可用《幾何畫板》動態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有些題目,不經意用滑鼠移動一個點,圖形變化了,結論仍然成立,比如:圖形中移動C點或E點始終有CE‖DF。

  4、化繁瑣為簡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一個重要出發點是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初三代數“頻率分佈”,在傳統的教學中,

  教師引著學生在“60名女學生身高”資料中,找最大值,最小值;再分組;一個一個地數出每組中資料的個數;計算頻率;繪頻率分佈表,畫頻率分佈直方圖,既繁瑣又費時。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簡潔明瞭,把60個數據輸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組中的頻數,一目瞭然,用Excel還能方便地繪出柱狀圖,類似頻率分佈直方圖。若教師重點講透步驟、方法和道理,把非智力過程交給計算機處理,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是資訊社會對基礎教育的需要,也是教育面向現代化的需要。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最佳化學習方法,培養邏輯思維能力。

  最佳化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就是運用電教手段,在最佳化教法的同時,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創設符合學生髮展規律,充分發揮學生主動性和能動性,保持學生最佳學習心態,並使之和諧統一的情景、方式和方法。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透過最佳化教法,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抽象概念形象化,幫助學生識記、理解。 “任何抽象的、枯燥的東西應該都可以具體化、生動化。”新時代的教師應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實現它,只有這樣,舒展心靈的教學藝術才會源源不斷。動靜結合,變換圖形,幫助學生思考。幾何圖形的變換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重要位置,透過圖形的變換,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促進學生思考,鍛鍊學生的思維。如在學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節中,可設計如下內容的多媒體。△ABC中,∠BAC=90°,AB=AC,MN是過點A的直線,BD垂直於MN,CE垂直於MN,問題1:BD和AE相等嗎?如相等,請證明,如不相等,請說明理由。DE、BD、CE三者之間有何關係,請證明。問題2:如果MN繞著點A旋轉,旋轉到與BC相交的位置,此時,DE、BD、CE三者之間有何關係,請做出合理的解釋。

  五、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藉助資訊科技的豐富資源,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式學習。

  資訊科技的豐富資源,能為數學教學提供並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片,影片等,能創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複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開闊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比如初三幾何“探究性活動:鑲嵌”,可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為進入問題情景階段,教師投影“美麗的鑲嵌世界”,把學生引進一個五彩繽紛的圖案王國

  之中,並提出探究的各種問題。第二階段為實踐體驗階段,學生利用校園網資料,蒐集一些平面鑲嵌圖案,在教師的啟引下,由簡單到複雜,逐步探究各種問題,並總結規律和歸納結論。第三階段為表達交流階段,每組學生把探究成果貼在“我的成果”目錄中,互相交流,對比,歸納。特別一提的是,教師提供了邊長相等的3—24邊正多邊形,配上不同顏色,鼓勵學生設計一、二個地板的平面鑲嵌圖,課堂氣氛頓時高漲起來,學生經過設計,複製、貼上、組合 ,排列出的圖案千姿百態,有些圖案大出教師意外,很有創意。由此可見豐富的資訊資源,開拓了視野,激活了思維,增強了想象,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改變學生學習方式,讓學生樂意並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

  總之,面對新課程的挑戰,教師要努力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興趣,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給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條件,讓學生真正地參與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落實到數學課堂教學的各個具體環節中,從而達到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數學教師教育教學成果】相關文章: